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例严重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观察到在CVVHD采用枸橼酸盐抗凝的背景下,患者早期就出现了广泛的心肌钙化,且未检测到任何代谢紊乱。入院时患者的高肌钙蛋白水平符合急性心肌炎的诊断。因此,我们将这种钙化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在采用VV-ECMO或VA-ECMO治疗心肌炎的情况下,仅有极少数心肌钙化病例报道。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长时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酸中毒、大剂量升压药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似乎与脓毒症相关钙化相关。心肌钙化在第8天就变得可见,这是非常不寻常的。
以往研究表明,心肌钙化与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有关,从而导致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在入院时LV-GLS异常
(-13.6%)
,但每日测量结果显示,尽管心外膜钙化在进展,但该参数在10天内完全恢复。由于很难在所需的三个切面上获得完美的内膜检测,因此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获得的LV-GL值应谨慎看待。在本例中,LV-GLS的变化反映了LVEF的变化,支持了左心室功能的矛盾性改善。LV-GLS与心肌钙化进展之间缺乏相关性,可能部分归因于该指标源自心内膜的缩短,而钙化发生在心外膜下。然而,心外膜大量钙化与内膜纵向缩短同时改善之间的分离现象非常显著,且尚未有过报道。
钙化还可能影响传导通路,一些作者报道了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猝死与传导系统内的钙沉积相关。患者在接受27天的肾脏替代治疗后从急性肾损伤中恢复,随后出现了两次导致心脏骤停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初步假设是,传导系统中的钙沉积可能是这种危及生命的传导障碍的原因,因为找不出触发迷走神经事件的诱因。考虑到心肌钙化的不可逆性,临时起搏等临时方法可能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决定紧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回顾来看,由于患者恢复了自主窦性心律,这一假设可能是错误的,迷走神经机制可能是原因所在。同时,右肩和左咬肌的钙化在这种背景下也非常不寻常。
尽管患者的血钙水平始终正常,但CVVHD的枸橼酸盐抗凝
(需要持续输注钙)
可能在心肌钙化的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假设在这种特定情况下有潜在危害,我们决定从枸橼酸盐抗凝转换为普通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