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太空
腾讯太空官方微信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昨天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太空

业余天文望远镜小史|日本的上古三镜

腾讯太空  · 公众号  · 探索  · 2019-02-22 21:15

正文

梦起藏经阁

——西村天文望远镜“花山号”和“东山号”


走上四楼,我本以为这就是顶楼了,未曾想到这里居然还有一道暗门!师兄把暗门打开,又是拐了两道弯的狭窄楼梯,先是三个暗色的木质大书柜,书柜下面是一堆积满灰尘的仪器。用手电筒照过去,不得了,书柜里都是俄语的天文书籍,有的还有戴文赛先生的印章,而那些仪器居然都是小型赤道仪,刻着德语,能认出来的只有zeiss之类的文字。这真是个好地方,后来,我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藏经阁了。


师兄又打开了一扇门,上几个台阶,就是一个古老的望远镜圆顶内部了,很多结构还是木质的。正中的那台望远镜在我当时看来硕大无比。轰隆隆的天窗开启声,圆顶转动声,按动电钮后望远镜随之转动,按钮声音好似六十年代的火箭发射操作间的那种滴滴声,赤道仪转起来也颇有一种奇怪而科幻的滴滴声。昏暗灯光中,我用这台望远镜接上胶片单反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亮照片。



西村的40厘米反射镜


在后来的几年里,我多次使用到这台望远镜,知道这是40厘米口径的反射镜,后来再用米德LX200 16寸望远镜也没觉得多大,不知为何当时为何有那种感觉。用它拍光谱,拍木星,做太阳黑子描绘,观测月全食,再后来看2003年火星大冲……说实话,这是我这辈子用的第一台像样的望远镜。


但是,直到我从北师大毕业,也不知道这个望远镜的品牌究竟是啥。深圳市天文台的梅林老师是我同班同学,后来和他聊起来这台镜子,他居然也不记得这个镜子的品牌,再问师大的老师(其实就是当时比我们高一届的师兄啦),才知道品牌是日本的西村Kyoto nishimura。我和梅林都很惊异,用了那么多年,居然不知道一直在用西村!



日本天文爱好者使用的西村望远镜


西村的镜子,在日本来说足可以华山论剑。绝顶高手应该就是尼康、西村之类的,至于高桥,对不起,高桥只是爱好者的神镜,而西村、尼康之类把重点放在了科研和教学用大型望远镜上。就拿西村来说1890年组建,1926年制造了日本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953年建造了日本自己生产最大的反射镜,仙台天文台的41厘米望远镜。1959年建造了冢原学园60厘米反射望远镜,依然是日本自己生产最大的。从此之后,西村一路高歌,专门走专业级小型望远镜的道路,生产的望远镜大多是一米到2米口径的镜子。


30年代的西村望远镜产品手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村完全抛弃了爱好者望远镜的生产。根据资料我们发现,西村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制作小型望远镜,并发展成一个系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花山号和东山号。花山号是10厘米口径,950mm焦距的反射望远镜,木质三脚架,当年售价145日元。东山号有两款,15厘米口径,1350mm焦距,以及20厘米口径,1600mm焦距,售价分别为200日元和350日元。


花山号和东山号都是经纬仪望远镜,特色有二,其一为前置的维度微调杆,我们大多见的维度微调都在后面,它因为是反射镜,所以放在了镜筒前面。其二为木质弯曲骚气十足的三脚架,颇具东方家具美感。至于西村小望远镜的光学如何,有人称赞其和高桥一样好。不过这些我并未使用过,只是道听途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年我使用北师大那台40厘米的西村,老师说从买来就没重新镀膜。惊愕,这是怎么做到的? 据说是一种特殊工艺,什么工艺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可是国内不多的,用过西村的人了。


花山号和东山号


80年代的西村业余望远镜



日本望远镜的老炮儿

——五藤光学半消色差天文望远镜


网上聊天这东西,稍不注意就会露怯。就拿前几天来说吧,和一个日本朋友聊(用英文聊的),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爱好者用的天文望远镜,日本朋友问,你知不知道我们很早就在用goto望远镜了。我说我当然知道啦,你们在80年代,vixen就有很好的内置星表可以进行goto,更不用说后来跟玩游戏似的starbook了。他说不是不是,说的是goto。我一脸懵逼,goto还有什么别的意思?那个日本朋友说,GOTO  INC, 五藤光学研究所。我感觉我的脸都丢尽了。


五藤大型折射望远镜


现在我们一谈起日本的天文望远镜,大多数人会想到威信高桥之类的,还有些发烧友会想到宾德之类的,然而这些号称“望远镜老炮儿”,并不是真的老炮儿。宾德在50年代开始做望远镜,威信60年代开始做望远镜,高桥70年代开始做望远镜,这都不算老。在日本爱好者看来,所谓的老厂应该主要有两三个,一个是西村,一个是五藤,再有就是尼康,然而对前两个品牌,国内的望远镜爱好者并不熟悉。


西村之前聊过了,再聊聊五藤。若是在网上找找资料,就会发现五藤在1926年就开始了天文望远镜的生产,那时的五藤只能做小折射望远镜,做了一批口径25mm,焦距80mm的小镜子,没错,焦距只有80mm。可就是这个镜子,价格在当时看来出奇地低,天文爱好者蜂拥而至,让五藤好好赚了一笔。有了底气之后,五藤在1930年推出了高品质的两片消色差镜头,并制作了一批赤道仪望远镜,最好的带跟踪的赤道仪望远镜口径做到了150mm,焦距2250mm,售价高达600日元,而其最低价的41mm望远镜售价只有17日元。而当时西村的200mm口径东山号反射镜都卖到了350日元,可见五藤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1935年的五藤望远镜广告


让五藤光学名声大噪的还有一件事,1936年的日全食,五藤光学利用自己的功底,不单拍到了日全食照片,还拍到了闪耀光谱,这件事轰动了日本当时教育界,朝日新晚报大家报道,而且后来根据此事件,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BLACK SUN”。此时的五藤光学地位已经无可撼动,代据统计,50年,在学校市场这个方面,五藤光学望远镜占了90%的市场份额。不过从那个时期开始,五藤的另一项业务已经欣欣向荣——天象仪。


70年代五藤曾经有一次大发力,这段是台湾老资格天文爱好者写过的,我仅做摘录:“当年开发出多项萤石镜材两片,三片式超低色散设计, super APO镜等商品,比高桥FC萤石镜系列早了约10年。不过当时是APO镜的新材料-萤石的萌牙期,因镜材的高污染,热处理及内应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所以良品极低造成单价极为天价!最后五藤光学还是以成本为主要考虑下,多以Semi-APO镜设计做为大量的望远镜贩卖”,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90年代,五藤终止了小型望远镜生产,因为望远镜的利润实在不如天象仪来得快。在国内,台湾和香港地区算是对五藤望远镜使用频繁的地方,但单论大陆,几乎没有用过五藤望远镜的踪迹。至于天象仪就另当别论了。

希望各位别再犯我的错了。

80年代的五藤望远镜


1931年的五藤光学天文望远镜广告


刀锋上的舞蹈

——超锐利的尼康65mm天文望远镜


一时兴起,想看看ebay上卖得最贵的中古望远镜究竟是哪个牌子。本来我喜滋滋地想看老高桥或者老宾得的镜子出现,没想到蹦出来一个尼康65mm口径天文望远镜,关键是,还在拍卖中,价格一路上扬,最终居然天价超过5000美元结标。惊心动魄,目瞪口呆。首先,我并不了解,尼康居然生产过这款天文望远镜,虽然它的长焦镜头确实有名。第二,如此小口径的望远镜怎么会卖得如此之贵。


1927年的尼康天文望远镜广告


按照一些台湾老师说法,尼康确实是天文望远镜的佼佼者,但是在2000年之前就毅然放弃了望远镜的生产,让很多爱好者感到非常遗憾。所以比较年轻的天文爱好者是没有机会使用,甚至没有机会见到尼康天文望远镜的。不过好的东西总会传世,二十年过去了,尼康的口碑依然还在,它的望远镜称为收藏界的宠儿,价格高居不下也是正常。


尼康到底生产了怎样的天文望远镜呢?


翻翻资料,不难发现尼康的望远镜产品非常单一,首先,只有折射镜。这也奇怪,尼康在相机镜头上频频使用折反射设计,但是在天文望远镜生产中却不这样做。第二,口径都很小,最早的产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在1950年代中,尼康生产了50mm口径望远镜。尼康的再度发力,基本就到了70-90年代,可以说是尼康望远镜雄霸天下的30年。而雄霸天下的镜子,就是这款65mm口径望远镜。


尼康的真正实力,还是体现在小型天文台级别的望远镜上


这不科学。按说在70-90年代,正是望远镜追逐大口径的第一波热潮,八寸是人们目标,区区65mm口径如何与之抗衡?在老观测者的记录中,我发现他们这样说:这个镜子可以杀人,因为它的色差控制要好于同口径的两片萤石镜,星点超级锐利,观看双星简直是吓人地清晰,虽然是65mm口径,但可以轻易上200倍。做工上,这个镜子的手感类似于老蔡司,但比蔡司轻,却一样结实。拥有者绝不会卖它的。


我觉得,这段话有毒。


尼康当然还生产过其他望远镜,比如80ed摄星镜,也采用的前组ED,后组平场的“痞子伐”结构,与Pentax EDUF 的 SDUF类似。在80口径上,尼康还做过一个80/1200mm的普消,可是用过的人一直认为它是ED镜。再有就是100mmED,据说效果不如高桥的FC-100N。然后就没了!其实也不是没了,在维基上我们还能查到一些镜子,但都是给天文台定制的产品,而不是给大众的消费产品。


说消费,谁好意思呢?据说尼康曾是日本天文爱好者最喜欢的镜子,没了它,心里会一阵阵地发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