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朵妈陪娃
我是朵妈,曾有三年的美国儿童教育求学经历,与美国专家共同研发0-7岁儿童的益智教育课程,对美式教育有深刻认知。朵朵1岁开始就实践了300多个游戏,在幼儿班表现出超强的创造力和动手力。跟着我学习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一起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8死82伤!一地购物中心屋顶突然坍塌 ·  昨天  
厦门日报  ·  美国白宫突然宣布:本周完成! ·  昨天  
厦门日报  ·  雷军发视频秀 SU7 Ultra ... ·  2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成人玩偶 + ... ·  4 天前  
厦门日报  ·  DeepSeek,重磅宣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朵妈陪娃

出门1小时?吃饭1小时?不是你家孩子有拖延症,而是你用错了方法!

朵妈陪娃  · 公众号  ·  · 2020-01-23 07:37

正文



前几天表姐找我聊天,说真的要被孩子的磨蹭气疯了,做事越来越慢,拖拖拉拉。


这边已经疾风骤雨,那边娃还在闲庭信步呢,过年出门更是愁死人,一不小心就迟到了~



说起这个,每个妈妈都有一箩筐的苦水吧。


谁家没上演过日常四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




起床了,快!洗脸了,快!


吃饭了,快!上学了,gogogo!


睡觉了,快……


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不但伤了肝肺脾肾,更重要的是还伤感情,既伤了我们的心,也凉了孩子的心。


可是每天我们依旧像个复读机一样,音量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快点快点说个不停。



其实啊,娃磨蹭也不能都怪孩子自己,因为大部分家长只看到娃磨蹭的表层行为,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背后的原因。



而90%以上的娃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导致的磨蹭。



那到底要如何帮娃建立时间观念呢?我还是那句话,在游戏中快乐学习,生活细节里共同进步。



首先让娃认知时间,理解时间,然后就能更注意时间管理的培养了。


让游戏成为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摘了磨蹭这个顽固的肿瘤吧, 来,一起和娃玩吧~


提醒可爱的宝妈们,今天的文章有素材,后台回复关键词“ 认识时间 ”即可获得。





宝妈们在教孩子认识时间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经典的手表游戏~~


先给娃做一个超酷的手表,娃一定会爱上认识时间的!


首先准备好超简单的道具:彩纸、剪刀、双面胶和笔。



我们把彩纸剪成条状,当成表带,然后剪一个圆,画上时针和点数,粘在表带上就大功告成啦~



是不是很简单?然后我们再来做一个帽子。



首先用纸量一下娃头的尺寸,一量才发现,朵朵的头真不小,要两张纸才可以,哈哈哈~



然后把两种纸用胶带拼起来,再画出帽子上的表的轮廓。



最后把朵朵剪的时针粘上去,沿着第一步画的轮廓剪下来就完成啦



带上这个时间帽子,娃就不会肯拿下来了,一直要玩够才罢休。



宝妈们就不断的问:“宝贝,现在几点了?”孩子能回答你一下午,哈哈哈~




时间匹配就是让娃认识时间的好办法,素材已经准备好了,宝妈们直接下载打印就可以哦~



首先把下载好的素材剪开;



然后让娃对应的找就可以哦~



素材里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元素哦,还有卡通小人,娃玩起来不会觉得无聊哦。



还有更简单的办法,直接玩连线游戏, 让娃把对应的钟表和时间连起来就可以啦~





准备好道具:彩纸、彩笔、胶带、剪刀



首先把钟面做好,为了让孩子知道一天24小时,我们写两个钟面,分别是1—12点,13—24点。



然后把两个盘子重合粘起来, 将纯白的表盘沿着指示线剪开,剪到内圈的位置即可。



然后把两个 表盘重叠在一起,这个表盘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可以清楚的表达出12点以后的时间。



比如,我们说下午2点,你只要翻开白色的表盘,下面就相对应的呈现出下午14:00的时间刻度,是不是非常酷?!



有了这个一次性的移动表盘,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拨动时针,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下认识时间的游戏了!






“在玩5分钟”


“半个小时这么快就过去啦”


“我明明才玩了一会”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是娃玩游戏看动画时常说的话。 其实,这不是娃拖延,没有时间观念,是娃不能感知时间的长短。


这时候一分钟游戏就派上用场啦。


设置好一分钟的时长,就可以开始玩一分钟游戏啦, 让娃明白 一分钟之内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 ,比如读一首诗,刷牙,吃零食等等,不管有没有做完,都在一分钟的时候停止。



宝妈没空陪娃玩的时候,还可以用沙漏或者闹钟,陪娃一起计算时间哦~


慢慢的,也可以把时间设置为5分钟,十分钟,半小时,多试几次,相信孩子对几分钟有多长,会越来越“有数”的。




以上说的好多都是做计划的部分哈,接着讲几个更适合低龄儿童的时间管理小方法,会更加直观一些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