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日报网  ·  外国领导人向定日县地震受灾人员表示慰问 ·  昨天  
中国日报网  ·  外国领导人向定日县地震受灾人员表示慰问 ·  昨天  
人民日报  ·  西藏日喀则发生6.8级地震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警方通报“19岁女乘客被司机拖拽下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刚上幼儿园就开始疯狂培训?宝宝不开心了!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9 11:51

正文

你能够想象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拼音、学数学、学英语吗?你能够想象这些超负荷的补习都是家长硬加在孩子身上的吗?



几年前,教育学者杨东平在描述中国教育中存在的过度竞争现状时,曾用“教育恐慌”一词来总结。然而,今天,家长们一边强调着素质教育,一边对所谓的“减负”措施不屑一顾,拉着自己的孩子“拼命奔跑”,看上去焦虑、烦躁甚至心口不一。


01

为什么选择课外培训



1
家长被洗脑


在亲朋好友聚会甚至是和客户吃饭时,最终总会绕到孩子教育的话题上来,在饭桌、在微博、在微信上,只要有适龄孩子,教育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最终的侃侃而谈都会变成相互打听、交流甚至较劲该为孩子多报哪个课外班。



2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少家长无奈地表示,自己争先恐后将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机构,并不是自己不近人情,实在是大环境使然,“赢在起跑线”的理念深入骨髓,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业竞争不断被提前。


3
一切为了上学


有家长表示,“每一类培训班都有读的必要,因为每个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的痛点,都是家长们焦虑的地方。这几年大家都在拼命往重点小学挤,因为很多小学提前录取,就相当于选拔好的孩子。幼升小是考思维训练,小升初是奥数和英语,到了考高中,提前录取的好学校要看证书,这些是学校不教的。你问我为什么焦虑?因为这些都逼着我不能不焦虑。”


02

培训机构的“套路”


某些培训机构所谓的“神器”,不过就是“套路”,一种绑架人们“对比性焦虑”的套路。

 


1

套路一:提升学生成绩让没给孩子报名培训的人后悔

用家长的话说:“如果孩子不参加培训,孩子在公办学校的班里就被那些培训过的同学比过去了,这很伤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本来对这种培训有质疑,但为了孩子,不得不被培训班绑架了。


2

套路二:学生学习潜力超前消费

超前学知识,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超前消费,相当于透支,孩子的后续发展力自然减弱。但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蒙蔽了家长的理性判断。“去上,不一定跑得过别人。但不上,是肯定跑不过别人。”在这样失去理性的焦虑中,培训班怎么能不火呢?


3

套路三:实行“饥饿营销”

教学点不多设立,造成一位难求的假象。


03

小心“童年恐慌”袭幼儿


沉重的压力使孩子们对未来产生不可预知的疑惑和恐惧,致使他们厌学、厌恶生活,甚至用极端手段逃避压力。

以下6个特征说明孩子处于恐慌之中:


突然沉默不语

哭泣

撒谎

睡不好觉

不愿上学

不敢回家


对此,家长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建立信心。


04

是否培训,因人而异



培训机构之所以如此火爆,也是因为它的确切中了市场需求的脉搏。有专业人士分析说,学校教学毕竟要面对大多数学生,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程度,所以对于一些有补差、培优需求的学生来说,培训机构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一种补充,报不报班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切不可盲目跟风。

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没有接受过‘幼升小’培训的孩子刚入读小学时,会比培训过的孩子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但是最晚到三年级,这种差异就会被填平。学习好比马拉松,‘抢跑’几步没有意义。如果透支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适得其反。”
记者曾采访过多位高考、中考“状元”,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比起上课外辅导班,认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对于提升学习成绩更重要。 



来源:综合自法制日报、东方网、南方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谷朋 刘娜 殷艺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