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太空
腾讯太空官方微信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4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太空

地球正逼近临界点 未来或进入温室模式

腾讯太空  · 公众号  · 探索  · 2018-08-09 22:00

正文

从摧毁房屋的飓风到持续数年的干旱和大规模野火, 2300 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将变得稀松平常,不再是什么头条新闻。在进入烧烤模式的赤道地区,最后一批居民打点行囊,迁移到极地。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很有可能就是地球的未来命运。



地球可能在 2300 开启温室模式


根据 8 6 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地球正在逼近临界点,很可能在 2300 年进入温室状态。一旦沦为“温室地球”, 全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 4 5 摄氏度,海平面比今天高出 33 200 英尺(约合 10 60 米) 。温室模式虽然很难想象,但很可能就是地球的未来命运。


2017 6 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1.5 2


科学家在论文中指出存在一个瓦解自然反馈系统的“温度阈值”——自然反馈系统帮助地球保持凉爽。一旦达到临界温度,如潮水般涌来的气候事件将迫使地球进入温室状态。虽然科学家并不确定这个阈值,但他们表示至少要比工业革命前高出 2 摄氏度左右。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在 2016 179 个国家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中, 2 摄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一协定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来遏制气候变化。签约国同意共同努力,实现“争 1.5 2 ”的目标,即 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与工业化前相比最多 2 摄氏度,同时为 1.5 摄氏度的升温幅度而努力。 2017 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由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增加 14 亿吨


研究论文合著者约翰·罗克斯特伦在接受《生活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这篇论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佐证,我们应避免过于接近或者达到 2 摄氏度升温幅度。”罗克斯特伦是斯德哥尔摩社会生态系统应变及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水系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教授。

改变气候节律


过去几百万年时间里,地球每隔 10 万年左右进出一个冰河时代。 1.2 万年前,地球告别上一个冰河时代,现正处在被称之为“全新世”的间冰期。 如果没有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即使处在温度升高的间冰期,自然系统也能帮助地球保持凉爽


过度砍伐森林严重破坏地球环境


很多科学家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当前的地质年代应该被称之为“人类世”。罗克斯特伦表示间冰期的气温可逼近历史最高记录。如果碳排放继续升高,地球在结束间冰期后可能进入“温室地球”的新时代。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我们每年向大气排放 400 亿吨二氧化碳,大约有一半被海洋、树木和土壤吸收储存。


从过度砍伐森林到大量土地退化,再从大量消耗淡水到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人类活动让地球不堪重负,正在走向剧变的边缘。令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如果气温达到一个特定的阈值,某些自然过程将发生逆转,地球将变成一个自行加热器。这意味着森林、土壤和水将释放存储的碳。罗克斯特伦说:“到了那一刻,地球将和我们人类一样,成为温室气体的一个来源。可以想象,形势将朝着错误的方向加速恶化。”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减排已经刻不容缓


存在很多临界点


研究过程中,罗克斯特伦的团队对有关各种自然反馈过程的文献资料进行相互印证。根据他们的结论,很多过程都可成为“倾覆因素”。整个过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骨牌倒下,其它骨牌紧随其后。


罗克斯特伦指出大自然存在各种反馈机制——例如雨林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湿气和雨水——让生态系统保持均衡状态。如果不断砍伐并且气温持续升高,这种机制将被慢慢削弱。他说:“ 超过临界点后,反馈机制将改变方向 。”雨林将从一个湿气发动机变成自行烘干机。最终,雨林将变成草原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碳。雨林的变化将成为瀑布效应的一部分,影响全球的其它过程,例如大洋环流和厄尔尼诺事件。其它临界点包括:永冻层融化、北极夏季海冰锐减和珊瑚礁消亡。


如果人类无法遏制气候变化,地球将沦为一颗类似金星的“温室星球”


需要全球总动员


罗克斯特伦指出第一个大目标是在 2050 年之前彻底结束碳排放,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让地球远离这些临界点,全世界需要共同致力于一项宏大计划,让所有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令人畏惧的挑战,因为很多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不断加剧。罗克斯特伦指出世界各地不应局限于本国的小目标,而是应该齐心协力,减少碳排放。例如, 可以创建帮扶贫困国家的投资基金。与富有国家相比,贫困国家缺乏减少碳排放的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