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的经常提到一个词是“赛道”,用来比喻各个行业,但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加之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在我看来,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赛道正在变得模糊。
如果不信,请随手打开我们上周为您选择的十条比较有看头的新闻,你看看过去一周都发生了什么。(点击查看)
无印良品开餐厅了,肯德基出了一款新口红,还有和今天主题相关的,宜家开始卖家电了。持续关注零售业变化的朋友,其实这样的跨界例子可以举出一长串,光跨界来开餐厅的就不少,包括可口可乐这样的巨头。就零售业本身而言,大家也都在努力成为全能选手:家乐福、麦德龙都开始做便利店了,从大店业态走向小店。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电子商务的空中打击和新零售的潮水拍岸的情况下,单一的赛道已经越来越脆弱,就像被地毯式轰炸过的战壕,分界线早已七零八落。
原因呢?电子商务对实体零售的打击不用说了,由于物理空间的限制,传统零售所谓“一站式购足”其实是个附条件的命题,没法真正实现。但是电商平台依靠电子长尾货架可以轻易实现。这导致在电商领域也出现了可怕的赢家通吃局面,在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的阴影下,垂直电商曾经尸横遍野。
以此规律类推,线下的品类杀手被狙击,也是早晚的事。
“品类杀手”英文应该是Category Killer,现代零售业中的品类杀手(Category Killer),是指营业面积较大但商品品类经营较少的连锁专卖店,因为它们在比较小的商品品类范围内有较多的单品,能“杀死”那些经营同种商品的小商店。著名“品类杀手”包括屈臣氏,百安居、早年的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也在其列。简言之,他们靠在某一行业领域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几乎可以穷尽某个行业的单品供给,进而穷尽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需求。
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导致垂直电商们不敌大平台的海量供应而败下阵来,为什么在新零售时代,线下的品类杀手们也会跟着遭殃?
我们来看新零售的本质是什么?按照马云爸爸的解释,是数据驱动。笔者以为,核心就是用大数据算法匹配消费者个体的碎片化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匹配不再以品类为依据,而是以时间场景为出发点,电商把不同的商品打包到一个包裹里,再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行为就已经说明了,这个时间你需要的东西,都给你,不管它是什么。
而品类杀手店的存在逻辑有个大前提,就是满足目的性消费。比如一个音乐发烧友,想去找一款特别棒的耳机,他可能需要去专门的音响店。但是电商或者新零售的“可恶”之处在于,他在去音响店的路上可能顺便买瓶水还要给女朋友买束花,这些需求也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全渠道零售同时满足(理论上)。
所以,品类杀手店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我再举一个场景,宠物店。现在有多少人会在宠物店买猫粮狗粮?可能我们会带它们去宠物店洗澡,但是会在网上买口粮,宠物店里的存货大概只有主人粗心断粮时,才会偶尔救一下急。
换句话说,宠物店也可以说是一种品类杀手,而且有一定技术门槛(给猫洗澡,高风险服务),自带服务属性,即使这样,其还是无法垄断自己的目标客户。
(36氪的吉祥物七七)
当然,有人肯定会举出互联网时代的两个著名的电商幸存者,宜家和迪卡侬,来证明品类杀手没有死光。我也同意,我也坚信有一天品类杀手还会回来,前提是他们像宜家和迪卡侬一样出色,充足的品类,高性价比的产品,人性化的场景体验。
所以,国美、苏宁纷纷放弃电器这两个字,一个更名零售,一个更名云商,也是大势所趋。当然,具体到家电这个品类,还有一点可以研究,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