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一定总是有用的。
努力学习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考虑到它还会占用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是如此。
10年前,我和身边的很多人一样,什么流行学什么。
SOA火,就学SOA。
微服务火,就学微服务。
云计算火,就学云计算。
人工智能火,就学人工智能。
举个极端的例子,最近抖音上有一首很火的歌,叫《生僻字》。
我只认识四、五个。可即便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毕竟它能够给我带来的价值不大。
什么知识是有用的呢?
大概10多年前,我就喜欢用“道法术器”来给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类。
很清晰。
现在我很少这样做了,
因为并不实用。
真正使用的时候,越简单越好。
现在我对知识只有两种分类:
第1种,实操类知识。
这一类知识很实用,几乎学完了以后马上可以上手。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干货。比如公众号文案写作,学完以后马上就可以写,写完以后马上就可以看到成果。
第2种,决策类知识。
目的非常明确。管你是道也好,法也好。都是帮助我做决策的。这一类知识的价值,并不一定马上就可以呈现。比如科目四考试的题目,当时是看不到价值的。上路的时候才用的到。
我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了三个阶段。我叫它三个版本。
1.0版本是从我出生到上学这段时期。那时候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学习。讽刺的是,其实那会儿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学。努力倒是很努力,但它的价值主要是用来感动自己。
还有我的父母。
2.0版本的我,大概知道怎么学习了。这段时间大概是从2000年开始,到2015年结束。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实操类知识的学习上。
3.0版本,我把工作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决策类知识的积累上。即便是实操类知识,也秉承够用就好的原则。对我来说,解题这种事可以交给别人。我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
无论是实操类知识,还是决策类知识。
都很重要。
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关注点也不同。
但我很不想说这种和稀泥的屁话。
我认为,
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
年轻时,应该把精力侧重在实操类知识上。等年纪长了一些,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和阅历,就要尝试把更多精力放在决策类知识上。
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选择题。
因为可以蒙。
答案就在那儿,只是选A还是选B。
你有一定的几率蒙对。
60分就及格了。
等到了“驾校”考试,
几乎全都是“选择题”。
这回的及格线变成了90分。
90分才刚刚及格,是你“上路”的最低标准。
也就是说,
即便你打了90分,也不过是所有上路的人里,成绩最差的那个。
我说的路是人生这条路。
在这条路上,选择比驾驶更重要。
然而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我的方法是
“像那些牛逼的投资人学习”
。
我以前创过业,连续两次。
在我看来,创业者,尤其是早期创业者。更像是一个解题高手。永远有解答不完的题目。刚搞定一个,又来一个。
稍一松懈就会被别人超越。
太累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而另外一些人,他们擅长做选择题。
题目并不多。
关键是要选对。
每一位投资人都是做决策的高手。
每个人都要做选择,
而选择最终会决定他的人生。
当我们讨论如何学习选择的时候,
真正的榜样其实不是创业者,
而是投资者。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我处于3.0这个版本的时候,我应该向那些优秀的投资者学习。像高瓴资本的张磊、华兴资本的包凡、创新工场的汪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2019年高呼,到三四线城市去,到田间地头上去的时候。汪华在2017年的分享中,就准确提到了OPPO和vivo对消费者下沉趋势的影响。
做选择题,要向他们学习。
然而说到决策这个领域,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另外两个人。
他们在昨天刚刚开完股东大会。
这两个人的名字分别叫:
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一个89岁,另外一个95岁。
我认为你不应该错过他们的每一届股东大会。即便不能亲临现场,也应该把大会的文字记录找出来。
逐字阅读。
你们大概不能理解我在阅读他们每届股东大会和演讲时的心情。
这么说吧,
99年的时候,我在北大旁听。那时候根本没人管我。每天坐在北大的教室里上课。那会儿我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了脑袋参加高考呢?最后只能选择一个二流大学。
你可以直接来北大上课呀。
想学什么学什么。
根本没人管你。你也不需要应付考试。不需要交学杂费。
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毕业证。
我是来学知识的,要毕业证干嘛?!
当年不是有一个图书管理员也在这里学习吗?
一想到不花一分钱,就和那些挤破脑袋才考入北大的人,享受一样的学习机会。
就异常的兴奋。
你看我总是可以偷到这样的机会。
因为我动脑了。
脑袋是个好东西,你得经常用它。
好的,让我们再算一笔账。
段永平。对,就是那个带出OPPO、vivo还有拼多多三个创始人的段永平。
黄峥在提到他的时候说:
“在我的天使投资人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在教育我
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确。
”
段永平是黄峥的老师。
而他自己在投资领域的老师,是巴菲特。
在当年段永平和巴菲特的饭局上,一同带去的人里就有黄峥。
段永平后来回忆说,巴菲特在饭局上聊到的投资知识,和他在公开场合演讲时提到知识没有什么不同。
就在今天,我阅读完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文字稿之后。又把查理.芒格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还有南加州大学GOULD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重读了一遍。
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吗?
我们不需要交学费,一分钱学费都不用交。
也不需要为午餐开价。
却可以享受和哈佛、南加州大学的学生,以及段永平一样的学习机会。
而今天到场的人还有蒂姆.库克、比尔.盖茨等一众大佬。
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
一个字一个字的逐字阅读。
即便你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决策的方法。
也可以打一些小抄回家。
什么是小抄呢?我在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选择题。有些题我很有把握,有些题则没有。那时我会看一下其他人的作业。拿他们的作业和我的作业对比。
那道题她选的是B。
她为什么会选B呢?
好吧,先记录下来。回家后再慢慢找答案。
巴菲特今年的股东大会其实有很多小抄。
比如就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将大约30%的IBM股份出手。
他说,根据我的重新评估,这支股票面临着下行压力。
还有,在今年年初,他们又新增持了7000万股苹果的股票。他说,苹果的股票太贵了,如果能够便宜一点,他们还会再买进一些。
……
我们知道巴菲特向来是做价值投资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打的小抄,其实就是巴菲特在“午餐的时候”给我的一些“私人建议”。
如果你不能理解“私人建议”这个梗,可以看一下
我昨天的那篇文章
。
反正IBM的那只股票,一年之内我肯定是不会买的。
好像比昨天提前了几分钟。
实在是抱歉。
有时间的话,就看看之前的几篇文章吧:
推荐两部影片给你,好看,还能提升职场竞争力
把大象装到冰箱里,拢共分几步?
直接向大佬学习。不要钱,还有得挣。
我追星,我是脑残粉,所以我生活得还不错。
学习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候还很糟糕。
如果想和我聊聊,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