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56.15亿人次!里面有你吗? ·  20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南北方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  21 小时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太突然!明星夫妻被曝离婚!本人最新回应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你们不爱罗玉凤,你们只是爱自己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13 20:27

正文

你以为你真的喜欢罗玉凤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卖杏花”(ID: yigehuaiwa

史蒂芬.金以通俗小说闻名全球,赚到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不过,这无妨他对更富文学性的作家充满尊敬。在他的自述中,还多次试图为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搭桥。他非常推崇《愤怒的葡萄》,曾表示,大部分初学写作的人看到《愤怒的葡萄》,会非常绝望。

 

饶是以史蒂芬.金的想象力,估计也想不到,要论写作,更大更多的绝望在眼下的中国。咪蒙、罗玉凤、和菜头,还应包括专文狠夸前边这三位的连岳,无疑会让写作多年的人也感到绝望。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平等的。如果你觉得还有一些流量不那么平等,那只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据说咪蒙的粉丝刚刚突破8百万,相当于欧亨利时代两个纽约市的人口总数,也超过了现在杭州主城区的人口。在如此庞大的流量车轮下,纠缠于粉丝们的贫富贤愚,无异于螳臂挡车。尤其,800万粉丝中,有超过80%的都是极富消费冲动的女性。当山呼海啸的流量成为商家的宠儿后,金钱和成功只能算是副产品,用不了收割,自可瓜熟蒂落。

 

互联网曾被中国人赋予太多瑰奇的期望。仅仅在几年前,还有人鼓吹“围观改变中国”。这当然都成为了笑话。在底层结构尤其暴力格局板结的前提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可以说是目之可及的宿命。幻想以技术改变社会的人,很快也被技术和社会改变。其间,那些善于进化的人会从罅隙里破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更多的人则被板结,被锁死,他们沉默地愤怒,愤怒地沉默,到头来不过一声“然并卵”的轻叹。

 

围观没有改变中国,但改变了咪蒙和罗玉凤们的命运。没有新媒体时代,咪蒙有很大的概率还呆在报社,等待下一波羞辱性的减版减薪。罗玉凤也早就会褪去网红的浓妆,无论在上海家乐福,还是在纽约家乐福,她都将如蝼蚁般存在。百度百科里,她最多会留下几段小丑般的注释。


罗玉凤公号新文《求祝福,求鼓励》,仅赞赏都已经超过2万单,点击数当然也是百万级别的。正如我的朋友耿志方所说,现在祝福鼓励罗玉凤的,跟几年前嘲笑亵玩她的,很可能是同一伙人。我认为这个判断大体属实。只要你赚到钱,“成功了”,大众是丝毫不吝啬他们的善意和温情的。更何况,你还成功脱霾移民了呢。

 

只要你“成功了”,就是放屁也会有人喜欢闻。谁让你成功了呢?罗玉凤曾惹人厌烦的癫狂谵妄,到头来,都成为她迈向人生巅峰不可或缺的一环。成功,是最隆重的从良。因为成功,罗玉凤“正常”了。


罗玉凤没有以真面目征服大众,是大众用价值观收编了罗玉凤。成功学碾压了一切。一将功成万古枯?没啥呀,谁让你没成为那一将呢?即使罗玉凤曾羞辱谩骂动车事故的遇难者,哪又如何,公众是健忘的。



 

流量是平等的。海量的流量不但平等,而且均质。公众的期待,和他们的恐惧,一样可以折算起来加减乘除。在去价值观之后,我们对于抓嫖警察和雾霾的恐惧,也都可以平等均质。大国的社会管理,从此就等同于抹掉一些数字,再另起一行创造一些数字。

 

罗玉凤洗白了吗?咪蒙该批评吗?这些问题在1984的美丽新世界里,已无足轻重。中国人太累太苦了,很少有人可以连续一星期呼吸干净的空气,也很少有人能充满安全感地回到故乡。


他们要是太心疼自己,就会喜欢现在的罗玉凤。即使她的公号里,充斥着时评员大叔代笔的抠脚味——这点很让人讨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她貌比林青霞,27岁闪婚闪离,42岁未婚生女,她却说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点击图片阅读 | 70岁开始逆生长,105岁考博士,他说“工作不是负担,无聊才是”


点击图片阅读 | 绝不为出轨脱罪,但要承认它是人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