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奇点”借用了AI的说法。按照雷蒙德·库兹韦尔的“奇点”论,过了这点,AI就大爆炸了,人类将面对一切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互联网音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奇点”呢?在此之前,互联网一点点的颠覆和重塑音乐行业,在这之后,互联网音乐大爆炸,收入井喷,新音乐产业确立。
音乐被互联网改变已经是既定的事实,音乐流取代实体成为统治性的新载体也是事实,然而,互联网音乐没有给音乐创造惊人收入也是事实。
到现在为止,说到音乐流媒体,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不挣钱啊”。
不信你看Spotify:2016财年总收入29.3亿欧元(约39亿美元,222亿人民币),净亏5.4亿欧元(约6亿美元,41亿人民币)。
Spotify月活跃用户量超过1.4亿,付费订阅用户6000万+。那么大的用户量和收入规模还不挣钱,什么时候挣?
通常,人们会把Spotify不挣钱的原因归咎为“免费+增值”模式不行。国外唱片公司比较看好Apple Music的完全付费模式。
今年上半年,Apple Music的付费用户量超过2700万,有人粗略算出年收入达32亿美元。这是最最最乐观的算法了,但总体上看也并不太算“惊人”,不然苹果也不会想办法压底版权费比例。
反正,没有人会认为音乐流媒体是一个好生意。虽然,上半年,在全球第一大的音乐市场美国,音乐流媒体的数据好的一塌糊涂,以至于国外媒体惊呼音乐流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音乐流媒体不挣钱的原因可能是模式问题,却也不一定是模式问题。
可能是“奇点”还没到,而决定“奇点”是否到来的,不只是音乐流媒体本身,更有互联网音乐生态发展的进程。音乐流媒体是整个互联网音乐生态的一部分,就像唱片店是唱片消费的一部分一样,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于唱片店是否挣钱也很重要。
音乐流媒体还不挣钱,可能是因为互联网音乐整体发展还不够深入,比如网生内容还不够强大,传播渠道还不够通透,新音乐消费场景还不够丰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转变,互联网支付工具还不够发达,等等。
但从上半年的观察看,这一切已经很深入了。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对于娱乐模式的颠覆表现得比欧美更突出。
也许你现在还看不起“主播”,看不起“网红”,看不起“自媒体”,看不起“短视频”,看不起“粉丝公会”,但他们和他们背后的流量毫无疑问将会影响到新音乐消费生态的构筑,会合理推动“奇点”到到来。
届时,互联网音乐才算真正立起Flag。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2017。
Anyway,再来回顾一下新观的“年中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