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中俄之间,本币结算超95% ·  2 天前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  罗照辉署长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外交负责人图希德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联合国回应美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我一个丝毫不酷的女生为什么要在寒风中排队抢购Supreme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3-02 13:34

正文

当我今天一个人挤在陌生的人群里,我内心的恐慌并没有因为我拿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号码牌而有丝毫减弱 —— 就像我穿了 Supreme,也并不能真正变成一个很酷的潇洒的女生。

我看着摆在我面前的九件 Supreme 单品 —— 它们一共花费了我9780人民币,远远超出了商品的原始定价。这些曾经让我看起来很酷的东西,被我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时,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初耀眼的光环。而我,也依旧是个暗淡的普通人。

大学四年,终于摆脱校服束缚的我无数次尝试买几件 “潮牌” ,但一向墨守成规,吃泡面只选红烧牛肉味的我总是在最后关头放弃。再加上爸妈整天 “是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不要穿一些奇装异服” 的警告之下,我一直是泡泡袖蝴蝶结的乖乖女形象。看到同学有人染了紫色的头发,有人在脚踝文了一朵小樱花,有人穿了全是铆钉的外套,我都好生羡慕:他们胆儿真大。

冰岛的路牌上,Supreme 贴纸很显眼

初到英国,我经历了最难熬的一个月。因为没有申请到学校的宿舍,只能独自在偏僻的3区租一处房子。每每看到朋友圈大家晒一起做饭,开 party 的照片,都会加剧我在异国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当我觉察到这样消极的情绪越来越严重时,我开始强迫自己主动与人沟通,克服到新环境中与陌生人交流的恐惧。 

所幸,结果是好的,我刻意并如愿以偿地交到了一些让我羡慕的酷朋友。也是通过他们,我知道了 Supreme、 Palace、 Maharishi 这些街头潮牌,似乎即将从一个小土妞蜕变成戴金链子烫爆炸头的街头女混混。 

其实第一次见到这个牌子是在大学,淘宝推荐了一件白色的 T恤,我看到胸前位置有一个红底白字的 logo ,觉得这衣服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还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霸气 —— Superme,超级的我。后来,当我在朋友面前兴奋且骄傲地念出这个词时,迎面而来的嘲笑简直是一场噩梦。

在淘宝上搜索 “超级的我” ,各种高定商品让我眼前一亮

知道了这一品牌的正确发音后(微笑),我总能从大家的交谈中听到这一个词。而往往当一件东西在你脑海中有一个影像之后,你会发现它无处不在。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走在路上,我发现周围穿 Supreme 的人越来越多,也会不自觉地朝他们多看几眼。暗中观察了各路潮人的搭配之后,我觉得也是时候给自己整一件了。

那天正巧赶上手机没电,不看地图就迷路的我在 Soho 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地铁站。灰头土脸的状态下,我看到一个小小的 Supreme 的牌子,一瞬间的兴奋冲昏了头脑 —— 终于找到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了。结果当我强装镇定走进店里,立刻后悔了:整个店里只有我一个顾客,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让自己表现地像一个不缺钱的老手,随意翻着衣架上的t恤,真他妈丑。终于挑着一件还算看得过去的,举着问店员 “不好意思,请问这件有 xs 或者 s 吗?” 

“我们只有摆在外面的这些。” 

黑哥哥头也没抬,继续玩着他的手机,空气中似乎还有我傻逼一样的问话,这太尴尬了。我若无其事地把衣服放了回去,在店里转了一圈之后,落荒而逃。

那次灾难之后,我再也没去过实体店,可是自尊心的作祟下对这个牌子的关注度反而更高了。每周上新之前,我都会去 Instagram 上看看更丑的和即使这么丑我还可以下手的单品。有一阵子已经信誓旦旦地把买一件 Supreme 列入了2016年的 “ To Do List ” 里,甚至当我看到它跟前田俊夫合作的情色系列时,还觉得挺好看的,大概是疯了。

这张照片被很多商家盗去卖高仿,而照片上的本人根本不敢穿着在父母面前晃荡 (图片由尚无极提供)

至于我的第一件 Supreme ,也是个笑话。在观察了两个月后,我看中了 Whatever 系列的笑脸 T恤。在发售前十分钟,我勒令所有的室友关闭 Wi-Fi。十一点整,当我看到该商品已经加入购物车后,兴奋地颤抖起来。然而,第一次使用 App 的我在填完收货地址时,屏幕上无情地弹出了 “sold out”。那一刻,好像我的爱情也没了。

当晚,咽不下这口气的我打开 eBay,花了两倍的价格买下了那件衣服。一个月后伦敦寒冷的秋天,我收到了这件短袖,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拍照发了 ins 。两个月后,被洗衣机洗变形的 Supreme 沦为了睡衣。可我不死心,陆续在官网买了帽子、T恤,把每次购物赠送的 Supreme 贴纸贴在行李箱上 —— 我下定决心,要贴满这个箱子,带着它去旅游,告诉全世界我真他妈酷。

质量太差,穿着不舒服,真的不建议当成睡衣

走火入魔的状态终结于我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排队经历。老早就听朋友说过每周四上新时的夸张场面,而这位朋友也是风雨无阻,排队抢几件爆款再转手高价卖掉。他告诉我这周的宇航员羽绒服绝对能卖到1000镑以上,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拉着我去感受一下 Supreme 的排队文化。于是在这个寒风凛冽的早上,我经历了最痛苦的一次排队 —— 尤其在知道叫上我不过是因为能帮他更快地抢到衣服时,更加后悔。

去的时候十点,我们前面已经排了至少两百人,看到这个场面我眼前一片渺茫。站在队尾的我们不断被路过的人询问这是在干什么,而当他们问我 Supreme 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的时候,我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解释。

2015年之前,根本没什么人排队,因为那时候英国的青少年穷 —— 现在虽然也穷,但是知道这玩意儿可以赚钱了

终于等到十一点,掌管进店顺序的保安大叔开始发放号码牌。朋友告诉我通常排在前面的会发几个,女生也会被照顾,至于其他人,谁看得顺眼就给谁。所以在保安大叔走近我们时,我大概做出了连我自己都觉得恶心的表情,眼神也拼命发出 “给我吧哥哥,求你了” 的讯息,然后眼睁睁地看着面无表情的大叔把号码牌递给了站在我们前面的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十张号码牌发完之后,躁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等着一波人买完才放下一波人的时间,对于在冷风中苦苦等待的我来说长得可怕。

过了一小时,穿着宇航员羽绒服的小伙子大摇大摆地从队伍前走过,我虽然还是觉得这衣服丑,但也跟别人一样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也是这个时候,朋友所在的 “伦敦 Supreme 分队” 微信群里带来了羽绒服全部 sold out 的消息。就在我准备问他是否还要继续排队的时候,保安大叔塞给我了一张号码牌,167号。

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我跟着其他四五个女生一起被带到了另一个区域。看到拐角处还有几十人的队伍,意味着还要再等至少一个小时的时候,我直接崩溃了。队伍中亚洲面孔很多,将近一半;其中亚洲女生也很多,一身名牌低头玩手机的多半是中国人 —— 果然,周围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

在我观察别人打发时间的时候,被很大声的一句 “我操” 吓了我一跳。声源是两个很胖的中国男生,从里到外都是 Supreme,外套是那件全是扑克牌的卫衣,脖子上挂了不止一条金莲子,油光满面。他们在队伍外骂骂咧咧的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他妈的,这么多人,老子以后再不买 Supreme 了,@##¥%&*。”

可能因为天气太冷,听到这么热血的雄心壮志我突然还有些开心。谁知道扭头的功夫胖子就跟保安大叔热情地聊起天来,问他店里还有什么可以买到。我有点儿尴尬,希望有人在这个时候与我相视一笑,眼神交流一下 “这俩可真傻逼” ,可惜没有。又过了大概半小时,我们十个人像军训一样被带到了另一个地方,谢天谢地,终于见着门口那个小小的 Supreme 标志了。可是,在隔离带里冻得发抖的我心情全无。

“对不起,我可以去厕所吗?”

“你真的要去?”

“嗯,我憋不住了。”

“你快点回来,速战速决。”

“好的,十分钟之内。”

于是,我拿着167号,强行拽着还在队尾的朋友去了隔壁的餐厅喝了鸡汤。吃完饭,我把号码牌扔在他脸上,钻进了回家的地铁。而他,拿着我的号码牌去了 Supreme 门口,正巧赶上167号,在跟保安的软磨硬泡下成功混了进去。

下午三点,虽然大部分商品已经售罄,排队的人依旧不少

到家之后,我收到了探探提示的新信息, “你也喜欢 Supreme 啊,酷” 。

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而是突然意识到,今天排队的一部分人会不会跟我一样,他们其实根本就不了解 Supreme ,或者其他什么看起来很酷的文化。我们这么疯狂地追逐一样东西只是为了交朋友,为了不掉队,为了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可是,当我今天一个人挤在陌生的人群里,我内心的恐慌并没有因为我拿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号码牌而有丝毫减弱 —— 就像我穿了 Supreme,也并不能真正变成一个很酷的潇洒的女生。

很高兴我有这样的觉悟,但是 Supreme 2017  Lookbook 上周发布了,已经回国的我应该会继续找代购吧。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更多相关文章:


点击图片浏览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