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别山举水
公众号:别山举水,微信:bieshanjushui,微博:别山举水。电子书《生命中不得不谈的情》 http://www.jianshu.com/p/d8f160833011 已在亚马逊,豆瓣阅读,多看阅读上架,欢迎围观。 坚持用心写字,力争以情动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藏发布  ·  西藏跨省异地就医人员注意! ·  昨天  
保险一哥  ·  AI会取代百万保险代理人吗?请看deepse ... ·  2 天前  
掌上长春  ·  突发,这家保险公司解散 ·  2 天前  
掌上长春  ·  突发,这家保险公司解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别山举水

我且送你,一路走好

别山举水  · 简书  ·  · 2017-10-19 08:02

正文

四奶很贤惠,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边说着,一边红着眼眶,唇边又略略带着一丝笑意。

无论大声还是小声,四奶都听不到了,她躺在暗红色的棺材里,已经一整夜了。

上一个月,老天整日胯着脸,用泪水将大地泡得污浊不堪。四奶终日病歪歪,虽说每天只进一两勺水米,但她硬是一直拧着不咽气。她像看准了日子,适逢国庆中秋长假,她的后人大多从外地归来,更难得的是,天气一下大晴大晒,景清气明,她平平静静地闭上了双眼。

她是前天午后去世的,已经九十岁了,儿孙满堂,算是喜丧。我们这儿依旧实行土葬,她这一走,大家各司其职,按照代代流传的习俗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选一个执事的人,通盘处理大局。人死如灯灭,最重要的是要凑齐八个抬棺材的人,我们称之为“负重的”。死者为尊,找到谁负重,一般是不能推辞的,哪怕你家秧把子撒到田里,花生芽在地里,也必须先放下,赶紧聚到一块,处理丧事善后。

后勤那边也在紧张进行,借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烧多少饭,炒多少菜,整个家族,无论老幼,出力的出力,出吆喝的出吆喝,全部积极参与。

另还有两名亲近的人要到河里去舀水来,替死者细细擦洗身子,之后,换上崭新的丧服。负重的将棺木移到堂屋,头在后,脚在前,搁在两张条凳上。待孝子同意后,负重的就可以将死者入殓,钉上棺盖,陪葬的一般就是死者生前的一些好衣服,被子等等。

入殓之后,死者的头部棺材下燃起长明灯,脚前放置一张矮茶几,上面置一香炉,燃起清香,再放一盘水果供奉。棺材旁边另置一大铁盆,孝子孝女时不时燃起一堆纸钱。茶几前面的地上,铺着一溜毛毯或大布,让来吊唁的人磕头。只要入了殓,前来探望的人首先在棺材前磕一次头,孝子在旁边陪着磕一次。然后起身,有人递上茶,送上烟,将往事慢慢述说。

此时,就有孝女在棺材边哭起来。哎哟喂,我的娘亲啰,你么样么样吃了苦,你么样么样贤德哟。反反复复,涕泗横流,一咏三叹,将死者的生平事迹,一一数来,闻者莫不唏嘘。

门外,隔三岔五,响起一阵鞭炮声。

到第二天吃了早饭,执事的人将死者的三亲六戚的地址姓名写在纸条上,分派给负重的。他们就东南西北,各处登门报丧信。

随后,就不断有亲戚来了,有的带着花圈,有的带着大炮仗,有的揣着礼金,执事的一项一项,详细登记在册。客人磕头寒喧之后,各人寻找一处所在,或聊天或打牌,打发时光。家族内负责倒茶的,散烟的,每隔一二十分钟,就到处转一下,履行自己的职责。

吃过午饭后,请来做筵席的大师傅带着剁刀就登门了。一些副菜已经采购好,嫂嫂婶婶们择的择,洗的洗,烧火的烧火,整个后院热气腾腾。

大师傅在长案板上剁肉剔骨,剖鱼去皮,添加苕粉,开始蒸重头菜肉糕了。一般在晚饭左右,香喷喷的肉糕就可以出笼。

当晚,除了孝子孝女,亲外甥,或者女婿守灵至深夜,另再安排两个人做夜宵,其他的人都可以早点睡了。

我们这边人过世了,一般在家放置到第三天出殡,即使有的孝子孝女没回来,也不等了。

第三天早上,大家都起得很早,既是重头戏,也是所有的事该收尾了,特别的忙。

负重的天朦朦亮就邀到一起,带着锹和镐来到逝者的祖坟山上,按主人指定的位置掘墓井。偌若幸运,全是土壤,那就挖得快。如果不走运,底下是沙砾和石块,那就只能一点点掏了,很耗时间和气力。

家里那边,早饭大多下面条或煮稀饭,不用等负重的,囫囵一餐,之后,各人有各人的事。

出殡的各类事项全部要考虑周全,责任到人。像队伍沿着那条路前行,有无障碍,谁举引路符,谁沿路撒纸钱,哪些人擎花圈,花圈的次序按亲疏远近如何摆,哪些人抬幡布等等。

还有哪些人负责放炮仗,哪些人馋扶孝子孝女,哪个人沿路放置和收起搁置棺材的板凳,保证歇息时棺材不落地,哪些人沿路给观看的人散纸烟等等,全都了然于心,不容出错。

吃过早饭后,有人专门发放披在头上的白色孝布,只要送行,人手一份。孝布也分亲疏,辈分,长幼而长短宽窄不同,至亲重孝,当然又宽又长,拖在地上。

四奶这属喜丧,因此,一些未成年的孙儿辈,重孙辈,都戴红色的孝布。另外,她的儿女在外都有出息,也请了哭丧的吹鼓手,低沉哀婉,绵绵不绝,引无数人围观。

直夸四奶贤惠,有福,爱热闹。

负重的掘好井后,放一通鞭炮,回来吃好早饭,稍歇息一会。跑堂的将鞭炮沿路摆放好,一直不停地放,随后将花圈,幡布拿出来,各就各位。

散烟的,倒茶的,在人群中不停地穿梭。

时辰差不多时,负重的八个人先用手将棺材抬出室外,搁在板凳上,再用绳子系好,伸进大杠梁,挑进短扁担。在进行这些程序时,孝子手拖哭丧棒,伏在地上,孝女也伏在地上,哭成一片。

之后,负重的屈下身子,喝一声起,八个人一起发力,将棺材抬起。旁边一人赶紧抽出板凳,勾在棺材上。孝子孝女也立起身来,被人搀扶着,队伍缓慢地前行。

有时,从家里到祖坟山很近,但送葬的队伍都要绕着村子转一圈,让死者好看一看她生活过的地方,道一声别。

走走停停,一路炮仗轰鸣,纸钱飘飞,花圈幡布迎风招展,孝布白茫茫一片。起起伏伏之间,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有人吵闹。

到了墓井旁,引路符,花圈往旁边一放,送行的人慢慢下山了。有悲伤的孝子孝女依依不舍,还要大哭一场,最后被人强行抱下山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