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圈那些事:第一深度的资本微信平台!
老外网购“中国制造”想看笑话,结果……
前两天, 一位外国小哥花100来美元从中国网购了一块防弹板。这是一个NIJ(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标准4级独立防弹板。外层是氧化铝,里层是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表演开始,小哥使出两种枪在8米开外轮番射击。VZ突击步枪↓
M1891莫辛纳甘步枪↓
等等,这里有个大bug。
防弹板的4级防护标准应当是20~50米距离,抵御7.62mm*39mm的步枪弹。而在这里,莫辛纳甘步枪所用的是7.62mm*54mm的步枪弹,在8米外近距离射击。
也就是说,这位小哥的评测已经超过了4级防弹板的测试标准。即使如此,这个防弹板只被打掉了表层,而没有破洞。
背后的黏土也完好无损。
小哥有点语无伦次,“我不知道,真让人震惊!”
接着又是两轮步枪、9mm子弹的射击,以及六七次7.62mm托卡列夫手枪射击,中国防弹板依然坚挺。
为了尽快结束视频,他举起M1891又是一枪。
尽管防弹板已经凸起一大块,黏土也凹陷了,子弹依然被阻挡在外。
好吧,那就这样吧。
来看看完整视频:
▲视频来源:环球时报
据观察者网查询,拍摄视频的是欧洲一个射击测评类博主Polenar Tactical,YouTube上已有
近5万人观看
。不少网友都吵着索要购买链接,博主也大方地表示自己是从某宝的国际版上淘来的。
就是这个。
观察者网查询eBay发现,德国产的4级防弹板价格约235美元,中国产的则是两个260美元。
根据美国军方资料,2个军用ESAPI防弹板的采购价为553.69美元。
▲截自美国军方军备采购价目表(2015年)
可以说中国产防弹板是相当物美又价廉了。
网友们也表示震惊。
谁说中国制造都是廉价劣质,还记得那个撞玻璃挑战吉尼斯的哥们儿吗?
2011年,央视《吉尼斯中国之夜》邀请新西兰的鲁本•德•容来参加挑战。
这位吉尼斯
“连续撞碎最多块钢化玻璃”
的纪录保持者,却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撞了四五次都……
还有那个德国人测试仿冒军刀,结果中国山寨军刀反而让他怀疑人生。
并发出这样的感慨↓
除了“中国制造”,还有“中国智造”!
看完上面视频,有网友评论:
“总有一天中国智造也会冲出世界的。”
而事实上,中国越来越多的科技突破足以让世界惊艳。这不,就在今天
(6月9日)
,就有几个好消息传来——
1、重!大!突!破!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要来了!
正在北京举行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首次向全球公布了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概念方案。
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包括垂直起降方案和伞降方案,
目前这两个方案一些关键技术已经突破。
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创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可将铀资源利用率由"不到1%"提高到"超过95%",处理后核废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寿命由数十万年缩短到500年。
这些突破有望使核裂变能成为近万年可持续、安全、清洁的战略能源。
中国,一个很多外国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从制造到科技,从科技到生活,我们大中国让外国人称羡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
最近,有网友在
在美版“知乎”Quora
上发问:去过中国后,老外们怎么看中国?中国好在哪里呢?没想到,这些问题随后引来大量跟帖。
发展快,工作机会多
网友@Farzan Safavi说:中国发展太快了!几十年前,中国贫穷、落后,但是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
这位小哥还贴了一张浦东的照片,你们感受下↓
安全自由,出行方便
一位教了8年对外汉语的网友@Becky Zhang说,很多来中国留学的美国人都会不禁感慨——中国出行很自由!因为中国人不用被束缚在汽车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上海20多年前才开始修建地铁,但规模如今已经居于世界第一。
在上海生活了两年半的网友罗斯·戈特尼则被无处不在的共享单车深深震撼,“共享单车刚出现时,我一天大概可以看到5辆至10辆;第二天,100辆;一个星期后,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共享单车。”
在另一则很火的问题“中国到底有多安全”下,出现多条爆款回帖,这里摘录几段:
@David Riordan在爱尔兰、德国、美国和中国都生活过,
他觉得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
唯一一次看似危险的遭遇,就是遇到一个毫无杀伤力的醉汉。
@Micheal Friedman凌晨四点在公园散步时曾受到惊吓,但是扒开沙沙作响的树丛后,发现竟然是一群大妈在晨练。
许多网友还摆上了数据,
中国是全世界谋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而比中国更安全的,大多是一些领土面积极小的国家或地区,和中国的治理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灿烂,待人友善
@Caleb Kennedy说,中国人非常友善、真诚、敬业。“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晚饭已经吃得很饱了,主人却依然非常热情地劝我喝汤。”
@Charl Albertyn也给出了一个获得2.9万赞同的答案:我喜爱西方文化,喜爱苏格拉底式探索问题的方法和对真理的执着;我也喜爱中国文化,喜爱孔子的思想、伟大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科学求索精神。
来自剑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博士@Maya Kaiser被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深深震惊:我原来抱着固有观念,以为西方女人比亚洲女人更自由。但是,
来到中国后,3年里见到的女性工程师、物理学家、化学家比我在过去30年里见到的都多。
黑人小哥@Jeremy M. Thompson也直言,他在中国从没遭受过种族歧视,有时候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中国人。
美食丰富
@Judith Meyer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曾在北京待过6周,因为看不懂菜单上的中文,所以每次吃饭都是瞎点,
结果点到的每道菜都特别好吃!每道菜!
资深大吃货@Victoria Weiya也来显摆一番:
想吃肉?有烧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