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洛衡
已经到了秋天,气温却还是居高不下。
不过是去一楼之隔的骨科会了个诊,回到科室时已是汗湿重衣,气喘吁吁。
护士小张恰好递来一罐带着水珠的可乐,我毫不犹豫打开拉环,咕嘟咕嘟灌下一大口。沁凉的液体顺着食道滑入胃部,迅速释放的二氧化碳直冲口腔,我忍不住打了个冷嗝。
「衡哥,你这满头大汗的,直接喝这么冻的饮料,不怕打嗝打个不停?」护士小张嘴里塞满了饭,说话有些含糊。
她说得有道理。
打嗝,也称为呃逆,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膈肌和肋膈肌不自主收缩,导致声门突然关闭而产生。除了消化道受到寒冷、炎症等刺激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胃肠道的问题以外,我确实从未见过别的原因导致的呃逆。
换句话说,我对这个病的病理机制并没有那么熟悉。
也许应该恶补一下,我脑袋瓜子里闪过这个念头,就像以往的每一次一样。当然,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离开,在我没注意到的时候。毕竟,我只是一个基层小医生,搞不定了就转走呗。
正想着,
值班房的门忽然开了,主任一把将我从床上拎了起来。
「收个病人,A 院李院长的父亲。」
「啥情况?」
「打嗝。」
01.
A 院是我们医共体下属的另一所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没我们好,顺着关系找到我们这住院也是情理之中,但……
「他不去市人民医院吗?」了解完病史之后,我不禁产生了发自肺腑的疑问。
「这边离他家比较近,方便照顾。李院跟我们也比较熟,就想在这里先查一轮,必要时会请市医院专家过来会诊。」主任说:「应查尽查,李院说也当体检了,你开完跟我说一下就行。」
行。
我迅速地把患者提供的信息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患者老年男性,69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以前是退伍老兵,平时很注重锻炼,身体比同龄人要硬朗得多,听说打乒乓球还经常跳起来杀球。
这次起病主要是在两周前,没有明显诱因下出现了呃逆,伴有轻度腹胀
,无腹痛,无腹泻,无食欲减退,起初频率不高,口服多潘立酮后症状可缓解,但仍然反复,肌注过胃复安,使用时有一定效果,但还是反复。
老人家向来能忍,硬是拖着不肯来院治疗,可打嗝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这才到我们医院来。
「顽固性呃逆,这不就是疑难杂症吗?」我小声嘀咕着。
图源:视觉中国
基层应对呃逆也就那么几种药:山莨菪碱、胃复安、多潘立酮、异丙嗪,顶多把托烷司琼拿来试试。
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胃复安和多潘立酮,这都没效的话,我估计这个病人有点悬。
嘀咕归嘀咕,检查还是要开的,我给患者安排了颅脑+胸部+上腹部的 CT,还加上十二指肠镜和结肠镜检查,期望一举排查掉颅内占位、消化道病变、膈肌病变等等疾病。
要说有什么缺憾的话,就是我们这儿的 CT 没增强,神经系统没磁共振,没有自免脑相关检测,没有脑脊液相关检测……
我把医嘱拍照发给主任,他回我语音:「要不给他约个颅脑+脊髓的磁共振?去市医院做。」
我刚想回复「好的」,主任第二条信息紧接着过来了:「算了,先查这些再说。」
02.
医生最怕的不是治不好病,而是搞不清楚是什么病。
「这都是啥?」看着初步检查出来的结果,我陷入了沉思。
CT 提示:1、枕大池囊肿;2、脑萎缩;3、右侧上颌窦慢性炎症;4、左肺上叶、双肺下叶慢性炎症;5、慢支炎肺气肿;6、双下胸膜增厚、粘连;7、上腹部 CT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电子胃镜提示:1、十二指肠球部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电子肠镜提示:1、结直肠多发性息肉(已钳除);2、痔疮。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套、心肌酶谱、脑钠肽、尿液及粪便常规等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
好像有很多问题,但又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就目前所见,
能跟打嗝症状挂钩的问题似乎是十二指肠球部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要不,先按这个方向治治看?
我把结果发给主任,主任同意了我的想法。很快,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片、莫沙比利就管上了,我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治疗的效果。
然而,结果跟之前一样:用药后能短暂缓解,但容易复发,
不仅如此,患者还出现了新的伴随症状:腹肌抽搐。
是不是非典型的癫痫?癫痫的症状变化多端,除了经典的肢体抽搐、牙关紧闭之外,还可能出现腹痛、呃逆、失神等症状。而且,在使用了地西泮之后,患者呃逆、腹肌抽搐的症状会有明显缓解。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主任,他眉头微锁,忽然问了一个问题:「小洛,你知道呃逆是怎么产生的吗?」
「呃逆主要是由左侧单膈肌非正常的收缩引起,有时候也涉及双侧膈肌和肋间肌,相应的神经通路涉及到『呃逆反射弧』,在这条反射弧上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肌肉的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呃逆。」幸好我早有准备
「不错。」主任点点头,却没有打算放过我:「呃逆反射弧具体又由什么组成呢?」
完了,我没看得那么细啊……
「首先是传入支……唔嗯……然后传入中枢……然后传出……」
主任摸了摸下巴,没有再继续对我进行拷问:「
呃逆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膈神经或 T6~T12 水平发出的交感神经纤维,反射中枢包括 C3~C5 脊髓、延髓呼吸中枢附近、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传出神经为膈神经。
而任何影响反射弧上的传入、中枢或传出环节的因素都可诱发呃逆。
我看……」
「还是转上级医院吧!」主任下了结论。
03.
时光匆匆,转眼过了 8 个月。这一天早交班,主任不在,昨晚值班的许医生念道:「患者因呃逆 3 天入院,既往曾因类似病史在我院及上级医院住院治疗……」
我赶紧去看电脑上的患者信息,果然,又是他,李院长的父亲!
向许医生打听一番之后,我大概了解了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在上级医院辗转于胃肠外科和消化内科,给出的诊断也并无特殊,那边考虑是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之类的,还有个大大的诊断「顽固性呃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病因尚未明确。
这倒也没问题,毕竟引起呃逆的病因非常复杂,检查手段是有限的,查不到实在算是情有可原。
「这一次他肚子还会抽不?」我想起上次住院的情况。
「不会,但今天早上他说站不起来,也尿不出来。」许医生正在主任办公室探头探脑:「我想叫主任一起去看一下,毕竟是领导亲戚。」
正在聊着的当口,主任从走廊尽头走过来,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人,其中一名是李院长,另外一名是陌生的中年男人。
「小许啊,这位是 X 医院神经内科的周教授,是李院长请过来会诊他父亲的,你到办公室来汇报一下病史吧。」
一行人在办公室坐定,周教授一边听病情汇报,一边仔细地翻看病历,待到听完汇报,他才抬起头,微微一笑:「走吧,我们去看看病人。」
周教授的查体十分仔细,知道我们这些医生基础不牢,一边查体还一边向我们教学:「患者双下肢巴氏征阳性,肌张力是减弱的……双侧腱反射都有亢进的情况……腹壁反射是减弱的……」
查房之后,周教授说道:
「虽然之前的检查里没有发现脊髓的问题,但我还是建议再查一下颅脑+脊髓的磁共振增强扫描。」
很快,报告就出来了,这一次,我们终于无限接近了那个引起呃逆的凶手:MR 检查提示:侧脑室室管膜、室管膜下及脑干、颈胸段脊髓异常信号,考虑炎症(炎性脱髓鞘)。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周教授说:「至少脊髓炎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开始治疗,同时再完善一些检查……」
在周教授的指导下,我们给患者用上了免疫球蛋白、激素、吗替麦考酚酯、甲钴胺、西洛他唑等药物,
又外送了脑脊液的免疫学检查,最终结果提示 AQP4-IgG 阳性。
「我想应该可以确诊了。」看到报告的周教授说:
「确实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