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伟国亮相央视对话:未来1至2年让咱中国产品都用上中国芯;
2.日经:联想还是要在智能手机上赌一把;
3.内忧外患 TCL手机销量同比下滑近40%;
4.易到回应“老板跑路”传闻:周航仍在职 问题正在解决;
5.中国第一靓号188888888 卖出1.2亿元?北京移动官方已否认;
6.“跳票”硬件HTC的VR寒冬逻辑:格局、节奏、野心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赵伟国亮相央视对话:未来1至2年让咱中国产品都用上中国芯;
(央视财经《对话》)4月16日21:50,央视财经频道《为中国实业代言》活动来到了中国西南的工业重地成都。 成都的东郊,是一片写满了实业记忆的土壤。 航空、航天、电子、机械是这里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台电视机,背后都有来自于成都实业力量的支撑。 一批扎根四川的企业家们齐聚成都东郊,在他们激情澎湃的演讲中,我们将会找到坚守实业的初心,畅想开创实业的未来。
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但芯片是中国IT业的软肋!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全世界2015年大概芯片产值是3450亿美金,2016年是3510亿美金,中国进口多少呢? 2015年进口金额超过2300亿美金,2016年进口了2270亿美元的芯片,占全球芯片产值的2/3以上。 这里边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有多少? 大概不到10%,就是这10%,还有一半是外资企业,比如英特尔、三星他们在中国生产的。 中国本身芯片产值,全球比重也就是5%左右。
芯片是整个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另外,它关系到整个中国产业的安全,如果国际局势发生大的变化,芯片不能正常进口,中国超过10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工业都会发生灾难性的情况。
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不起来?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改革开放前,中国芯片产业和全球完全脱节。 在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和世界的差距太大,所以没有办法和其他的产业一起快速成长。 芯片产业有一个特点,它是典型的四高产业,第一技术高度密集,第二是人才高度密集,第三是资本高度密集,第四是市场高度竞争。 这是充满着竞争和高速发展的产业。
芯片业是比美元还贵的产业?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近十来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包括本土人才的成长和海外人才的回归,我们开始有了一些这方面的产业。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看一个我们刚刚推出的芯片。 这是一颗14纳米8核64位的芯片,俗话叫“基带芯片”,8核概念就是有8颗CPU,全球目前最先进的14纳米工艺,这个芯片目前在中国还不能生产,是我们委托国外的公司为我们代工的。 芯片研发我们投入超过1亿美金,历时将近1年,它是手机里面的芯片。
手机里面除了“基带芯片”,另外一个就是储存芯片。 中国大概消耗了全球70%的储存芯片,在这个市场上,中国企业的比例是多少呢? 零,完全的空白。 不过这样情况,我想在未来的1到2年有望获得打破。 我们已经在武汉动工,总投资240亿美金来建设芯片工厂,我前面讲这是一个资本高度密集产业,核心厂房每平米投资超过3万美金。 300张100美元的钞票铺在地下,一平米是铺不下的,所以这个产业是比美元还贵的产业。
虽然艰难残酷,但也要把芯片当成终身事业!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当然了,中国的大部分芯片还处于中低端,单我刚才给大家展示这颗芯片,14纳米的,这是我们和全球最顶尖的高通站在了技术的同一起跑在线。 把芯片这样的基础性产业做好就是我们的责任和职责,我也知道这个行业非常的艰难和残酷,我们也有思想准备。 我和紫光团队会为中国的芯片事业奋斗终生,不破楼兰终不还,破了楼兰也不还,因为前面还有新楼兰,谢谢大家。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 :我的关键词是奋斗和委屈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我现在手中拿的这个是我们18年前杉杉科技生产的第一代CMS,是我们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大家可能很惊讶,郑永刚是一张生产杉杉西服的脸,怎么就去搞了高科技产品,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 过去我们一直比较低调,不跟大家去分享这样的一个成果,因为市场竞争实在很激烈,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今天在这里,我想还是要把故事分享给大家。
服装大王如何转型高科技的?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1997年鞍山热能院研究所从碳素材料里边提取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当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产品和技术,所以我们决定先投8千万,把它从实验室里面产业化,这就是当时杉杉第一次通过投资转型的产品。 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杉杉科技。 今天我们自豪的讲,我们在锂离子电池的材料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经过18年的努力拼搏和奋斗,我们已经是第六代的负极材料了。 产品价格是37万一吨,日本产品是72万一吨,将近差一半的价格,这样我们汽车动力电池的价效比比现在汽油的价格会更便宜。
杉杉科技也曾苦苦挣扎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很委屈也很辛苦,因为我们坚持了高阶的技术路线。 2010年开始香港深圳有大量的水货,我们一直在亏损,如果我们当时做水货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能赚钱,但是我们坚持了高阶路线,到了第六年才微利,内部我们就耐不住,开始有分歧。 当时我们准备跟汉鼎基金共同,实际上是要卖掉,说句不好听是卖不掉又烂在手里,这样的一个痛苦,这样的一个过程。
实业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石、根本,在做实业过程当中,要有一个非常热爱实业的精神。 所以尽管有委屈,尽管有痛苦,但是我们还是坚持。 到苹果出来以后,我们中国做电池的企业应该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电池材料为ATL,为比亚迪,力神,奔驰,苹果,索尼进行供应。 可见我们的技术达到了先进水平,因为客户的要求就是技术的标准。
我们为什么能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 这18年来,只要是全球发现一个这方面的人才,不管是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只要发现,我们就去聘请,不惜代价,哪怕聘不了,我们也让他做技术顾问。 在高新技术的产业,一旦出现了新的技术,你就没有价值了,所以研发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2.日经:联想还是要在智能手机上赌一把;
中国联想集团决定在智能手机的进化方向上押上赌注。 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将推进开发连接智能手机后使用的机器人和印刷机等多种附属设备。 联想继承了美国谷歌放弃自主开发的「模块化手机」构想,力争普及在后期能够追加功能的智能手机。 在中国,虽然联想在智能手机领域被其他新兴势力赶超,但其他企业只是通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功能来降低风险。 联想将探寻一条不同的路线。
摩托罗拉移动讨论开发智能手机与机器人结合的产品
「虽然(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已经停滞,但我们会带头继续推进技术革新」。
2017年2月底,在西班牙举行的手机展会上,摩托罗拉会长埃玛尔·伦奎塞恩(Aymar Lencquesaing)这样宣布。 明确提出了在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瓜分高价位市场的已开发国家继续投资智能手机开发的经营方针。
联想集团在印度和巴西的市占率排名第2位。 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大有超过韩国LG电子之势。 受到手机起火事故影响,三星的品牌影响力出现阴影,联想认为这正是反击的好机会。
不过,在联想的大本营中国市场,除了被华为赶超外,还被新兴势力OPPO和vivo等抢占优势,市占率不断降低。
在印度,如果当地企业崛起,或者中国企业乘势加速进军海外,联想的业务环境将变得更加严峻。
联想在已开发国家的智能手机战略核心是「Moto Z」机型。 这是一款可以在背面安装其他追加模块使用的手机。 该机型2016年秋季上市,已经推出了摄像头、电池、便携式投影和扬声器等追加模块。
「Moto Z」手机和各种追加模块
扬声器模块每周被使用14小时、摄像头模块每周被使用6小时,使用率很高。 在美国备用电池畅销,在日本摄像头走俏,在澳大利亚扩音器卖得很好,不同地区的需求各具特色。
联想还在讨论开发新的附加模块。 今后可能出现实时照片打印机、使用发光LED带有显示功能的后盖、可插入多张SIM卡的卡槽等模块。
此外,联想还在开发比手机背面还大的终端,例如插入Moto Z的玩具机器人和平板计算机等。
联想计划让智能手机成为多种便携设备的心脏,代替原有的基板部分,以降低成本。
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的摩托罗拉高级主管James表示,「尚未确定商品化的时间。 不过,作为反映市场需求的产品,距离商品化非常接近」,强调这一构想是可实现的。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等便携终端越来越成熟,消费者的换购周期变长的背景下,把智能手机作为可以用在其他便携设备上的基板模块,以此来扩大需求成为选项之一。
此外,这种构想还能够灵活应对各地区对终端需求的差异。 不过,同时也面临着开发资源分散,库存出现膨胀的风险,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日经中文网
3.内忧外患 TCL手机销量同比下滑近40%;
吴清
尽管TCL集团继续跻身“千亿俱乐部”,但受手机业务拖累,其净利润水平却出现下滑。
4月9日,TCL集团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和2017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16年TCL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38%。
数据显示,TCL各项业务均取得增长,唯有手机业务出现大幅度下滑。2016年TCL通讯销售通讯设备及其他产品6876.6万台,同比下降17.7%;2017年一季度TCL通讯销售通讯设备及其他产品1054.6万台,同比下降38.7%。
对于手机业绩下滑和未来调整等问题,TCL通讯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于4月12日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信息会慢慢对外披露,但现在这个时机不方便对外讲。
记者发现,与手机销量下滑相伴的是,TCL通讯人事动荡。继TCL通讯原CEO郭爱平离职后,曾被寄予厚望的杨拓也被集团免职,这距其接掌TCL通讯中国区才一年时间,目前新的TCL通讯掌门人到位不久,公司很多业务也处于待定调整中。
“人事动荡是业绩不佳的外化表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事频繁调整导致公司战略持续摇摆”,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记者表示,人事动荡表明公司一直未找到手机业务好的突破口,未来将继续拖累业绩。
目前,TCL正试图借助国际品牌黑莓重塑其手机产品竞争力,希望通过新款黑莓手机“逆袭”全球中高端手机市场。不过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手机市场,TCL把希望寄托在一款昔日明星手机上,能否“卷土重来”依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手机业务拖累利润
上述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TCL实现营收1064亿元,同比微增1.79%;营业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90.47%;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33%。营收小幅上涨继续位列“千亿俱乐部”,但营业利润却大幅下滑九成。
TCL表示,营业利润、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主要为TCL通讯业务业绩大幅下降所致。
对于TCL通讯业绩大幅下滑原因,TCL方面解释称,2016年受海外手机市场低迷、关键部件成本大幅上升及中国区全面重组等因素的影响,TCL通讯业绩同比大幅下滑。
这种低迷态势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同期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第一季度TCL通讯销售通讯设备及其他产品1054.6万台,同比下降38.7%,下滑幅度扩大。
根据调研机构 IHS Technology 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数据显示,TCL以133万多台的销量排在第20位,这个销量与华为、OV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TCL手机海外重心市场开始遭遇加大走出去力度的联想、小米、华为等的强力挤压,而国内市场又开拓不力。”孙燕飚表示,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销量下滑都是可以预见的。由于功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较大,而智能手机占比不高,TCL手机偏中低端,主销海外市场,而在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和华为、vivo、OPPO等国产手机双重夹击之下,TCL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有限。
销量下滑背后
TCL其实是国产手机中的一员老将了,其手机业务主要由TCL通讯负责运营,十几年前,TCL手机销售额就高达94.5亿元,利润占TCL集团总利润的80%以上,手机业务成了TCL利润来源的中流砥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曾说,是“手机救了我”。
在2015年,TCL手机曾到达一个高峰。当年TCL以超8000万台的手机销量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占据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的位置。
不过耀眼的成绩背后却早已埋下高峰跌落的隐患:TCL手机销量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且中低端功能机占比过高,据TCL集团公布数据,去年10月智能手机销量391.3万台,93%是来自于海外市场,这也表明,TCL手机在国内市场地位几乎已经丧失。
“中国手机目前攻掠海外市场还是集中在中低端,主打性价比,所以TCL销往海外的国产手机几乎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和门槛,近两年包括联想、小米等纷纷建立海外工厂,发力海外市场,其海外市场受到同质化竞争并被迅速挤压是必然的”,孙燕飚分析称。当最倚重的部分遭遇竞争对手强有力瓜分,未来几年海外市场乃至整体销量继续下滑或已成定局。
如今,TCL手机正经历艰难转型。去年4月、11月有两次较大规模裁员优化。TCL通讯内部人士提到,“有多少人离职跟他们个人的选择也有一定关系。” 11月份中国区的业务优化,是继4月份重整手机业务后的再次深入调整,而且TCL通讯已经从港股退市,也让外界看到了TCL的无奈。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错失3G风口才是TCL最大的损失,华为、小米也正是利用这个风口火起来的。目前国内市场已被华为、OV等四大厂商占据,对外形成很大壁垒,TCL想打破这个壁垒非常艰难。
家电企业做不了手机?
“TCL手机现在短期内不一定能做好。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对TCL品牌比较艰难,认知度不高,而十多年前万明坚时代留下的负面印象,至今未能消除。”IT评论人士徐上峰表示,李东生将杨拓招来,有着太高的期待,想要杨拓将其在华为那一套成功移植到TCL身上?
记者获悉,2015年,杨拓担任TCL通讯董事、营运执行委员会成员,全面负责TCL通讯的品牌管理、营销策略制定、业务规划和运营。上任伊始,杨拓曾放出豪言:将从产品、售价、渠道、品牌等方面对TCL手机做出全方位的转变,以提升TCL通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作为华为和三星的功臣,杨拓用其擅长的营销哲学使华为、三星销量大幅提振。但在TCL上却失败了,其也因手机销量没有达到李东生的期望而被免职。
TCL在其他家电等领域的成功和手机业务遭遇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难道真的是家电企业做不了手机?
这也并不是捕风捉影。像日本家电巨头索尼、东芝等都曾发力手机,前者着力推出的索尼爱立信手机也曾火爆一时,不过现都早已泯然众人矣;国内的家电厂商,比如海尔、长虹都还在大力推出新款手机,但都没有给消费者留下过深刻印象。
看多了这些年家电企业的进入退出,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中国家电厂商不适合做手机,未来十年也依旧如此。“由于手机和家电不同,TCL的手机品牌形象不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刘步尘表示,家电属于耐用品,而手机则是快消品、高科技,消费者对家电的品牌印象就无法嫁接到手机上,消费者会认为家电厂商没有能力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手机,这个印象不改观,手机业务难出业绩。
目前手机行业市场增速大幅放缓。IDC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14.7亿部,同比仅增长2%,手机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在这样行业背景下,面对咄咄逼人的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市场挤压,留给TCL手机的市场空间可能还会缩小。
不过,TCL似乎并未放弃这块业务。目前,TCL已与曾经掀起热潮的黑莓达成合作,TCL通讯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黑莓品牌的移动设备,首款合作智能手机黑莓KEYone预计在今年4~5月开始在全球部分国家上市。“频频更换高层不能改善目前困境,TCL当务之急是踏踏实实地改善产品质量,一点点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徐上峰说。
中国经营报
4.易到回应“老板跑路”传闻:周航仍在职 问题正在解决;
昨晚,一市民在路边使用易道App叫车。广州日报记者乔军伟摄
昨天一早许多微信群被一条消息点燃了,事关打车族的钱袋子。自媒体公号发文怒揭网约车平台易到充值忽悠、涨价没车、司机退车、老板跑路,易到则“硬气”回应“这是恶意攻击,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接受本报采访数小时后,易到在官方微博就此网文事件正式发布官方声明。
记者昨天还来到易到广州分公司,正值周末大门紧锁,但保安透露平时来此大厦办事的人不少。
自媒体怒撕易到:
老板跑路了,充的钱砸了?
这是微信公众号“弄堂毒阿姐”4月14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易到老板跑路了你们的钱都拿得回来么》。文章怒揭网约车平台易到的几大“骗局”:“充值电视、手机根本没送”“充完钱涨价、叫不到车、投不了诉”以及“司机根本没法提现”等。
文章中指出,易到宣称充值送乐视手机、电视,但因内部管理混乱,有很多电视、手机被内外勾结,以各种方法给弄走了,比如充值3300元后未领到乐视电视奖品的鲁先生以及充值1500元未获得承诺奖品乐视手机的蒋女士,他们充值获赠的兑换码都可能“被冒领”;同时,易到在推出充值返现优惠后,在没任何声明及通知的情况下忽然涨价,算下来即便是开出对半折优惠还比实际价格高;即便乘客不在乎涨价,单纯看乘车体验也正在变差,因为车少、加钱都叫不到车了,客服电话也停用了;再看司机端,提现难、无故遭罚款,都导致司机萌生退意……甚至文章还透露“CEO周航在易到的全部股份已转让。”
网友评论:“易到变成了传说中的‘江南皮革厂’,老板跑路了。”
易到回呛:
针对恶意攻击将报案
昨天本报就微信公众号“弄堂毒阿姐”披露的易到充返噱头、乘客打车难、司机提现难以及“老板跑路”等疑问,采访了易到公关部有关负责人孟祥超,得到易到方面的正面回应。
对于这篇网帖,易到回应称系“恶意捏造和散布不实言论,蓄意煽动广大网民和司乘用户情绪”。易到表示,这篇文章捏造“易到老板跑路”“客服电话停用”等所谓事实,引用“CEO周航早跑路了”“CEO周航在易到的全部股份已转让”等严重失实的网络信息,以“内外勾结”“敛财”“骗局”“不要碧莲”“圈钱企业”等诋毁,甚至谩骂的文字,以达到煽动网民和平台司乘用户情绪的目的。
此外易到进一步补充称,这篇网文对其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已涉嫌违法,该公司法务部正在收集证据,近期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昨天下午,在接受本报采访后数小时,易到在新浪认证的官方微博上就此网文正式发布了官方声明。
记者直击
该公司近期办公迁址
电话客服取消全覆盖
记者昨天上午来到易到位于白云区东承大厦的广州分公司新址。有消息称,易到是因为广交会临近、避免加盟司机回公司办业务时加剧拥堵才于近日搬离海珠区琶洲展馆附近的旧址的。
东承大厦正门紧锁,保安告诉记者:“今天是星期六,这个大厦都没上班,就我们几个看门的。”面对记者,这位保安还很有经验地提醒:“你打客服电话问问吧,或者等星期一上班了再来,工作日几乎每天都有来办事的,人还不少……具体是不是司机来拿钱,就不知道了。”
找客服也不容易。记者打开易到App,用车首页上还显示着“充值返现80%”的优惠信息,不过电话客服已经不是100%覆盖每一位用户了,论坛里早已有网友提出,易到曾在开通充返活动前后就有了新规则,只有用户在充值达到一定数额后,后台才会对其继续开通电话客服的权限,其余的用户都仅拥有“在线客服”和“邮箱客服”。
独家回应
提现难在解决
老板并没跑路
对于本报提出“易到司机提现难”的问题,易到坦言:“目前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在此过程中,系统或会出现短暂性不稳定情况,对部分系统功能或有小幅影响。由于数据对接带来的系统短暂性不稳定,影响个别司机当日提现无法完成。对接工作预计在近期完成,系统将恢复稳定。”同时提示,目前车主端提现时间是为工作日10:00~15:00,易到车主在该时段内均可正常提现。
对于本报提出“乘客打车难”的问题,易到只是侧面回应称:“易到平台目前有司机600万,注册用户4000万。”
易到老板跑路了吗?对此,易到回应本报称:“周航先生并没有离职,目前的职务是易到CEO。网传股份转让说法,为虚假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不过,昨天有多家网络媒体“走漏风声”,称易到创始人周航已加盟雷军系旗下顺为资本。对此,本报暂未得到易到进一步回应。
行业调查:
乘客打车难司机提现难反映行业新生态
一个月前,本报就已披露易到频现乘客充值返现难、司机提现难,以及易到用车用户反馈退款不到账,还被监管部门点名(详见广州日报2017年3月20日报道《网约车充值万元户变“僵尸”》)。
记者昨日回访调查发现,这一现象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另外还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几个网约车司机微信群、易到贴吧里,关于“司机提现”“工资到账”的话题非常多,记者综合相当一部分司机反映的问题了解到,易到针对司机限定工作日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才能提现,一天只能提一次,而且提现中经常出现系统故障导致延迟收款,这些都愈发导致司机群体对易到“资金池”资金数量的怀疑,许多司机受“老板跑路”消息的影响,对易到资金链断裂的传说已深信不疑。
除了提现难,易到司机还经常“吃罚单”。一位易到司机向本报透露,最初选择做易到司机,就是因为这个平台可以“抢单”而非滴滴、神州的“派单”模式,但运营了一段时间后他和工友都发现,看似对司机更友好的设定背后,是罚起钱来一点都不手软的霸道,他本人就多次因“诱导乘客取消订单”而被扣了钱。
面对提现难、吃罚单,不少司机萌生退意,而这又加剧了乘客的打车难。
此外,更有公开数据显示,先有2015年11月起易到为期半年多的“100%充值返现”活动诱导653万用户充值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后有2016年7月起易到转以“生态充返”的形式继续吸引用户充值,目前被易到“资金池”吸收的用户充值虽未可知,但一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此多资金放在易到账户里,却出现了“司机提现难,乘客打车难”的尴尬情况。甚至有参与前期充值活动的广州市民向本报报料:“充了一万元,出门几乎叫不到车,现在还有八千多元躺在账户里,退也退不了。”
一位常接触各类网约车平台的投资界人士昨天透露:“不止易到,现在国内几个网约车平台都没有以前那么财大气粗了,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网络单车等新兴行业分流了资本注意力,而且网约车平台一直疏于管理,在当下很难继续野蛮生长、粗放竞争了。” 广州日报
5.中国第一靓号188888888 卖出1.2亿元?北京移动官方已否认;
集微网 4月15日综合报道
针对媒体“18888888888号码被天价卖出”的报道,16日下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官方微博“北京移动10086热线”发布通报称,北京移动第一时间进行了核查,号码确系公司所有,但尚未投放使用,也未进行拍卖。
昨天有媒体报道,中国第一号18888888888以一亿两千万的价格拍卖。这1.2亿元,仅仅是一个手机号码的售价,其中并不包含话费。据悉,该号码属于北京移动。
虽然官方否认,但是网上高价买卖手机靓号的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很多人因此大发横财!
据早年从事手机靓号炒卖的黄牛透露,2000年前后做手机靓号的人,身价早已经过亿了。最近几年,随着运营商监管的严厉,以及最低消费、预存话费等各种政策的限制,手机靓号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普通的手机靓号黄牛,每年利润也不过十几万。而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手机靓号黄牛,一年仍旧会有几百万的利润。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手机靓号在过去七年间价格都已经涨了200%以上,其中135、138及139开头的涨幅较大,而尾号为8或9的比较抢手,特别是8的连号,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除了手机号码,就连QQ靓号网上也有出售的,售价也被炒作到几十万。
据媒体报道,买卖QQ号已是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一个六位数的“连码”QQ靓号可以卖到20万元。因为买卖往往为付款交易,为了交易安全,在号码交易中,还专门有人提供中介担保服务。
6.“跳票”硬件HTC的VR寒冬逻辑:格局、节奏、野心
张斐斐
3月底,2017年HTC VIVE生态圈大会(VEC2017)在深圳召开。继在 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与Sony、Oculus三大厂商“跳票”硬件发布后,HTC在此次大会上依然没有宣布硬件的新消息,而将2017年定义为发力内容生态领域,在娱乐、教育和企业应用方面进行探索。
无论是从投融资的总量,还是开发者们的真实感受,VR都在过去一年泡沫化发展后经历“寒冬”。VR未来的不确定性放缓了巨头们的进入步伐。而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使得HTC不急于疲惫地应对新品挑战,也给其留下了进一步深耕内容与渠道的时间窗口。
在HTC战略性压注VR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与时间,推动硬件与内容两大阵线的平衡前进,HTC需要精准的计算,做出战略选择:是重新强大还是更加沉沦。“最冷”的2017年,或将成为HTC转型路上的重要拐点。
格局与节奏
硬件是全球VR行业的基础。目前,HTC Vive与Oculus Rift 及索尼的PlayStation VR(PSVR)并称为VR 设备领域的“三大拳头产品。以三星Gear VR及谷歌Day-dream View为代表的移动硬件,虽然出货量较大,但价格较低、体验无法与“三大产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