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日报
媒体新闻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犀牛娱乐  ·  为什么说《大侦探》就是国综群像的唯一真神? ·  17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超了!贾玲发文:恭喜 ·  2 天前  
青岛日报  ·  超了!贾玲发文:恭喜 ·  2 天前  
今晚报  ·  大S生前遗言曝光,骨灰已运回台湾 ·  2 天前  
忘川边的但丁  ·  大S之死,关乎那个你一生不敢做的可怕假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日报

“引擎”全开 创出新高度|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年终专稿⑤

天津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1-05 12:00

正文

文 | 王睿

冬日的“滨城”,阳光和煦,生机勃勃,处处涌动着敢闯敢试的活力。

2024年,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领区”,滨海新区牢记嘱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这一年,滨海新区区域概念提出30周年,天津经开区设立40周年,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这一年,滨海新区接连迎来国家级利好政策,书写“研发+创新+产业”大文章;这一年,滨海新区抢抓机遇,奋力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走深走实、善作善成。

担起支撑引领之责,承载厚望;拼出奋楫争先之势,“引擎”全开。


向“新”求“质” 聚势赋能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在滨海新区,这里正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焕新。

石化产业是滨海新区产业规模最大的优势支柱产业。前不久,位于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中石化北化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传来好消息: 多功能溶液聚合中试装置打通全流程,一次开车成功。 该装置采用北化院自主研发的溶液聚合技术、自主研制的催化剂,可制备乙烯基弹性体新产品,推动我国聚烯烃产业结构升级,解决部分技术“卡脖子”问题。按照规划,中石化北化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将打造综合性化工科学研发中心,与中石化工程院油田化学剂成果转化中心(天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构成覆盖采油、炼油、化工等全流程的科技研发基地,合力做强绿色石化产业。

同样带有“绿色基因”的还有氢能产业。在“双碳”战略驱动下,天津港保税区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政策,助氢能开发和应用驶上“快车道”。区内企业荣程新能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柴树满介绍:“我们打造氢能廊道,构建‘源、网、车、云’四位一体的‘氢+’产业格局;同时联合氢能产业链头部企业,落地氢能应用场景,向京津冀乃至全国推广氢能零碳运输模式。”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一年来,为吸纳创新要素、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滨海新区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 围绕“一核”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区”华苑科技园,筑起“技术研发在京、创新应用在津、产业转化在滨、循环在港口”的科技创新协同主阵地。 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拥有5000多家企业,先后为1000多项北京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北京理工大学、渤海大学等一批创新平台也纷纷落地;华苑科技园聚集着全市约17%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27%的科技型上市企业,逐步扩容为以信创、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

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刘朱岩说,滨海新区有序错位承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华苑科技园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推出“孵化+投资”“先使用后付费”等新举措,与北京中关村等加强科技创新协同联动。此外,滨海新区统筹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改革攻坚 探路前行


技术“上新”、产业“焕新”,在新势能持续汇聚之时,滨海新区迎来“高光时刻”:2024年7月,国务院出台《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赋予滨海新区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同年8月,国务院关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批复发布。

为什么是滨海新区?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滨海新区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承载空间广阔,有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按照部署,滨海新区谋划实施综合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2024年9月,《滨海新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行动方案》发布,推出“6项行动+3张清单”,共196项改革举措,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一年来,滨海新区从未停下改革的脚步,比如“免审快审”“高效办成一件事”“贴心管家提醒办”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惠民利企,让办事流程越来越简便。对此,滨海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碧童颇有感触: “以前,涉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高频事项要分别办理,现在出了 ‘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举措,可以一套材料、一窗申请、一并办理。”

在改革中谋突破,在开放中谋发展。

2024年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生态城成立,这也是国内首家资源循环利用央企,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带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领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汪锐透露,对此,生态城将争取中新两国部委的高含金量政策支持,同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合作,成立中新亲商小组、绿色低碳咨询小组,探索实施“监管沙盒”模式,为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助力。

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天津自贸试验区围绕企业需求,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以下简称《标准规范》),填补该领域制度空白。《标准规范》将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划分为13个大类、40个子类。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高新技术企业——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要拓展海外业务,亟待破解数据跨境流动的难题,现在可以根据《标准规范》,对照识别、梳理数据资产,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保护措施,重要数据经安全评估后出境。

如今,滨海新区继续深入推进土地、能源、金融、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一次次实践正在“滨城”大地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城”心为民 精细“智”理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对经济的要求,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作为全国文明城区,滨海新区关注城市的高效能治理、人民的高品质生活,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