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
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
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
“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之声
特别策划《天下英才》
,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记者:如果没有遥感测绘,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改变?
李德仁:如果没有遥感测绘科学,我们就不能在网络上看到地球。有了遥感测绘,我们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记者:如果要给小学生上一堂测绘科普课,您会怎么开头?
李德仁:我会告诉小学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要了解这个地球,地球45亿年的寿命已经走过,我们希望它至少还会有45亿年的寿命。
记者: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李德仁:我的老师93岁去世,他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我也要学老师,活到老,学到老,战斗到老。
江城武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8岁的李德仁步履匆匆、声音洪亮。办公桌上摆放着硕大的地球仪,陪伴他每日八点开始工作。“卫星在天上相当于人类的眼睛,可以看地球,拍照片。能不能让卫星像人一样,能够在天上有大脑,一边拍照片同时就找我感兴趣的目标?”
弟兄三院士,左李德毅,中李德仁,右李德群
江苏泰州溱潼古镇,青砖黛瓦百年宅院。导游津津乐道着“弟兄三院士”的轶事: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材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学时期的李德仁
六十年前,李德仁从这座大院走出,考入了武汉测绘学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当人类从遥远的太空用卫星观察地球时,如何让这些“太空之眼”更明亮,是李德仁一辈子的追求,
“原来我们画地图用手工,拿一个平板在野外去画;现在世界上有1000多个遥感卫星,美国最多,中国第二多;现在的测绘,我要定你的位置靠的是北斗、美国的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