(
本文原发于2018年1月4日,后多次重发,欢迎大家多多研究,重点关注受环保影响比较大的品种--焦炭在2018年存在的机会。焦炭再次推荐大家重点关注,考虑政策的因素积极布局J1809和J1901上的中长线机会;其次还有铁矿。特别分析环保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给供需层面带来的干扰。后续陆家嘴黑金俱乐部将出专题介绍环保对于需求层面与房地产调控带来的需求新变化,新情况,以及展开合理的逻辑推演,敬请关注。贸易战何去何从,之前谁也无法预计,结果也无法评估,影响力更无法予以分析,但是无论是哪个层面,当前的钢价是不符合大宗商品泡沫的性质的,当然如果发生极度的通缩,或者纸币与黄金重新塑造一种结算体制,那是后话,不要被当前市场的盘面,各种唱空的声音所迷惑,更不要去恐慌,不要去迷茫。关注好现货的节奏,逻辑变化的演变方向即可。当然市场情绪无法预测和主导,但再悲观的情绪总有释放完的时候,一旦不是这样的预期,市场又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重演2017年6月份之后的行情也未尝不可。
)
时光流逝,转眼间就已
2018
年,新年的钟声还有
40
天就要敲响,站在新年门口,笔者感悟万千,也大约就是在这一年前的时候,陆家嘴黑金俱乐部公众号开始陆续推出原创产业逻辑文章,依稀还记得笔者曾经喊出的豪言壮语:如果清理完中频炉地条钢,螺纹钢上
4000
不是梦。那一期刊发在扑克投资专栏中的文章达到了
3
万以上的阅读量。回首
2017
,黑色产业链的商品价格波动、目标值,在笔者一
个个
产业逻辑下得到了实现,钢坯站稳
3500
、越过
3850
、剑指
4000
大关。螺纹在一片看空声中,曲折前行。
6
月
13
日陆家嘴黑金俱乐部群里大喊抄底的声音依在,而钢价峰回路转,于
9
月初急剧穿越
4000
大关,在大家的正心血澎湃,热切盼望
4500
时,却风格切换,飞流直下三千尺,直奔
3500
,在大家正热切议论从哪里来回那里去的时候,现货端错配情况初现,缺规格潮蔓延,
RB1801
打出了
4444
这个豹子号价格。在市场的散户、资金永远盯着螺纹这个品种,但不知道的是,
2018
年最大涨幅却是焦炭。绝代双焦风华再现,流畅式的上涨,
J1801
价格几乎翻倍。让笔者感言,要是在
1200
多买了一手焦炭,拿到
2500
,中间浮盈加仓,一手获利至少
20
万,然铁矿亦在一片破
400
的声中,于
6
月底展开上攻之旅,
I1801
从最低
406.5
到最高
609
,不到三个月时间,涨幅
200
点。亦是叹为观止。黑色产业链
2017
年波澜壮阔的价格波动,究竟是市场化出清,还是供给侧改革出清,还是劣币出清带来的结果,还是人心的波动带来的结果。笔者更认同的是人心,人们的预期从地下到天上带来的结果。简称天壤之别。
市场
唯
变为永恒的主题,变的是人心,波动的是价格。
2017
年笔者先后两次大范围的全国调研,几乎行遍全国,对于微观的供需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市场的资金一直预期这不好,那不好,金融属性更高的铜取得了
15
连阳,而锌则创
10
年来新高。商品之王原油则跌跌撞撞,近期突破
60
美金关口。在大家一致预期铁矿石受限产因素影响,将跌破
400
,直奔
350
去得时候,却止跌反弹,
2
个月来涨幅达
130
点之多。涨幅
30%
,俨然牛市再现。焦炭在快速登顶后,一轮流畅的下跌,一个月左右时间即把前期九轮涨幅全部吞没,回到原点。正当大家看
J1801/1805
要滑向
1500
去时,焦炭抢货潮再现,一轮现货端流畅的上涨,将现货价格推上
2400
大关。
2018
年黑色产业链到底是宏观与产业的博弈,还是资金与政策的博弈呢?
蛰伏期间笔者多次私下与友人们交流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是
:
2018
年交易的主要逻辑是环保,环保端的影响更多是对资源类产品带来的影响。诚然金融去杠杆些许利空市场,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股市或者是债市,当然也对地方政府融资、举债带来一定影响。但在一轮又一轮的环保督查中,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大家难道没有嗅出环保已经上升为政治挂帅,讲政治大局的高度?环保已经成为国策?
商品的生产、金属材料的冶炼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污染,这污染中有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而在雾霾肆虐的北方,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民高度瞩目的大事,焦化行业必将在这一轮环保整顿中迎来彻底的优胜劣
汰
,实现环保政策的供给侧产能出清。淘汰中小焦化厂,关闭落后工艺、脱硫脱硝等设施不达标企业在未来的环保督查中不可避免。
2018
年大宗商品交易的逻辑主线必定将是环保,围绕环保带来的,成本提高、阶段性
供需
错配,工地停工带来的需求减弱等诸多问题。现阶段都认为是下游需求不行导致库存积累,
其实在笔者看来,进入此时此刻,库存累积是必然出现的,因为冬季本就是需求的相对性淡季。但大家忽略了另一个重点则是水泥生产的停窑限产对于下游需求端的压制。最近广东地区水泥继续提涨价格则说明了一个问题,此外笔者与一些混凝土搅拌企业沟通下来,水泥和砂石阶段性的供应紧张导致商混无法正常生产。下游需求好不好,很多拿房地产销售数据来说事,但是忽略了的一个核心
----
基数。很多人只看到同比,环比。从这些数据变化中预言涨跌。数据是不构成任何交易价值的,关键是数据背后的逻辑。数据的逻辑能够清楚反应这一事物的演变过程和所处阶段。数据基数不光要看现在还要看历史,要拉长周期。(
补充:特别注意全国范围的采暖季限产,工地全停,部分区域工地在2017年10月中旬就开始停工,北材南下广州,比往年早1个多月。由此可推断全国范围的下游施工旺季或许是在4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期间,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施工或许时间可以到11个月左右,但是东北、华北却可能只有6~7个月。而东北华北是主要的产钢区。后续关键看库存下降的进度,以及限产区域内全面复产后,部分钢厂的高炉是否会有一个全面检修的时间节点。更多的内容再后面的文章中提及。
)
前面讲过环保构成
2018
年市场交易的主要逻辑主线,所以黑色成品材现阶段的垒库是一个合理的正常现象。我们光看着螺纹库存增加了几十万吨,但是没有注意到热卷的库存始终没有起来,增长缓慢,则间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铁水的合理分流问题,一个不受户外施工影响,工业制造保持相对稳定的问题。螺纹在接下来的
40
天中,六周时间,叠加春节放假总共七周时间,按每周增加
50
万吨计算,共计增加
350
万吨。
对照此数据看看,增加
350
万吨的库存,总共才有多少社会库存,和
2017
年春节后比当时的社会库存再看看。如果分流一部分去到热卷上,又能增加多少社会库存。(
诚然,此处笔者忽视了限产限的是高炉,是生铁或者是铁水,但是转炉炼钢即粗钢部分并没有限产,所以可以说是限产的产量控制效果微乎其微。注意限产作用不明显,那么复产作用同样不明显,毕竟转炉的产量已经是固定了。变动的只是高炉的铁水,那么意味着复产后高炉使用铁矿、焦炭生产的力度加大,注意一个逻辑是焦化厂的主产区山西限产是不及预期的,也就是说焦化厂焦炉的开工率是处于高位的,而同期的高炉开工率是处于低位的。在这里其实体现了复产预期后,多焦炭空成材,做空钢厂利润之逻辑。
)
环保限产大家都认为是利空铁矿,但为什么最近表现最为抢眼,私下里笔者也跟很多行业内朋友交流过。核心还是环保,因为环保对内矿的开采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铁矿的环保主要体现在青山绿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的滥采滥挖上。核算供需平衡我们要考虑国内精粉的供给情况。按粗钢
10
亿吨计算,则铁水亦不会低于
10
亿吨。进口矿预计今年累计
12
亿吨左右。折算转换关系,假设港口库存就维持
1.5
亿吨规模,意味着进口的矿
12
亿吨全部消化,则倒推国内精粉总供给量在
4
亿吨左右,
10
亿吨铁水按矿、铁转换比例最低
1.6
计算。总计是需要
16
亿吨矿,消耗
12
亿吨外矿,那么剩余
4
亿吨,至少有
70%
是内矿吧,或者是铁精粉吧。再考虑铁精粉减少量未来的评估数,得到明年铁矿石外矿需增长部分(注意数据只是演变推理逻辑并不准确,要得到准确的数据则需调阅相关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或者国际统计局的数据)。有统计数据显示
2017
年
11
月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
10965.8
万吨,同比增长
0.2%
。
2017
年
1-11
月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
11.6
亿吨,同比增长
6.5%
。按照这组数据评估
2018
年环保对内矿开采带来的影响量。原矿的筛选按
20%~30%
分别做测算。环保限产影响分别按
20%~50%
依次做评估。同时要考虑环保要求提高后,对于以进口磁铁矿为主进行加工企业带来的影响,这中间亦影响一部分铁精粉供应量。这个影响的量势必要转换到对高品矿的需求或者对国外铁精粉的需求上,进而体现为高品矿或者铁精粉的溢价。所以大家别看港口上有
1.4
亿吨以上铁矿石库存,可真正能够流通的有多少才是本质,有多少是钢厂自己的。重要的是关注钢厂日均库存量的变化、疏港量的变化,而不是港口有多少。但钢厂日均库存量、可用天数相对来说属于企业生产机密,当年力拓案中还有因泄露企业生产机密而获罪的。公开的这些数据还是只有参考意义。把逻辑想清楚了,依靠技术进行交易反而较为妥当。(
注:诚然影响铁矿的因素很多,但目前铁矿还尚未体现出环保对国内精粉供应带来的大范围影响,这需要时间和过程,也要看政策的执行力度,启动时间。但是目前突然冒出的贸易战、中美澳关系,以及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走势都会影响到铁矿的价格表现,特别是交割标的物的品位差异等,耐心的等待时间在I1809上或者I1901上。当前释放了较大的风险,注意铁矿石普氏指数在60美金附近的表现。
)
至于
2018
年成材的表现如何,之前其实笔者多次讲过,上半年还是有望再创新高的,拳头收进来是为了打的更远,这
只
是在积蓄力量而已,下半年市场都预期电弧炉产能
增加多少
,其实这不重要。把废钢的来龙去脉理清楚、把石墨电极的供应理清楚就会知道,最终还是成本。目前初步了解下来,成本控制较好的短流程炼钢企业,螺纹钢过磅出厂成本大约在
3400~3500
之间,部分可能高一点,部分可能第一点。行业要保持合理利润,不管这个利润是
300
也好,还是
500
也好,生产经营一定要有利润才能维持下去。所以大家可以反向测算盘面的螺纹底部区域。盘面其实在
3700~3800
之间反复的折腾已经一个月左右了。特别是今日在螺纹钢产、存都是利空的情况下,在大举增仓
20
万手往下砸的情况下,依然岿然不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自己去想。时间是多头最好的朋友,所有空头预期落空时才是大戏上演的时候,虽然这个大戏或许三个月,或者半个月。但那种疯狂你我必定会惊喜。当然笔者依旧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卷螺铁水分配流向的问题。
此外大家一定还要意识到采暖季限产对供应的减弱究竟有多少。目前来看采暖季限产由于长流程钢厂在高炉上料系统添加一级破碎料、钢豆等冲压料,在出铁沟槽、转运铁罐、转炉中等各种环节提高了废钢的比例,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粗钢产量下降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多,影响产量已经打了折扣。如果废钢的比例提高到了40%左右,则很有可能基本填补到限产带来的生产量减少部分,或者弥补了70%~80%,如果是这个逻辑去测算粗钢的生产供应量。在产量增加,需求减弱,但库存增幅依旧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能够间接说明的就只有需求不差这个事实,还有大家要注意到11~12月份接了外单空单的,在这一轮现货补跌的修复基差贴水行情中,出口空单回补,以及钢厂加大力度接外单的动向。不要太过于悲观。
至于需求,雄安新区已经启动建设,
2018
年的需求多差,笔者倒不觉得,因为笔者走访了那么地方,看了那么多工地。而工程机械销售中无论是挖掘机还是装载机、泵车、混凝土搅拌车等设备都取得历史同期最好
销售
数据。而卡车的销售可以用疯狂来形容。阶段性的回落是正常的。虽说
2018
年铁总下调了投资总额,但是大家要去看看
2018
年计划开工项目的总里程、项目位于何地,
在建规模又有多少,还要看到轨道交通建设上的增量以及其他基础建设领域里的增量
。看到
2017
年土地成交那么多,我也很好奇,房地产企业囤这么地,打算烂在手里吗?不去开发吗?
大家要注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部分二三四线城市已经开始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政策,因城施策。(
特别需要注意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房地产开发节奏的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