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瞎说职场(HRInsight)
大概6-7年前,我服务于一家财富500强外企。故事的主角不是我,是我的上司,市场总监,在那一年他没得到续约合同。
我个人挺喜欢这个上司,他擅长演讲,擅长写作,擅长经营人脉;在团队管理方面,他扮演的更像是一位导师:鼓励我们,给我们授权,让我们收获颇丰。尽管如此,在39岁这一年,他失去了捧了十多年的外企金饭碗。
父母年事已高,孩子还在读书,却在已近不惑之年时,被生活狠狠得砸了一棍。
来自Intel的数据显示,美国2016年裁掉的员工中有近八成超过40岁,超过40岁被裁掉的几率是40岁以下员工的2.5倍。
40岁,倘若没有身居要职,那么他的经验通常可以被30岁的人取代,但相比之下,其薪水更高、执行力更差,生活牵绊却更多。
企业不是做慈善,老板始终会考虑成本收益先于情分。
对大多数人来说,40岁无疑是一道坎,尤其科技公司和新兴互联网公司,“中年危机”来得就更早了。
--------------- 悲伤的分隔线 --------------
如今,我也勉强混到了总监,和刚毕业的年轻人聊天时,经常听到不少青年才俊,目标都直指“40岁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从概率上来说,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是:40岁失业比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高多了。
2017年1月出炉的胡润报告显示,中国的财富自由门槛继续爬升,比去年上涨50%,其中一线城市高达2.9亿,二线城市达到 1.7亿。
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这样开始奔四的职场人已经在思考,年过四十失业怎么办?
企业的金字塔架构,决定了职场的游戏规则,有点像年会时常出现的抢椅子游戏。椅子越来越少,抢椅子越来越难,抢不到的人只能出局。职场亦如此,越往上越难,越往上人越少,有些时候出局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可能仅仅是运气不好。
即使你安于现状,不嫉妒身边的同龄人年轻人的晋升,而对于与你同龄比你年轻的上司来说,一个经验丰富阅历胜过自己的下属,不但难以说服和管理,也可能成为自己岗位的威胁和隐患。
在过往,职场人并不担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少行业已经失去继续做大的机会——没有做大的市场蛋糕,也就不可能有更多好的高管岗位——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未来的每一年都可能是最艰难的一年;而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高管我养得起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财务自由是遥遥无期的海市蜃楼,换个方向追求另外三种自由,或许更能保障下半生没有后顾之忧。
时间自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实现财务自由,才能实现时间自由。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现实恰恰相反。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有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时间自由,你才有机会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个人发展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或许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职场地位的提升,收入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然而时间却越来越少了。除了工作,还需要抽出部分时间给年长的父母,维系配偶的感情,留着陪伴孩子成长等等。
如果有限的私人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你是否也能利用起来?
比 如:▼
公司是否实现弹性工作制度,让你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和自我提升?
公司是否鼓励你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愿意为你提供帮助?
在公司,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能够充分手头资源(团队、预算等),从而让你摆脱琐碎繁多却又价值不高的事务性工作,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
公司是否足够开放,愿意让你在工作外,拓展视野学习更多技能?
当然,公司的资源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争取,领导需要我们自己去说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什么的企业和领导,愿意在我们的职业发展历程上助我们一臂之力——举个例子,搞996常态化加班制度,恨不得多侵占你私人时间的企业,完全不允许你在工作之外有其他空间的企业,是没兴趣给你时间自由。
这种公司,工资再高,也别久待。
身份自由——化身斜杠青年
有了时间,我们可以思考未来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在职场上的角色,不应该只是某500强公司市场经理Amy、某互联网巨头财务经理Billy,更关键的是没有了公司的光环,我们还有什么身份?
如果这类身份越多,我们越不用担心职场危机和失业。
我认识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小红拖拉机 ,心理学硕士,除了在互联网科技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职位外,他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码出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
如今他同时是知乎大V,《清华管理评论》、《商界评论》人力资源专栏作家,天津卫视《非你莫属》HR 专家,马东新栏目《小学问》创意合伙人。他在不同角色之间跨界,自我价值也得以延伸。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小红这样的机缘,但实现角色自由并非难事:
参与一场峰会听听意见领袖的分享,上前加个微信讨教一二,角色即转变成了学生;
返回母校,分享一下自己的职场心得,角色即转变成了导师;
学习一门喜欢的艺术,时不时参加一些社团演出,角色即转变成了演员。
不一定每个角色都可以让你变现,然而你喜欢的每个角色,都延展了你生命的宽度。
西谚有云: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 (要是享受浪费时间的话,那时间就不是浪费了)。
如今的社会十分功利,经常强调“有效社交”。我们往往以为有效的社交是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不幸的是,你无法提供对等的价值,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帮助你能帮助的人,未来说不定他们也能帮你一把。更重要的是,帮助别人,不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吗?
思想自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自由是最难的。
国内人气偶像组合TFBOYS成员王源,不久前在联合国发布英文演讲。我看到不少负面的评价:一个小孩凭什么上联合国?联合国是多么庄重严肃的场合,英文口语那么别捏,也就是他脑残粉丝多……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对于年近40的职场人来说,最为可怕,也最为常见——他们太习惯于根据过往经验和定式思维,给别人贴标签。
用性感博上位的女星,被扔水池估计也很爽;
90后这帮脑残,一言不合就辞职;
用QQ邮箱/大宝/小米,真是不到low爆了;
不信教,就是毫无信仰;
年过30不结婚,心理肯定有问题。
大部分被淘汰的职场人,都有这毛病,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被束缚在自己的刻板印象中还洋洋自得。
就拿90后来说,相比年过30的我们,如今的毕业生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当时的我们混个学生会社团干部,就以为走上人生巅峰了;而如今的年轻一代,出国留学、虚拟联合国、JA、运营社交媒体平台、海报画得跟大片似的,PPT做得犹如动画一般,视频拍得像明星MV产品设计;实习过的地方,或是知名外企,或是互联网巨头,或是新锐独角兽,无论是视野,还是行动力都远胜过当年的我们。
在互联网经济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很多市场规则都被互联网打破,不向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学习,我们就一定会被他们拍死在沙滩上。
我1个月前听强生电商业务的副总裁郭女士的演讲,分享她带90后团队的经验。有人问她,你们设计了这么多内容放在互联网上,你有时间审核吗?
她这样回答:
“我不审核。我只需要让团队知道不能触碰的红线在哪里。红线以外的部分,我给团队最大的自由。
我不能每天去评判这个内容是不是合适,这张图是不是合规,因为我没这么多时间。就算有时间,我也不能这么做。
最懂互联网的是90后啊,他们应该对内容的转化率负责,而不是对我负责。
对我负责,他们最终能摸清楚我喜欢什么内容,这没用!他们应该了解摸索的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 写 在 最 后 】
最后,我想说说文章开头那位总监的故事。
在即将年满40的时候,他丢掉了工作,在我们眼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他却是最好的礼物——相比之前,大部分时间被束缚在办公室里,他获得了时间自由。
他没有花时间去抱怨或哀叹,接着争取实现角色自由。
如今的他,在一家民营咨询公司做合伙人,同时他也是交大MBA同学会理事长、8家初创公司的投资人、以及3家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
另外他还是一家人力资源杂志的专栏作家,坚持每个月为专栏写一篇文章,如今这些文章马上要被编撰成书。
去年年底,我们老同事聚会,他坐在我身边,向我请教知乎怎么使用。
我不禁感叹:年近40,生活狠狠地砸了一棍,没砸到他,却为他砸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来源:瞎说职场(HRInsight)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