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龟”市场是有点飘了,而且这次感觉有点杠上了头。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澳洲留学生最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吐槽,语气中带有一些看不起的小狂妄,称自己遇到了一个“不起眼”国内高校毕业的“小废物”,还大言不惭地表示,“你凭什么跟我澳洲第19名的大学比?拿命比吗?”
本来是吐槽自己遇到的狗血事件,却不想一时间,网友们对他发起了铺天盖地的群嘲。
原来,这位留学生口中的“小废物”竟来自哈工大,也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要知道“哈工大”可是我国首批“985”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也是“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更重要的是硬科技在手。
这些还不算厉害,厉害的是这所高校是个闷头搞科研的“研究型男”,根本不在乎什么QS排名,来看看他们的标志性成果就知道:累计发射20余颗卫星上天,成功把卫星送上月球轨道,研发了天宫二号创造世界纪录的空间机械臂,参与超级天眼的建设,外加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众多科研平台......
这些东西别说在国内大学,估计在国外大学都很难接触到的项目,但是对“哈工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习以为常。
也不怪这位全球QS排名第19的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留学生,“哈工大”琢磨的都不是地球上的事儿,对于门外汉,只能说有时候世界排名并不是全部。反正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事实上,哈工大一开始这所学校最初的目的是培养铁路维护需要的人才,最终成长为全球工程技术教育和科研的重镇。
早几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之际,一位毕业于该校的导弹工程师向母校捐赠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东风-26导弹的发射车模型,与其说是礼物,还不如说是一款已经具备了实战性能的导弹武器展示,这款中远程弹道导弹的三种型号,分别是核打击型、反航母型和常规打击型。
这些可不是什么彩虹屁,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2024年高考结束,在大家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很多大学都开始PK起了花式录取通知书。而“哈工大”的黄陆军教授与耿林教授团队早已将做好的“金”钥匙装进信封,延续宇宙级浪漫的钛合金钥匙的寓意学子们开启宇宙之门、未来之门,为学子们提供可以触及的宇宙梦想,这在国内实在是稀有。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搞科研,如果说“哈工大”不在乎世界排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看中的不是QS,而是国家高度的战略性排名。
如那位澳洲留学生所言,“哈工大”是个“破大学”,但是是打破常规的“破”,打破大家对中国大学“文质彬彬”的刻板印象,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
最近在某平台上一位网友吐槽起了同事的“海龟”女儿,花100多万留学两年归来,在面试的时候却发现竞争力远远不敌国内的985/211,这是真的吗?
不可否认,现实中求职碰壁是很多毕业生的家常便饭,不仅仅是“海龟”们,很多国内的985/211一线名校的毕业生也会面临求职难题。
但是这并不代表海外留学的含金量下降,用人单位不会优先考虑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根据《2022年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可以看到,应届的留学人才的竞争力还是比国内的应届生高很多。
总体来说,从2018年到2022年,海外QS100名校的竞争力依然是大于海外非QS100,而不相上下的就是国内985/211,紧随其后的才是国内双非。
如果说海外留学归来就业的学子不再受到欢迎,那么还是非常片面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基本上如果出国留学后还愿意回去的都是十分受欢迎的,就算是国内大家把学制短的硕士留学生们称为“水硕”,也依然不会影响企业招聘。
说个身边的例子,广西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地方医院招到一位“海龟”后,平时大家觉得这位“海龟”平平无奇,没有什么大的贡献,甚至很多技能还不如国内普通高校,可是却在一次处理病灶难题的时候惊艳了众人。
这位“海龟”通过自己的导师联系到了海外有经验的团队,低成本解决了问题,同时还牵线搭桥的让海外的医疗机构和本土的医疗机构实现长期的合作。
你说这是不是潜在的留学力量在发光发热?这是很多只有国内教育背景的学生无法触及的。
所以说,不管国外留学还是国内读研,都是各有各的好,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为什么而读书、为什么而留学?这两个问题在当下也有了更多的答案。
现实就是,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光环已褪去,很多学生在关注QS排名的同时,也开始从看中专业领域,侧重专业与就业的衔接。
读名校是在学生时代值得一提的荣誉,可一旦结束了学生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如果去国外只是为了一个名校的学历,忽略了无法适应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那么这样周而复始的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很好。
走出国门看世界,留学当然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海外留学生也千万不能沦为排名的傀儡,只关注排名的留学时代已经过去了,还在讨论英国水还是澳洲水的话题是没有意义的,重视专业、重视真正学到的东西才是硬道理。
QS虽然重要,但对于职场来说,QS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参考物,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写在最后:
留学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开拓眼界,用更广阔的眼界看待世界,而不是原地踏步。
我们不赞同大家用自己所读的学校进行打压式的比较,本身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向,没有可比性,无论是国内的985/211,还是海外高校,QS前10、前50、前100,这些对大学的分类只是一种参考,并不能代表他们培养的每个学生。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