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5年4月,国家数据局宣布启动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目标是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数据资源流通的“中国方案”(
深度解读: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政策启动
)。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是一场重塑数据生产关系、释放万亿级价值的革命。
本文将深入解读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逻辑,剖析其发展趋势,并分享国内外实践案例,探讨个人与企业的参与路径。
一、可信数据空间:定义与核心特点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举个例子传统制造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导致库存周转率不高库存积压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可信数据空间共享供应链数据,提前几个月去预测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一方面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也可以降低成本。国家数据局有进行预测,只要数据流动每增加10%,行业利润平均增长10%。那么可信数据空间到底具有哪些特点能力呢?
1. 可信管控能力。
通过加密、隐私计算(如联邦学习、密态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保障全流程可追溯。
2. 资源交互能力。
支持跨主体、跨空间的资源发布、查询与互认,例如通过数据标识和语义发现技术提升数据流通效率。
3. 价值共创能力。
多方主体基于规则共同开发数据产品,如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益,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协作。
与传统数据平台不同,可信数据空间以应用为导向,每个空间“量体裁衣”,兼具基础设施属性和行业生态属性。
二、发展趋势:从试点到全域互联
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本次国家试点政策中了解到,试点聚焦企业、行业、城市三大方向,例如支持龙头企业
构建供应链数据空间,或打造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一站式服务基地”。这样,能起到试点示范效益。其次,技术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块链,AI大模型必须要与数据空间结合,一方面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数据拉通共享的效率。
如贵州联合华为云探索“可信AI数据空间”,提升数据对AI的可用性。
当然除了对内的应用,还要跨行业形成互联互通的X效益,
未来各空间将互联互通,形成覆盖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数据流通网络”,释放乘数效应。对外跨境数据流通突破。建立高效合规的跨境流动机制,降低企业国际化成本,例如欧盟的Gaia-X项目已推动多国数据互信。
三、国内外实践案例
国内案例智能制造—长虹集团
该案例以自主可控的可信数据空间架构为基础,有效解决数据协同策略难统一、数据使用难监控、事件发生难溯源等难点问题。一是通过构建数据安全流转通道,融合零信任与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动态在线协商和审批机制,实现字段级的数据访问控制和可信共享。二是结合区块链技术,有效保障分布式数据交换过程可靠性,跨域系统数据一致性校验时长从隔日对账降低至秒级,促进工业系统数据同源。三是运用统一可配置的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点到点策略协商和接口开发,大幅降低开发成本以及策略协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四是通过构建多方认可的可信数据通道,实现数据持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保障数据交易价值,促进产业数据要素交易生态环境发展。
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实现订单生产数据与客户共享,质量追溯效率提升50%,供应链融资成本降低1.2亿元。
国际案例欧盟Gaia-X项目
GAIA-X(全称为"Giga-smart Access Interoperability for All"),旨在建立一个欧洲范围内的
开放、可互操作的数据和云基础设施,强调数据共享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数据流通,强化欧洲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地位,并确保数据主权。
构建跨域
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工业4.0领域的设备数据共享,提升生产效率30%。
四、个人与企业的参与路径
针对目前可信数据空间如火如荼的试点推广。我们个人以及企业能如何的去参与呢?首先是个人对于数据的身份转换,从数据“贡献者”到“受益者”。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主动授权其数据价值,
例如健康数据用于个性化诊疗,消费数据换取专属优惠。另外,我们可以更好的参与城市治理,比方说我们通过提供相应的数据,来优化交通、能源公共服务,对于红绿灯调配拥堵等问题,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每个人手中的“数字资产”,可信空间让隐私与价值从此兼得。“以前担心数据被滥用,现在既能保护隐私,又能让数据为我赚钱。”
而企业则可以利用可信数据空间,进一步构建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本次试点推广可信数据空间,进一步
运营行业数据空间,例如华为云打造“可信数智空间”,提供数据流通一站式服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
空间获取行业数据,开发创新应用,如浙江服装厂利用消费趋势数据打造爆款汉服。数据服务商还有技术服务商等等上下游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数据空间的研发投入,
研发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如太极股份通过中国信通院认证,推出可信数据空间平台。
结语: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是技术设施,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规则重塑器”。它让数据从“资源”变为“资产”,从“成本”变为“资本”。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唯有主动拥抱这场变革,才能在数据驱动的未来中占据先机。
参考资料:
1.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
2.华为云可信数智空间
3.长虹集团案例
4.欧盟Gaia-X项目
新书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