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正是闯的年纪。
那个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男人成为美国第47届总统。
支持者们的欢呼将与反对者们的沉默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分裂的国家画下复杂的注脚。从第一次入住白宫到今天重返权力巅峰,他始终是美国社会的焦点,也是无数争议与分歧的源头。
特朗普的当选,不仅是一场选举的终点,更像是对美国政治生态的再次撼动。一方面,特朗普再次证明了他非传统的政治风格——尖锐、强硬且出人意料的策略——依然能在当下的美国撬动巨大的民意;另一方面,从“建造高墙”到“美国优先”,他极大地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全球的不稳定。特朗普的当选揭露出这个国家更深层的矛盾与问题:阶级的撕裂、种族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
美国,正变得越来越陌生和难以理解。
今年1月,加州发生了美国史上损害最严重的山火灾害,数千栋房屋被烧毁,城市的交通、电力系统都遭到破坏,数万名居民被疏散。
点开热搜,播放视频,我们透过屏幕跟随着记者的身影,看到遥远地球另一边的画面。在充满烟雾与火光的黑夜中,空旷的大街、烧毁的房屋、如烟花般绽开的树枝。原来新闻中短短的“加州山火”四个字的背后是如此震撼的场景。
而这位逆着疏散人群奔赴火场前线的记者,就是资深驻外记者刘骁骞。
他曾经在巴西深入毒贩集团,经过数十个有重机枪防守的关卡,来到毒品加工厂,采访全副武装的毒贩;也曾在异国为寻找一具即将下葬的遗体,徘徊于殡仪馆与墓地之间。对现场的执念,对那些无法预判、电光石火般真实瞬间的追求,让他一次次深入险境。
2019年,他开始了自己常驻美国的职业生涯。在一次次的冲突与暴乱的现场,见证了剧变中的美国。
那是旅行被视为禁忌的特殊时期,然而,当时正在进行连任竞选的特朗普,对发生的一切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仍然决定在独立日举办大型竞选集会。刘骁骞得知这个消息,决定在疫情中第一次乘坐飞机,前往集会现场。
对于寻求连任的总统候选人来说,没有哪一个节日比独立日更适合举办大规模竞选集会了。在举国同庆的气氛中夹带竞选的私货几乎是一种惯例,而他们通常都有两个选择:低调省钱的就直接在白宫南草坪办一场酒会,而高调烧钱的则会前往地方大操大办。
特朗普显然不可能是前者。他不仅要躲开被抗议人群环绕的白宫,还要去一个不允许燃放烟花的偏远地方:拉什莫尔山。
“是的,我偏要在那里放烟花。”特朗普在一档播客节目中大声宣布。
/《美国路人》刘骁骞
拉什莫尔山,对多数读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名。但提起美国的总统山,人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四个总统头像的画面。这次独立日集会正是在总统山下举行。
作为在场唯一的非白人,我能明显觉察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胁迫。脸上的口罩或许略微遮挡住我的外貌,却也让我在人群中显得尤为明显。
突然间有一个人朝我喊:“拿掉你的口罩!”我佯装没有听见,不想理会他。然而露台上的其他人仿佛被点醒了似的,也开始居高临下地喊道:“把口罩摘了!把口罩摘了!”
我无处可去,仿佛被困在一座斗兽场的中央,旁边的人甚至作势想要夺走我的口罩。
/《美国路人》刘骁骞
作为特朗普集会上唯一一个戴着口罩的亚洲人,刘骁骞很快成为众矢之的。就在这个孤立无援、冲突一触即发的时刻,远处原住民的皮卡挂着抗议的横幅开了过来。人们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双方阵营开始爆发出激烈的争吵。
露台上的人突然都伸头看向路的前方,开始大声地咒骂。
一个脖子上系着印花方巾的苏族小伙从副驾驶座上探出身来,毫不示弱地回应着露台上的人:
“瞧瞧我们!我们把你们的总统拦住了!”
一个家庭主妇打扮的白人中年女人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猴子,快给我滚吧!”
不时有狂热的人从路沿伸出手挑衅。一个头戴红色鸭舌帽的白人老头和一个身披部落旗帜的印第安女孩突然拉扯了起来,被旁人分开后,老头还忍不住朝她吐了一嘴口水。
“多受点教育吧!”一个白人男子朝印第安青年吼道。
“你们才多学点历史!”青年回嘴。
很显然,不但两人口中的美国不是同一个国家,连读的历史书也不是同一本。
/《美国路人》刘骁骞
刚才还在人群中异常显眼的亚洲面孔,如今已淹没在美国人彼此的争吵中。来势凶猛的疫情、两种截然相反的美国叙事......刘骁骞看着这眼前发生的一切,没想到,自己作为驻外记者生涯的第二个十年会以这种完全陌生的模样向他席卷而来。
作为特朗普下达中国记者驱逐令后,少数仍然获得驻留许可的记者,刘骁骞承受着漫长的不确定性,面临任期随时结束的可能。在这种痛苦中,他重建自己内心的秩序,抓住每一次出门报道的机会。在2020年到2024年间,持续挖掘新的选题与报道,踏遍将近50个州,一次次前往风暴的前线,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进了新书《美国路人》中。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书中有拉什莫尔山特朗普独立日集会的冲突与对抗、白人警察跪压导致黑人男子死亡(“黑命贵”事件)的泪水与争议,以及他探寻“私刑”残酷历史、原住民寄宿学校黑暗往事的旅程。从美国大选到城市暴乱,他总能捕捉到新闻背后的细节——人们的表情、微妙的情绪波动,以及大事件中个人命运的微光。
他说:用一种置身其中的视角观察美国广大腹地,而不是站在东西岸的制高点上俯视它。
美国被书写得太多了。但这一次,他离开城市与精英,深入腹地与人群,写下“后特朗普时代”人们无法触及、难以想象的美国。
(图片来源于《美国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