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持续活跃态势。
普华永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数量上升21%,达11409宗,交易金额上升11%,达到7700亿美元。无论是并购市场的交易金额还是绝对交易数量,均创出新高。特别是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金额增幅达到246%,几乎是2015年的3.5倍。
在此背景下,业界关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研究热情也在高涨。在近期出版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精编》(下称《精编》)中,中国资本市场自1993年到2015年22年间的512个重大重组案例被完整系统呈现,并使用了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呈现重组全过程。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一大批企业通过并购不断发展壮大,从区域性公司成为了国际化集团,并且一些公司已在细分领域成为全球的老大。” 中国并购公会浙江分会会长龚小林告诉记者。
如果从1993年深宝安收购中实业案例算起,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有了23年的重组并购史。《精编》作者、杭州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告诉记者,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并购重组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空白较多,一方面学术界关于并购重组的大量研究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参考意义,另一方面,市面上大量操作类书籍过于关注细节、缺乏全局性与整体性。在他看来,“对并购重组的基础性研究梳理,当前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重视。”
据了解,通过对A股市场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在对并购重组进程中首次披露、形成方案到相关监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关键流程和重要事件进行全面整理的基础上,该研究重点聚焦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资本运作的梳理和分析。
在陈汉聪看来,“并购重组”的本质属性在于对企业经营资产价值的重新发现、整合和提升,意义在于“价值增值”。在这一逻辑下,该书将上市公司的重组分为,危机化解、保壳重组、借壳上市、改善经营、主动收购、整体上市、产业整合、国企改革、恶意重组与其他等十大类,体现上市公司的资源掌控及整合能力由弱及强的递进关系。并重点研究了包括股权交易、资产交易(资产置换、资产处置、资产注入)、控股合并和新设以及债务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法。
《精编》数据显示,在收录的512个重组案例中,70%集中在2000年—2016年期间,特别是2006年共发生并购重组62起,亦可看出在中国加入WTO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引发的并购热潮。在地域分布上,广东、北京成为兼并重组最集中的地区。
◘
事实上,兼并重组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形式。4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去年以来,通过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大力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已经促进了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而未来还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
而根据《精编》数据,由于易受到市场环境波动影响,上市公司重组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涉及342起,占比66%以上,其次为零售业和电热燃气等能源行业。此外,有近70%的公司在兼并重组后未改变原先行业,而进入新领域的企业中,超过55%的案例发生在制造业。
五矿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立军告诉记者,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并购重组的蓬勃兴起,是最受关注的市场主题之一。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可以间接实现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速转型,实现存量资产盘活并激发内生增长动力,进而实现培育和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