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网络辟谣
上海网络辟谣由上海市网信办和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联合打造。我们还原事实,让您洞悉真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网络辟谣

柿子+XX=中毒?别信!80多年前就已辟谣了

上海网络辟谣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10-03 10:01

正文


近日,网上又开始流传“柿子+蟹=中毒”“柿子+酸奶=中毒”等“食物相克”的传言。 这些传言都称“要告诉家里老人和孩子,柿子上市的季节到了,吃完柿子别吃xx,也不能喝xx,不然会中毒,刚刚发生一个真事,有个孩子没等到医院就身亡了,谁的群多相互转发一下……”网传消息言之凿凿,它们都是真的吗?


传言截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柿子+XX=中毒”的传言主要是建立在“食物相克”的说法基础上的。 事实上,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存在的,但所谓的“食物相克导致中毒”则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食物相克导致中毒”的说法在80多年前就已被辟过谣,当时科学家实验的食物中就包含了柿子和螃蟹这个组合。 1935年,南京有民间传言称,香蕉和芋头混吃会导致“食物相克”而中毒。 当时的营养学界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郑集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食物相克会导致中毒”的说法。 他搜集了民间传说中的184对相克食物,从中选择人们日常生活中同食机会较多的14对食物,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实验。 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亲自食用并试验了其中的7种组合,其中就包括螃蟹和柿子。 在食用24小时内,他们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表情、行为、体温及粪便颜色与次数等,发现都很正常,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 换句话说,早在80多年前,“食物相克”的说法就被证伪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郑集教授还是我国最长寿的科学家之一,2010年去世,享寿110岁。


记者还注意到,目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食物相克”四个字,立刻就会跳出相关辟谣信息。 而在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提到,到2016年为止,都没有发现过真正因为“食物相克”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和报道。 有时人们吃完东西不舒服,往往是因为食物不干净、食用方式不当、过敏体质等个人原因。 而网络上的传言却片面地夸大了食物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忽视了剂量的重要性,才会出现了“中毒”“致死”等种种谣传说法。


科普截图


“食物相克”是假的,但吃柿子的确也有一些讲究。 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提醒,虽然食物相克的说法不存在,但未熟透的柿子以及成熟柿子的皮中都含有不少鞣酸,鞣酸会和吃进肚子里的蛋白质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因此柿子不适宜大量食用。 她还提醒,要辨别柿子肉中是否存在大量鞣酸不难。 因为鞣酸有很强的“收敛性”,它能刺激口腔里的触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而有“涩”的感觉。 所以,生涩的柿子就别吃了。


微信编辑:郑23



为了能最快最方便地找到“上海网络辟谣”

您可以将我们的微信号设置成“星标”,标上 的方法很简单 ↓




商务合作或咨询其他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