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既见城隍:何不来请一个它? ·  2 天前  
物道  ·  一日道|内心辽阔,世界温柔 ·  3 天前  
无时尚中文网  ·  突发:1亿美元贱卖Stuart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多地纷纷裁撤这一部门,什么信号?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8-12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凯风

文章已获授权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反内卷”,拉开序幕。

日前, 多地纷纷裁撤政府内部招商部门 ,部分地方 取消基层招商指标 ,同时组建招商公司,以更市场化的形式进行招商。

过去几年,抢人大战、抢企大战层出不穷,大力度招商引资曾被视为“拼经济”的象征,也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式的招商,存在公平竞争问题,而低效招商、同质化招商,更带来严重的 内耗和内卷难题

招商反内卷,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各地为何纷纷裁撤“招商部门”?

一个原因是, 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招商模式,行不通了。

日前发布的重要改革文件指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 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 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不得给予 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 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这是基于构建 “统一大市场” 的考虑,也是破除招商内卷、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二选择。

长期以来,各地的招商引资,陷入拼政策、拼补贴、拼土地的窠臼,不断刷新 “逐底竞争” 的下限。

统一大市场,核心就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限制不正当竞争,让劳动力、土地、数据、资金都能正常流动起来。

另一个原因, “反内卷”大幕拉起,内耗式的招商竞争行不通了。

日前召开的重要会议强调: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在招商方面,《人民日报》刊发重磅文章指出,推动各地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何为内卷性恶性竞争?

在招商引资方面,半月谈一篇调查报道曾有总结:

招商变抢商,互相“挖墙脚”;恶性比拼招引政策,祭出“超常规优惠”;不顾发展实际,产业规划同质化……

显然,这样的招商引资,只有短期刺激增长之效,既扰乱了市场秩序,最终自身也未必能得到真正而持久的经济增长预期。

这些年,各地根本不管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一窝蜂上马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热门赛道, 低效竞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 等问题极为凸显。

“反内卷时代”开启,内耗式的招商引资、过度内卷的产业投资,自然也在其列。

02

招商反内卷 影响最大的或是中西部城市。

正如我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所说的,随着国内大循环、产业西移、市市通高铁等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成了新一轮大建设和产业大转移的重点。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无论是经济实力、产业基础还是科技创新、营商环境都不占优势。

在招商竞赛中, 中西部地区 ,能比拼的无非就是 税费政策、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 ,而这些红利都在趋于消失。

其一,税收优惠,考验的是财政承受压力。

中西部省份,多数都是国家 财政转移支付的净受益方 ,本身财力难以自给自足,招商引资遍地撒钱,显然是有问题的。

当然,中西部地区本身政策倾斜例外。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东部地区除了个别自贸区外,几乎都是25%。

这是基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考虑,属于国家顶层设计方面的倾斜,无可厚非。

但在国家政策之外,一些地方的税收补贴力度远超沿海发达城市,也超出自身的财政承受能力,显然难以持续。

其二,土地政策,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大势所趋,带来历史性的转变。

过去一度限制大城市发展的思维,与人口持续流入形成了冲突,导致东部土地指标分配不足,普遍面临土地资源不足的困境。

中西部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土地成本一直都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部分地区甚至以优惠价格或零地价出让土地。

然而,新一轮改革文件强调:推动转移支付、要素配置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换句话说, 土地指标、财政资金都会随着人口而流动 ,中西部地区显然会受到影响。

其三,劳动力优势,且不说直面东南亚国家的直接竞争 ,而且随着600多城全面放开落户,人口争夺战将会愈发白热化。

根据最新政策,除了北上广深津等个别超大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要放开落户限制。(见《定调!600多座城市,都要放开落户》)

这意味着,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再无障碍。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将会持续加速。

中西部一些人口流失的地方,也面临新的考验。

03

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很容易, 拼营商环境太难了。

正如重要文件所定调的:推动各地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

这意味着,未来的招商竞争,更多拼的是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是经济产业或资源禀赋,后者则是营商环境。

然而,搞“政策洼地”不难,但营商环境建设非一日之功,而且 “破坏容易建设难”。

一句 “投资不过山海关 的论调,让整个东北都陷入负面认知的刻板印象,至今都难以扭转。

一些地方费尽心力打造网红城市,但一两起负面事件,就足以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城市形象付诸东流。

还有一些地方,许下N多 招商补贴或人才补贴 政策,但最终 因财力问题而 难以兑现 ,伤及的不只是自身发展,更是地方形象和公信力。

这些年,几乎所有地方都将营商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但真实环境却大相径庭。

毕竟,营商环境,要求的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既是地方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对政策“耐心”的考验。

根据《 中国法治政府 评估报告(2023)》,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南京、宁波、厦门等位居前列。

而根据北大—武大团队发布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