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公司不止一次冲击主板,与之相伴的是公司净利暴涨十多倍,而这种暴涨与一份股权转让有关。尽管如此,公司依然没能登陆主板,不得不改道创业板,这次会有不同吗?
《投资者报》 记者 刘露扬
近日,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乐健康”)第三次申请IPO。
证监会网站显示,早在2016年3月11日,仙乐健康就向证监会提交了拟登陆主板的招股书,但资料显示,在2017年1月21日中止审核。2017年7月14日,仙乐健康再一次向证监会提交了拟登陆主板的招股书,并在当年9月更新了招股书,但一直没有结果。
而这一次,仙乐健康改道创业板。根据招股书,仙乐健康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募集资金4.66亿元,用于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建设、仙乐健康研发中心建设、仙乐健康B2B营销、包装车间技术改造四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那么这家保健品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呢?其未来的发展是否具有持续性?此番冲刺A股能否得偿所愿?带着这些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设法联系到了仙乐健康的负责人,但对方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表示“一切以招股书披露内容为准。”
公开资料显示,仙乐健康主要为其他品牌的营养保健食品提供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有鱼油软胶囊等营养保健产品。据了解,现今市场上的辉瑞、葆婴、康恩贝等品牌的保健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仙乐健康生产的。
从财务数据上看,仙乐健康在资产流动性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2017年年底,在仙乐健康的5.09亿元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分别为:1.6亿元、0.64亿元、1.93亿元,三项合计4.1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80.93%。同年,仙乐健康的流动负债高达4.1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80.94%。
此外,关注到速动比率,2015~2017年,仙乐健康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44、0.84、0.77,均小于1倍,显示了企业短债偿债能力也有待提升。同时,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衡量企业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上,仙乐健康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5~2017年,行业均值为:33.25%、31.09%和24.49%,而仙乐健康为15.32%、8.33%、9.44%,水平远远不及行业均值。
而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仙乐健康2015~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24亿、7.87亿和13.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7.04亿元、1.04亿元。
在这组数字中,2016年的净利润竟是2015年的12倍、2017年的7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2016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引得仙乐健康的净利润突然暴增,而随即又陡然下降呢?
为了查明2016年净利暴增的真相,《投资者报》记者查阅了2016年仙乐健康招股书,并获得了一些关键性信息。
原来,2015 年9月30 日,仙乐健康与辉瑞制药签订了关于广东千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千林”)的《股权转让协议》。仙乐健康将旗下子公司广东千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1.4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辉瑞制药。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6年年底,仙乐健康拥有11家子孙公司。除了当年2月12日在德国成立的仙乐海外未实质经营外,其余10家子公司均正常经营。其中,只有两家子公司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29.67万元、338.89万元。其余的8家子公司全部亏损,合计亏损3799.7万元。亏损最多的为广东阡陌,其去年亏损额为2152.13万元。也就是说,仙乐健康相当于把最赚钱的子公司出售了。
根据该股权转让合同,此次转让自2015年12月1日起开始生效,2016年1月4 日,仙乐健康完成广东千林转让的工商变更手续,而这也是公司向证监会递交拟登陆主板招股书的前夕。截至2016年披露的招股书签署日,转让事项已全部完成。正是这一非经常性收益使得仙乐健康2016年净利润猛涨,2017年只能又回落下来。
伴随着这场声势浩大的重大资产重组落下帷幕。仙乐健康完全放弃此前唯一的自有品牌,至此,仙乐健康变为一个纯粹的代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