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油价和石化行业破垄断下放原油“双权”创造了山东地炼发展的契机,也造就了山东地炼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地炼面临着竞争激励、企业自身短板凸显的问题,16家山东地炼企业联合出资,成立了注册资本达900亿元人民币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再次试图通过“抱团取暖”铸造山东地炼“航母”。
而浙江石油的成立速度之快被业内称为“横空出世”,平地起高楼。控股股东为浙江能源集团和浙江石化,背靠大树好乘凉,前景颇为看好。
作为省级石油公司,两家企业都由整合而成,背后都有政府身影,投资额均达百亿之多,且都将目光集中在成品油的下游储运、销售领域,但方式截然不同。
山东地炼的重组像老房的重新装修,能够优化内部结构和布局,但也有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
山东炼化能源集团的体量和规模是浙江石油无法比肩的,重组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大炼化集团,炼化能力超过1.2亿吨。但体量大、合力难也是山东炼化能源集团面临的问题。 “谁出资?怎么建?山东炼化仍处于讨论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 隆众石化分析师王晓说。此外,外来资本并购重组山东地炼进展加速,多家地炼先后被地方国企、全国炼化龙头企业收购,压力不小。
“16家企业利益如何分配还不明朗,且企业目标不够集中和明确。即使初衷之一是要统一采购,在价格上拥有话语权,但是每家炼厂因技术和工艺偏差,对原料的偏好和需求有所不同,统一或许只赚了‘吆喝’却很难落到实处。”王晓对记者说。
从资本构成来说,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在整合地炼企业中,要面对多家企业错综复杂的资本关系以及其背后的债务关系,各家地炼在过去各自为战,整合山东地炼所需的资本将远超浙江石油。
浙江石油的成立就像新房装修,“因地制宜”。股东构成相对简单,并由地方政府牵头省属石油公司。未来,股东之一的浙江石化将建成4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规模将超过中石化最大的镇海炼化加中石油最大的大连石化二者产量总和,成为中国单体体量最大的炼化基地。更加不容忽视的是,浙江石油两大股东顺势而为,“小目标借力大战略”, 将依托地缘、资金以及政策优势,打造实施舟山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版图。
如此来看,平地起高楼的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新进入者浙江石油用高效的方式拼过了重建优化的老牌山东地炼。
从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到山东炼化能源集团,16家地炼的合作也从原先的进口原油采购扩展到了统一储运和零售终端领域。山东炼能集团负责原油和成品油的采购销售以及储运物流,配套建设仓储、管道、码头等物流设施,各股东单位负责组织生产、经营除成品油以外的其它产品。不难看出集团组建完成后的组织架构可能与目前中石化中石油的统购统销模式颇为相似,竞争力有待观察。
浙江石油由浙江能源控股60%,浙江石化参股40%。浙江能源是浙江省最主要的电力、煤炭、天然气供应商,之前的业务并未涉及石油领域,此次入股浙江石油,实际上是作为承销商,负责浙江石化成品油的销售。荣盛、桐昆、巨化等企业合作建设浙江石化一体化炼化项目旨在获取上游原材料PX(对二甲苯),成品油只是炼化中的副产品,并非业务重点,这几家化工企业之前也并无成品油销售经验。浙能集团自身不涉足炼化生产领域,只为弥补产业链短板,与其他合作方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
总体来看,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最大问题是各炼厂产品基本为汽柴油,面临着去“同质化”的严峻考验。加之目前成品油出口配额收紧,山东炼厂仅靠中石化外采赚取加工费。而浙江石油将着重化工产品,其出口不受限制,市场较为开放,出路更广。
“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是对原本存在竞合关系的十几家企业进行的整合,从单一、松散的采购联盟到相对紧密的多方位合作,各成员之间仍然存在利益冲突需要理顺,在日后的合作中也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王晓说。
浙江石油各相关方权益划分更为清晰明确。浙江能源负责成品油销售,浙江石化负责成品油生产。而省属国企浙江能源绝对控股,在其经营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综合两者因素,浙江石油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会更加有效率。”安迅思中国能源研究总监李莉说。
但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不管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和浙江石油现阶段孰胜孰负,仅通过整合山东地炼或民营新建其实仍无竞争力,终端加油站依然牢牢掌握在“两桶油”手里。二者在上下游一体化结构上,未来既要做足炼化业务的产业链价值,又要科学控制产能规模,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平衡上下游业务的能力,才能与“两桶油”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