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观
保观科技成立于2016年1月,专注保险领域的创新创业,是一家中国保险行业的深度观察媒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保险产业的民营研究机构。杭州保观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底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昨天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昨天  
掌中淄博  ·  孙颖莎,冠军! ·  昨天  
掌中淄博  ·  孙颖莎,冠军!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保观

2024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业绩出炉:净利润总计增加超300亿,泰康养老亏损近22亿

保观  · 公众号  ·  · 2025-02-05 11:00

正文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截至目前,国内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已经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2024全年,这些人身险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实现了保费收入增长;整体人身险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增加值超过300亿元;退保率方面,大部分公司有所改善;同样,大部分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有所改善;投资收益整体大幅提升,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达到了17.93%


具体到公司,一些公司表现亮眼,如汇丰人寿以及复星保德信,这两家公司实现了保费大幅增长,同时净利润也都实现了扭亏为盈。当然,还有一些公司存在不小问题,经营压力比较大。


01

保险业务收入排行:59家公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泰康人寿断层领先


2024年全年,已经披露数据的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共计11135.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64%。


非上市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排行榜


从公司层面来看,泰康人寿继续强势领跑,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83.24亿元,同比增长12.37%;中邮人寿以1349.4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排在第二位,同比增长22.82% 。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强势地推动了中邮人寿的增长,2024年还一度因为促成了亿元保单而在行业内引起轰动。不过,中邮人寿也在推动向产品多元化转型,分红型产品的业务占比有所提升。


已披露信息的险企中,信泰人寿、工银安盛、招商信诺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列第三至五位 。其中,信泰人寿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公司,202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1.11%,达529.94亿元。近年来,信泰人寿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股东变更、高管变动、早年大量销售的理财产品陆续到期带来的给付压力等。何时能够恢复增长?如何找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方式?这些都是信泰人寿需要直面的问题。


在排名靠前的公司里,中意人寿与中宏人寿增长强劲,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率都超过了30%,尤其是中意人寿,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3.83亿元,同比增长38.61%。


从总体的保费增长情况来看,除了新华养老保险缺少2023年的数据,其他公司中,39家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取得正增长,19家公司保费录得负增长。


实现正增长的公司中,国民养老涨幅最大,达到329.67%,保险业务收入达48.08亿元。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国民养老聚焦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爆发的时代机遇,目前来看,其产品也不乏市场竞争力。例如,国民养老推出的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国民共同富裕 B 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2024年实现了进取型账户收益率4.12%、稳健型账户收益率4.07%的成绩,领先市场整体水平。2024年,国民养老还引入了外资股东--安联投资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让人期待。


其余公司中,复星保德信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也很亮眼,达到112.86%,规模为92.51亿元;汇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幅度为79.03%,达到130.89亿元。


这些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离不开产品及服务创新。以复星保德信金融为例,2021年起,复星保德信人寿便明确了品质养老、财富管理、重疾保障、身价保障和健康服务五大核心保险产品线,特别关注新市民、慢病人群等特定风险群体的细分保障需求。通过不断丰富五大保险线的设计与供给,推出了一系列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保险产品。


汇丰人寿一直加大业务投入,通过“财富+”、“保障+”、“健康+”以及“创新+” “科技+” 和“风控+”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满足客户在健康保障、子女教育、养老保障、财富传承等方面人生目标需求。


负增长的公司中,恒安标准养老降幅最大,达96.14%,保险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37亿元缩水至今年的0.13亿元 。此外,小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6.22亿元,降幅达66.07%。弘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下降36.9%,至75.11亿元。


这些公司的负面表现早已有迹可循。2024年底,小康人寿就因为经营问题,和华汇人寿、大家养老等四家公司一起,连续3年被评为C类公司。另一家公司弘康人寿则面临监管收紧、偿付能力告急、大股东失信、管理层空缺等难题。


02

净利润排行:41家公司实现盈利,3家公司亏损超10亿元


有58家公司披露了2024全年的净利润,共计237.06亿元,这些公司去年同期共亏损101.18亿元,2024年盈利改善了338.24亿元


有41家公司实现盈利,17家公司出现亏损 。从净利润变动来看,2024年有44家公司的净利润状况得以改善,包括有18家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还有6家公司的亏损有所收窄。


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净利润排行榜


净利润排名第一的是泰康人寿,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146.0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7.43亿元增长了6.27%


2023年时,中邮人寿由于增加了准备金计提、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等原因,全年亏损近115亿元。到了2024年,中邮人寿不仅投资收益改善,而且压降了成本,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一些保单价值也得以释放,多种因素推动下,中邮人寿全年实现净利润91.88亿元,在已披露数据的险企中排名第二。


以上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可以说形成了断层式领先的优势。接下来, 中意人寿、工银安盛和农银人寿分列净利润排行榜的第三至五位,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9.31亿元、8.81亿元 。其中,工银安盛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1.52%,资本市场回暖导致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同时也和2024年采用新准则编制偿付能力报告有关。农银人寿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381.52%。


除了前面提到的中邮人寿外,还有两家去年出现大额亏损的险企的盈利情况显著增强,分别是建信人寿和东吴人寿


2023年,建信人寿总共亏损了近43亿元,同样也是受到了准备金计提增加、投资端承压的影响 。2024年建信人寿实施了新会计准则,投资有有所改善,全年盈利2.21亿元。


东吴人寿2023年亏损超17亿元,不过还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稳定投资收益、加强预算管理等措施积极调整经营,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22亿元。


此外,还有华泰人寿、复星保德信等2023年亏损较多的公司,在2024年都实现了盈利。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承受着较大的亏损压力。 这58家险企中,亏损最多的三家公司依次是泰康养老、中信保诚、光大永明,2024年分别亏损了21.7亿元、17.65亿元、17.27亿元,和2023年相比亏损规模都有所扩大


泰康养老在2023年亏损了近10亿元,2024年还没有扭转局势。可以看到,2023年12月出台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还是对泰康养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文件不允许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而短期健康险曾是泰康养老的重要业务之一。2024年全年,泰康养老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8.6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泰康养老连续第二年出现亏损。


光大永明由于准备金计提等费用增加、退保率高等原因,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从2022年至2024年,总计亏损超36亿元。


03

退保率排行:退保情况普遍改善,鼎诚人寿退保率最低


2024年,人身险公司的退保率整体有所改善。 59家险企中,有42家公司的退保率较2023年出现了下降,16家公司退保率上升,还有一家公司的退保率与2023年持平


非上市人身险公司退保率排行榜


其中,德华安顾退保率最高,为11.55%。弘康人寿退保率达到了8.1%,是统计范围内退保率第二高的公司,变动也比较大,2023年同期,该公司的退保率为4.71%


从偿付能力报告来看,2024年,弘康人寿退保金额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为弘康悦享长盈终身寿险(投资连结型)、弘康安溢保两全保险(投资连结型)以及弘康易理财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年度累计退保规模分别为49.22亿元、10.10亿元以及1.74亿元,累计退保率分别为21.52%、21.22%以及36.06%。



2024年,弘康人寿退保率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为弘康零极限终身寿险C款(万能型)、弘康恒赢五号年金保险以及弘康易理财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年度累计退保规模分别为537.1万元、166.92万元以及1.74亿元,累计退保率分别为28.41%、29.16%以及36.06%。



其他公司中,退保率较高的包括大家养老、长生人寿、海保人寿以及陆家嘴国泰,分别为6.8%、5.22%、5.05%以及4.13% ,不过,这几家公司的退保率与2023年相比都有所改善。


退保率最低的五家公司分别为鼎诚人寿、国民养老、瑞华健康、北京人寿以及农银人寿,退保率分别为0.16%、0.46%、0.57%、0.61%以及0.65%。


04

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补充资本+投资改善,保司偿付能力显著提升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衡量的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能力。监管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是不低于50%,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最低标准是不低于100%。


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榜来看,华汇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遥遥领先,达到2056.23% 。排名第二的为新华养老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62.24%,较2023年同期的2664.34%有所下降。


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第三至第五名的公司分别为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以及大家养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41.39%、653.76%以及363.41%,较2023年同期呈现出“两降一升”的变化。


榜单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的五家公司包括北大方正、幸福人寿、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以及国联人寿,这几家公司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3.35%、88.43%、87.45%、70.42%以及62.91%


整体来看,披露了数据的59家公司中,有48家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3年有提升,11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榜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同样是华汇人寿,达到了2071.93% 。排名第二的为新华养老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03.42%,但较2023年同期的2740.35%有所下降。


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第三至第五名的公司分别为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以及大都会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77.59%、666.87%以及441.55%,其中,国民养老与大都会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3年出现了下降。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的五家公司包括幸福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弘康人寿、北大方正以及国联人寿,这几家公司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9.14%、127.51%、126.77%、125.63%以及111.51%


总共有43家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3年同期提升,16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很多险企偿付能力的改善与增资有关,2024年,为了补充偿付能力,多家公司通过增加资本金、发债等方式募集资金,行业总发债规模超过了1100亿元,人身险公司是发展的主力军。


此外,结合2024后半年权益市场的表现,偿付能力的改善还与投资端的改善以及利润改善带来的资产增长也有很大关系。


05

投资收益率排行:资本市场回暖带飞保险投资端,19家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超10%


2024年9月以来,政策利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波拉升,也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有58家人身险公司公布了投资收益情况


全年投资收益率方面,有48家公司的指标较2023年有提高。


从分布区间来看,全年投资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有5家,2023年同期没有保险公司能达到这种投资收益率水平 ;全年投资收益率在5%~6%的有13家,2023年同期为4家;4%~5%投资收益率的公司有20家,2023年同期为18家;投资收益率在3%~4%的公司有13家,2023年有17家;投资收益率在2%~3%的有5家,2023年有8家;投资收益率在0~1%的有1家,2023年有4家。2024年有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负,而2023年有2家。整体来看,人身险公司的投资表现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