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超文学
守住文学的纯度,超越文学的边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水电  ·  熊元龙在香港地区工作调研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特别策划 | ... ·  3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陆铭教授确认出席2024新增长大会,聚焦经济 ... ·  4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8700亿厦门地产龙头,一年缩表550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超文学

汪曾祺: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 ▏超文学

超文学  · 公众号  ·  · 2017-09-23 12:55

正文


关于《受戒》

文丨汪曾祺

我没有当过和尚。


我的家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我的家乡没有多少名胜风景。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地方,便是这些庙。我们去看佛像。看释迦牟尼,和他两旁的侍者(有一个侍者岁数很大了,还老那么站着,我常为他不平)看降龙罗汉、伏虎罗汉、长眉罗汉。看释迦牟尼的背后塑在墙壁上的“海水观音”。观音站在一个鳌鱼的头上,四周都是卷着漩涡的海水。我没有见过海,却从这一壁泥塑上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一个中小城市的寺庙,实际上就是一个美术馆。它同时又是一所公园。庙里大都有广庭、大树、高楼。我到现在还记得走上吱吱作响的楼梯,踏着尘土上印着清晰的黄鼠狼足迹的楼板时心里的轻微的紧张,记得凭栏一望后的畅快。



我写的那个善因寺是有的。我读初中时,天天从寺边经过。寺里放戒,一天去看几回。


我小时就认识一些和尚,我曾到一个人迹罕到的小庵里,去看过一个戒行严苦的老和尚。他年轻时曾在香炉里烧掉自己的两个指头,自号八指头陀。我见过一些阔和尚,那些大庙里的方丈。他们大都衣履讲究(讲究到令人难以相信),相貌堂堂,谈吐不俗,比县里的许多绅士还显得更有文化。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个县的文化人。我写的那个石桥是有那么一个人的(名字我给他改了)。他能写能画,画法任伯年,书学吴昌硕,都很有可观。我们还常常走过门外,去看他那个小老婆。长得像一穗兰花。



我也认识一些以念经为职业的普通的和尚。我们家常做法事。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据说这一段唱词是苏东坡写的)。


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乡下的小庵里住了几个月,就住在小说里所写的“一花一世界”那几间小屋里。庵名我已经忘记了,反正不叫菩提庵。菩提庵是我因为小门上有那样一副对联而给它起的。“一花一世界”,我并不大懂,只是朦朦胧胧地感到一种哲学的美。我那时也就是明海那样的年龄,十七八岁,能懂什么呢。



庵里的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我所写的那样。明海是没有的。倒是有一个小和尚,人相当蠢,和明海不一样。至于当家和尚拍着板教小和尚念经,则是我亲眼得见。


这个庄是叫庵赵庄。小英子的一家,如我所写的那样。这一家,人特别的勤劳,房屋、用具特别的整齐干净,小英子眉眼的明秀,性格的开放爽朗,身体姿态的优美和健康,都使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和我在城里所见的女孩子不一样。她的全身,都发散着一种青春的气息。


我一直想写写在这小庵里所见到的生活,一直没有写。


怎么会在四十三年之后,在我已经六十岁的时候,忽然会写出这样一篇东西来呢?这是说不明白的。要说明一个作者怎样孕育一篇作品,就像要说明一棵树是怎样开出花来的一样的困难。



理智地想一下,因由也是有一些的。


一是在这以前,我曾经忽然心血来潮,想起我在三十二年前写的,久已遗失的一篇旧作《异秉》,提笔重写了一遍。写后,想:是谁规定过,解放前的生活不能反映呢?既然历史小说都可以写,为什么写写旧社会就不行呢?今天的人,对于今天的生活所过来的那个旧的生活,就不需要再认识认识吗?旧社会的悲哀和苦趣,以及旧社会也不是没有的欢乐,不能给今天的人一点什么吗?这样,我就渐渐回忆起四十三年前的一些旧梦。当然,今天来写旧生活,和我当时的感情不一样,正如同我重写过的《异秉》和三十二年前所写的感情也一定不会一样。四十多年前的事,我是用一个八十年代的人的感情来写的。《受戒》的产生,是我这样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的各种感情的一个总和。



二是前几个月,因为我的老师沈从文要编他的小说集,我又一次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读了他的小说。我认为,他的小说,他的小说里的人物,特别是他笔下的那些农村的少女,三三、夭夭、翠翠,是推动我产生小英子这样一个形象的一种很潜在的因素。这一点,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在写作过程中,一点也没有察觉,大概是有关系的。我是沈先生的学生。


我曾问过自己:这篇小说像什么?我觉得,有点像《边城》。


三是受了百花齐放的气候的感召。


试想一想:不用说十年浩劫,就是“十七年”,我会写出这样一篇东西么?写出了,会有地方发表么?发表了,会有人没有顾虑地表示他喜欢这篇作品么?都不可能的。那么,我就觉得,我们的文艺的情况真是好了,人们的思想比前一阵解放得多了。百花齐放,蔚然成风,使人感到温暖。虽然风的形成是曲曲折折的(这种曲折的过程我不大了解),也许还会乍暖还寒?但是我想不会。我为此,为我们这个国家,感到高兴。



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我在大体上有了一个设想之后,曾和个别同志谈过。“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当时我没有回答,只是带着一点激动说:“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我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人们都说,文艺有三种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是的。我承认有的作品有更深刻或更明显的教育意义。但是我希望不要把美感作用和教育作用截然分开甚至对立起来,不要把教育作用看得太狭窄(我历来不赞成单纯娱乐性的文艺这种提法),那样就会导致题材的单调。美感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作用。美育嘛。这两年重提美育,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医治民族的创伤,提高青年品德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我们的青年应该生活得更充实,更优美,更高尚。我甚至相信,一个真正能欣赏齐白石和柴科夫斯基的青年,不大会成为一个打砸抢分子。


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份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在写出这个作品之后,原本也是有顾虑的。我说过:发表这样的作品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我到底还是拿出来了,我还有一点自信。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


也许会适得其反。


我们当然是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悲剧总要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从来没有说过关于自己作品的话。一个不长的短篇,也没有多少可说的话。《小说选刊》的编者要我写几句关于《受戒》的话,我就写了这样一些。写得不短,而且那样的直率,大概我的性格在变。


很多人的性格都在变。这好。

选自丨《汪曾祺文集·文论卷》1993年

插图丨版权归属 @ring9504(推荐关注!)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唯一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受戒》是其代表作。




超文学→chaowx21

这里是纯文学理论、写作、批评、阅读集散地

回复关键词浏览相关文章

苏珊•桑塔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勒克莱齐奥▏博尔赫斯▏雷达▏卡尔维诺▏刘再复▏芥川龙之介▏李敬泽▏帕慕克▏雷蒙德•卡佛▏罗伯-格里耶▏莫迪亚诺▏略萨▏陈晓明▏海明威▏余华▏马尔克斯▏艾米莉•狄金森▏阎连科▏贝克特▏顾彬▏雪漠▏玛格丽特•杜拉斯▏乔治•奥威尔▏聂鲁达▏刘再复▏李泽厚▏萨特▏茨维塔耶娃▏保罗策兰诗▏博纳富瓦▏罗兰•巴特▏阿多尼斯▏布罗茨基▏希尼▏奈保尔▏库切▏宇文所安▏里尔克 ▏莫里斯•布朗肖▏村上春树▏爱丽丝•门罗▏索尔仁尼琴▏佩索阿▏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耶利内克▏刘亮程▏索尔仁尼琴▏王小妮▏卡夫卡▏加缪▏金斯伯格▏阿列克谢耶维奇▏德里达▏鲁迅▏高尔泰▏布勒东▏毛姆▏布罗茨基▏弗罗斯特▏谷川俊太郎▏福克纳▏本雅明▏米沃什▏胡安•鲁尔福▏杰恩•帕里尼▏波德莱尔▏阿什贝利▏艾米丽•勃朗特▏迪伦马特▏泰戈尔▏纳博科夫▏辛波丝卡▏惠特曼▏狄兰·托马斯多丽丝·莱辛▏劳伦斯▏艾吕雅▏契诃夫▏索德格朗▏勒内·夏尔▏高行健▏托马斯·品钦▏鲍勃·迪伦▏阿多尼斯尔▏布考斯基▏荷尔德林▏川端康成▏布封▏阿米亥▏洛尔迦▏希梅内斯


守住文学的纯度,超越文学的边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下方“阅读原文”,跳转到京东购书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