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直投业务起家的元禾来说,母基金业务是让它声名鹊起的转折点。
2006年,考虑到公司做直投优势并不明显,元禾控股以创投机构的身份成立了10亿规模的创投母基金。这在当时市场上来说还是头一遭,母基金的出资人主要是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
“虽然有部分资金来源于当地政府,但团队自身没有和地方政府做太多的捆绑,所投基金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项目投资。我们希望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基金架构和利益机制的设计,建立公允的行业标准。”元禾辰坤执行合伙人徐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鉴于当时的行业环境,创投母基金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而是进行了综合的投资配置,寻找在技术和团队上比较有特色的基金。徐清解释道,那时市场上的人民币基金本来就很少,做专项投资的更难找。另一方面,2009年创业板开市带来了巨大的造富效应,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Pre-IPO基金。
2010年底,国开金融和元禾控股共同发起成立了轰动一时的国创母基金。国创母基金的总规模达600亿元人民币,分为四期。首期国创母基金规模150亿元,分为PE板块国创开元和VC板块国创元禾。国创元禾首期由元禾辰坤团队管理,主要投资领域为早期和成长期投资的创投基金。
据徐清介绍,国创开元和国创元禾从法律主体上完全分开,但双方在投委会等方面会交叉任职,从上层保障团队和项目的相互沟通。
“到2011年开始投的时候Pre-IPO基金依然很火,但我们认为它的热度已经过了我们作为母基金应该去关注的点,我们更倾向于布局前瞻性的投资。”徐清说,所以国创元禾一期母基金更多的还是在寻找产业投资基金,主要面向TMT、先进制造、消费升级、医疗健康四大产业。
其实,当时的市场中,Pre-IPO基金很多,规模也都很大,但到后期收割过度,市场上再难觅优质的Pre-IPO项目。这给很多Pre-IPO基金起家的团队,也带来了转型的阵痛。因为,此前的团队成员大多是财务或者金融背景出身,一旦要涉足专注性行业基金就会出现积累不够深厚的短板。
2016年,国创元禾二期母基金开始募集,目标规模50亿元人民币。其中元禾控股和国开金融作为LP各自出资10亿元,余下30亿元由元禾辰坤在市场进行募集。
据了解,国创二期母基金首次关闭的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剩余部分仍在募集过程中。徐清透露,社会资本中包括来自银行的资金,其它类型的LP资源也正在沟通中。
国创元禾二期母基金从2016年7月开始进行投资,目前已经投资了14只基金。徐清表示,这期母基金主要关注数据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整体产业升级。
具体来说,用数据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智能制造、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文化娱乐、仍处于红利期的医疗健康等,都是二期母基金的布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