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烯导读
经过多年科学研究的积累,我国石墨烯企业的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制备工艺呈现多元发展,已有少数企业具备石墨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但是,我国石墨烯产业目前存在企业规模小、应用化程度低、低端产品充斥、炒作氛围浓厚等等。近日,国内新材料知名媒体《新材料在线》针对我国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采访了行业内一些知名专家和企业家,让我们一起听听大牛们如何说。
最近几年,有关石墨烯的新闻一直都备受关注,不论是欧盟选定石墨烯旗舰研究项目作为首批技术旗舰项目之一,还是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参观曼切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等,它的每一次出镜都在撩拨着大众的心弦:石墨烯进步一小步,世界将进步一大步。
经过多年科学研究的积累,我国石墨烯企业的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制备工艺呈现多元发展,已有少数企业具备石墨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但是,我国石墨烯产业目前存在企业规模小、应用化程度低、炒作氛围浓厚等等。近日,国内新材料知名媒体《新材料在线》针对我国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采访了行业内一些知名专家和企业家,让我们一起听听大牛们如何说。
未来石墨烯的制胜之路必然是从分散走向集约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不论是石墨烯的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的前期研发,我国对石墨烯的关注度最高、研究队伍最庞大。2011年以来,我国研究人员发表的石墨烯文章总数和专利申请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位。
但我国对于着眼未来,需要时间、耐心和资金投入的研究做得太少,比较急功近利,这是我国石墨烯研究和英国有差距的原因之一。
英国和欧盟的石墨烯研究投入相当集中,并且在政策导向上致力于把大学里的基础研究和企业密切结合起来。如曼切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的经费投入就与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不相上下,而2013年启动的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的十年总投入达10亿欧元。这样的投入方式使得资源更集中,也可以做点大事。
相比之下,我国的石墨烯研究基本上属于自发性的群众运动模式,一大堆人抢一块很小的蛋糕,投入非常分散,缺少国家层面的全局性规划,这样就很难布局长远的目标。
实际上,这种投入方式带来的常常是表面上的繁荣,并且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我国要实现石墨烯真正的繁荣发展,必然是要把大家整合起来发展,从分散走向集约。
石墨烯不能“一药治百病”,踏实做好研究才是关键
——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
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指出,石墨烯因其独特属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吸引了包括地方政府和众多下游企业在内的大量关注。他认为石墨烯虽然被誉为“即将颠覆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
但它只是一系列的材料品种,其本质是一类碳材料,在产业化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来具体进行,而不能“一药治百病”。
陈国华教授还表示,当下的石墨烯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还是产业化上,都存在过多的炒作,
如科研方面追踪性论文多而原创性工作偏少,产业化方面资本市场的涌入、过度炒作夸大宣传、将石墨烯作为治百病的灵药,这些在给大家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急功近利的弊端,产业化虚假繁荣的泡沫,给石墨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陈国华教授特别强调,应用研发应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到尽善尽美,不可急于求成。
“石墨烯让手机几秒钟充满电”说法不靠谱
——宁波墨西科技首席科学家刘兆平博士
采访过程中,针对当下十分火热的“石墨烯可让手机几秒钟充满电”这一观点,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兆平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石墨烯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毋庸置疑,可以很好地改善电池充放电性能,但也绝不像这般神奇,能几秒钟让手机充满电。石墨烯是个好东西,它极佳的导电导热性能给材料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但如今媒体和资本市场
过度炒作这一噱头,导致石墨烯出现虚假繁荣,并不是好现象。
他谈到:“目前,石墨烯在锂电池中最为可能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作为导电添加剂,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主要是考虑性价比;二是电极复合材料,当前已经有诸如高性能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制剂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用得活性炭/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经过两三年的研发可以进一步开发高容量的纳米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三是最为集流体改性涂层,增强电池充放电性能,这一应用也是需要考虑性价比。
未来石墨烯应用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个是日常用品领域,石墨烯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适用性,如电池、涂料、塑料、油墨等;另一方面,基于石墨烯自身独有的特性开发出相适应的、新的电子产品,如柔性显示。未来三到五年之内,我们应该能看到。”
“石墨烯产业化应该做减法“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博士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教授陈成猛博士在采访中指出,石墨烯是新崛起的纳米碳材料,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与国际处于并行状态,甚至在某些产业领域还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在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的规模化制备,超级电容器和锂电池储能应用,导电油墨、防腐涂料和抗静电塑料等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他表示石墨烯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国内外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工程案例,很多工艺和装备细节都是通过反复论证、探索和实践后才能确定,其中难免会有反复乃至失败。但得益于勤奋踏实年轻化的团队、优秀的技术人才、系统的工程化思维和理念,保障了项目的成功实施。
当前石墨烯产业化的瓶颈主要有两点,分别是低成本高品质石墨烯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和石墨烯的商业化应用。
他表示目前石墨烯步入应用集中期,要开始做减法,开始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
“我们必须面向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去解决分散和成型等共性技术难题,让石墨烯更接“地气”。最终交给用户的,不仅是高品质的材料,还有配套的应用解决方案,也就是solution。最后,为促进石墨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建议大家多关注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
“石墨烯产业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细无声般逐步进行“
——六碳科技CTO许子寒博士
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CTO(首席技术官)许子寒先生谈到,如今石墨烯市场表面上火热,但实际上尚未形成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化市场。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上游的石墨烯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以支持下游应用产业的成熟。
关于石墨烯产业化,他认为未来石墨烯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产业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进展,
石墨烯应用的关键在于怎么把石墨烯和现有材料体系融合在一起更大限度地发挥石墨烯的性质,取得较高的性价比。
同时他也表示,未来石墨烯的应用会被用来改变很多产业的产品表现,但产业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细无声般逐步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目前资本市场将石墨烯捧成了“上帝材料”、国内研究缺少有价值的专业和研发成果、石墨烯市场虚火过旺等等也是石墨烯领域呈现出的不和谐音符,踏实做好石墨烯应用和研究才是企业和研究人员当前的主要任务。
“石墨烯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
——国创珈伟总工程师丁显波
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显波先生指出,石墨烯这种新材料的未来一片光明,但当前媒体过分炒热也使得市场虚假繁荣。谈到石墨烯研究现状时,丁显波先生强调,目前国内的石墨烯研究能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苦付出换来的结果,他相信未来石墨烯的研发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
市场、资金、技术、成本等等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经营和科研院的根本不同之处。谈到石墨烯未来的发展,
丁显波先生认为,石墨烯相关企业和石墨烯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