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不领证、不洞房的“一日夫妻”,正在流行!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4-15 16:00

正文

来源:读屿(ID:zazhizj)
作者:读屿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听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祖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孝”的范围也逐渐改变,从“无后”放宽到“不婚”。

很早之前,“不婚主义”,“丁克一族”是都市职场剧里仅限于精英阶层的特殊标签,往往与经济独立,个性鲜明挂钩;

放到如今,“单身主义”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可以接纳的选项;

但是“不结婚”和“不能结婚”之间,一字之差,却代表了2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前者是自己的选择,后者是被婚恋市场淘汰的结果。

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不结婚,还有更为严重的后果:

死后无法葬入祖坟。

在传统观念里,这不仅意味着无法和父母在九泉之下相会,甚至流传着“光棍入祖坟,家里时代出光棍”的说法。

没人知道传言的发起人是谁,但几百年过去了,这种思想根植在一代又一代的乡民心中。

对于故土情缘观念极重的村民而言,这种不被族人接纳的恐惧感远胜于不结婚所带来的孤寂感。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一条新兴产业链:

一日婚礼。

图片来源:网络

说白了,就是托媒人找一个临时新娘结婚,不领证,不入洞房,在仪式结束后,新娘随着男方去他父母坟前磕头,以这种方式告慰亲人。

这不仅是盛大的仪式,更是他们获准死后埋入祖坟的“许可”。

去年6月,记者就曾报道过这样一桩发生在河北农村的 “一日婚礼”。

新郎是个年过六旬的老光棍宋大志,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在农村,庞大家族的标配一般是贫寒的家境。

破败的院落,光秃秃的瓦房以及褪色的墙砖都在无声地昭示着贫穷,这也是宋大志为何迟迟不能结婚,最有力的诠释。

其实他不是没努力过,四十多岁时,曾有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五十多岁的残疾女性,但是对方只是打量了一圈他的住所后,就没了下文。

其实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婚姻的渴望早已磨灭,而是将目标集中在攒钱上,以期待晚年生活能不这么辛苦。

但年纪越大,他对“不能入祖坟”的执念和恐慌便愈加深重。

实际上,几年前便有人“劝他”可以花点钱娶一个越南妻子,但一辈子节省的宋大志算了一下,还是觉得不划算,就此作罢。

眼见得自己已年过花甲,结婚的希望渺茫,于是他打起了另一个主意:

结一日婚。


几年前,当地就有人计算过,结婚,彩礼,摆酒席等流程走一套下来,差不多要花费三四十万。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结一次婚,掏空两代人的钱包,早已不是什么罕见新闻。

考虑到性价比,“一日婚礼”似乎更符合他们的预期。

具体流程是,媒人负责联系“新娘”,一般都是六十岁以下的外地妇女,本地女性碍于面子,拒绝当“一日新娘”;

在谈好价格后,由男方出资,在结婚当日先摆上几桌酒席,仪式结束后再去坟前祭拜父母,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新娘”收钱走人,不过夜,不领证,事后二人再无瓜葛。

“新娘”的出场费是一次3600元,媒人的“介绍费”是1000元,算上流水席,总共算下来不到一万块。

图片来源:网络

这对于很多家境拮据的老光棍而言,既能省下大笔资金,还能获得进入祖坟的“证明”,何乐而不为。

在联系好媒人后,宋大志便在紧张和期待中,静候着婚礼的到来。

“结婚”当日,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宋大志也换上自己最得体的衣服,在这场戏里,他是“男主”,当然要认真对待;

而前来参加婚礼的人则是最为敬业的演员,在掌声和欢呼里,将剧情推向高潮。

新娘是镇上一家按摩店的老板,名叫田丽丽,在接到媒婆通知后,她娴熟的化妆打扮,然后在男方亲属的簇拥下,去参加自己的第n次婚礼。

和紧张的宋大志比起来,她要淡定的多,俗话说熟能生巧,田丽丽都忘了这是自己“出演”的第几桩婚姻,也忘了上一次拜天地是跟哪位“丈夫”。

热闹的婚礼,在她眼中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自己脸上的微笑,也只不过是敬业精神的体现。

冲着这个态度,下一次“结婚”,或许还能再让雇主涨涨价。

田丽丽最初入行时,“结婚”对象是一个跟自己父亲差不多大的老头,尽管前期做足了心理建设,但她还是忍不住地反胃。

婚礼现场,有人趁机将她和“丈夫”的头仅仅贴在一起,那一瞬间,她大脑一片空白。

仪式结束后,她第一次被带到男方父母的坟墓前,冲着陌生人下跪磕头,这让无比难受。

但结果是好的,田丽丽拿到了2000元现金,这相当于她半个月的工资。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就没这么重的心理负担,面对男方亲属的拥簇,也能处之泰然。

随着当地农村男女比例的失调,越来越多的光棍选择“一日婚礼”来获得进入祖坟的“资格证”。

由此,临时新娘的“出场费”也从200元逐步涨价至3600。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行为,很多人觉得靠着“一日婚礼”来欺骗先人,这不就是糊弄鬼么?

但在媒婆眼中,自己的行为能切实地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况且,她们坚决拒绝过夜,绝不逾越法律的红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