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查奖风采|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张学敏老师风采展示 ·  2 天前  
华中科技大学  ·  今天,华科大这场升旗仪式太燃了! ·  1 周前  
华中科技大学  ·  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华科人倾情演绎! ·  1 周前  
四川大学  ·  你一定要,和我在川大的校园里走一走! ·  1 周前  
四川大学  ·  你一定要,和我在川大的校园里走一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穿越“雪龙”号!开启一趟海上奇幻之旅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10-08 15:16

正文




“我穿越了,从医学院穿越到海洋学院,

在‘雪龙’号上度过了极为难忘的五天!”




师生在“雪龙”号前合影


海洋强国建设
需要更多认识海洋、热爱海洋的
交叉复合型人才
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还需要实践验证、亲身探求

浙江大学将海洋观测调查实习
与海洋科考紧密结合
让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
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体验海上科考的各项工作
把课堂搬到了“雪龙”号
把教材写在了大海里
把学习放到了实践环境中
开启了更多浙大学子
认识海洋、走向海洋的首次科考航行!






在“雪龙”号上学什么?

一次从课本到现实的东海航行





海风习习,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码头,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简称“雪龙”号)已蓄势待发。从浙大舟山校区启程,同学们跨越近300公里,来到中国极地考察船的母港,出海远航。


“能登上一身功勋的‘雪龙’号,探索深蓝,属实是一生难得。”这是参与本次航行的同学们的由衷感叹。满载着他们的欣喜与期待,“雪龙”号起锚犁浪,朝着浙江宁波以东的东海海域前行。


2024“雪龙”号试航航次师生合影


“在‘雪龙’号舯部甲板上进行的CTD(温盐深)采水作业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海洋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颜颖豪回忆。从固定每个采水筒的取样阀,到在控制室观察剖面数据……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学下认真学习、紧盯细节,“每个人都把专注度调整到了百分之一百”。


CTD采水器下放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绞车将CTD采水器下放到一定深度后,其搭载的各种传感器会测量海洋剖面参数。根据对剖面参数的观察,可以设定相应的取样深度。在采水器上拉的过程中,每到达一个设定深度时,同学们便可通过控制系统触发相应的采样筒,将海水样品封存在采样筒中。“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CTD采水作业的过程,如今能够现场观摩,亲身体验,成就感油然而生!”


CTD采水器成功采集水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雪龙”号的生物实验室内,从海线藻、骨条藻、三角角藻等浮游植物,到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同学们观察到了奇妙的微观世界,颜颖豪笑着说:“放大400倍的一滴水也别有一番生机。”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探索

在“雪龙”号上考古?





航行的第二晚,东海海面受热带扰动影响形成暴雨。而在恶劣的海况下,“雪龙”号的艉部停机坪上,海洋技术实验仍有序进行。无人机垂直升空,在方圆2公里内的低空巡航,测量海表参数。自动化专业2023级本科生雷沫含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无人机的控制和路径规划,“当险些迷航的无人机,最终平稳降落在摇晃的甲板上时,我对‘学以致用’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动化的热爱也具象化为科技报国的动力”。


艉部停机坪上的无人机


与此同时,艉部甲板上一直亮着橘色的灯光。由于海况复杂,船体摇晃,数次下放的箱式采泥器均以“扑空”告终,没能采集到合适的沉积物样品。


慧海洋卓越班2023级本科生亓瑞哲回忆:“即使多次失败,老师们仍不懈尝试,他们在雨夜中行动的身影似乎永远不会疲倦。”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成功利用多管沉积物取样器,获取到深约半米的样品。在沉积物样品的层理中,同学们得以直观地感受到海洋沉积的作用。


沉积物样品颗粒分析


“揭开深海的面纱,寻回沉没的历史,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和海外贸易史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洋科技赋能深海考古,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陈春阳踏上此行的初衷。“我国的海洋考古事业方兴未艾,深化学科交叉,才能让历史看得更清晰,让未来更明媚。”


除了实践教学中的学科交叉,在“雪龙”号的多功能厅里,每晚都会上演“极地科学大讲堂”,带队教师们轮番给同学们分享极地科考的故事与知识。从浮游生态、卫星遥感、清洁能源,到气候变化、智能航行,同学们在面对面交流中感受多领域协作的科研魅力。


孙丹在多功能厅分享航次心得


“从‘雪龙’号上回来后,我经常想起在船上的教学实践,‘戒断反应’严重”,回忆帖帖主、临床医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宿茂林这样说。


滑动解锁更多精彩照片




为什么选择“雪龙”号?

《海洋观测调查实习》幕后的故事





浙大人“逐梦深蓝”的理想,与“雪龙”号、“雪龙2”号密切相关。数年来,浙大科研工作者依托“雪龙”号、“雪龙2”号挺进极地开展科研,而如今,它们为浙大培养年轻海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扎根舟山近十年来,学院已在舟山海域广泛开展教学实践。让同学们驶向更远的海,亲身体验科考的魅力,才能让他们真正领悟逐梦深蓝的时代要义。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瞿逢重说。为此,在2023年科教实践的合作基础上,瞿逢重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力荐,共同探寻科教育人的合作机制,依托“雪龙”号、“雪龙2”号等平台开展实习课程。


海洋学院副教授王杭州曾参与了四次北极考察以及2023年底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有着丰富的出海科研和极地考察经历。作为课程负责人,王杭州说:“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多的海洋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为国育才,让更多的浙大学子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是建设《海洋观测调查实习》课程的初衷。”


为此,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计划于每学年春夏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报名并组织面试,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领域与个人发展意愿,确定课程人员每一航次将选派数位深耕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富有教学热情和海上科考经历的教师带队教学。


今年6月,海洋学院副教授章春芳带领着第一航次的4名学生,登上了“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通过6个大面站和1个24小时连续站的教学活动,翻开《海洋观测调查实习》课程的第一篇章。


2024“雪龙2”号试航航次师生合影


9月初,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航次的教学实践中来,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一起参与实践教学。通过前期的理论教学、后期的实习实践,即使没有海洋专业学科基础的同学也能快速理解海洋科考的内容和意义。“老师们循循善诱,让我们思考得更深入,逐渐了解海洋甚至热爱海洋”,预防医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吴淑慧称赞道。


在“雪龙2”号的实习经历,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更真实的海洋。“‘龍’行东海,我们真的‘乘风破浪’,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看课本之外的风景”,海洋科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傅佳文说。“章老师的谆谆教诲,与在海上考察的所见所闻,更让我坚定了逐梦深蓝的信念”,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2021级本科生韩立成补充道。


课程学生在“雪龙2”号开展实习


“广阔海洋大有可为,希望更多的人认识海洋,了解海洋”,作为大洋科考女科学家,章春芳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这则校园帖,寄予学生们殷切的期许,呼吁更多人关注海洋、走近海洋。


“这是一门跨专业、跨学院、跨年级的专业实习课,海洋学院将紧跟我国海洋科考实际,与时俱进优化完善课程内容,引导更多浙大学子通过参与海上科考实践,进一步认识海洋,为未来投身国家海洋事业奠定扎实基础。”瞿逢重说。



在评论区留下

你与海洋(科考)的故事

或者对该课程的期待和建议

截至10月15日10:00

点赞前10名的粉丝

赠送由浙大海洋学院叶瑛教授

根据第33次南极科考经历撰写的

《“雪龙”啊,你慢些游》丛书

和“雪龙”号一起

“游”到海水变蓝!



部分图片来源于海洋学院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颜颖豪 韩鸣筝

摄影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颜颖豪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陈永楠 韩鸣筝

责任编辑:谭帅 周亦颖 


精彩推荐





“沉浸式”体验,浙大学子的求学之旅!

历时13年,浙大成果纳入新国标!

陈子元院士,100岁生日快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