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认真想
我们是一家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的公司。北京认真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信用代码:91110105MA00CCN1XA)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认真想

学会批判性思维,究竟有什么用?

认真想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7-17 11: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我们一辈子不和外国人打交道,那学外语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一辈子专注于买菜,那学高等数学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一辈子都不接触古文,那学文言文除了应付考试,还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打算一辈子就做一个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不想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那学会批判性思维确实毫无作用。

如果我们只打算表达自己的意见,接受他人的意见,不打算讲逻辑、讲论证、讲道理,那学会批判性思维确实毫无作用。

如果我们打算一辈子都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一遇到有难度的问题就完全依赖他人,那学会批判性思维确实毫无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一套思维工具包

无论是做木匠活还是铁匠活,我们都需要锯子或锤子等工具,空手是做不了这些技术活的。

同样,当我们想要完成文章写作,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任务,我们就需要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一台刚刚出厂的电脑,不安装这些特定的软件,也是完成不了多少工作任务的。我们总不能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来代替Photoshop吧?

我们的人脑在许多方面和电脑一样。刚出生时,每个人的脑袋里都空空如也,除了哭喊和喝奶等本能之外,不再具备多少实用的软件技能。等我们长大后,一些人学会了编程,一些人学会了英语,一些人学会了酒店管理,一些人学会了商务谈判。弹钢琴、下围棋、演话剧、划赛艇,所有的技能,全都是后天学来的软件,没有人是生来就知道的。

在诸多从文化中下载的软件中,我最为推荐的一种,就叫做批判性思维。它是一套思维工具包,可以提升我们的一般性思维能力。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标准化的批判性思维软件,不同的软件公司设计的批判性思维软件各有不同。北京大学的刘壮虎老师和清华大学的杨斌老师都开批判性思维课程,然而课程设计却很不一样。前者侧重于非形式逻辑,后者则侧重于从伦理学讨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认真想的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八个模块。

基石课程:

高效率地学习: 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在进行思维训练之前,将柴刀磨利。

认识你自己: 对人类和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明确自己的目标与需求。

思维与信息素养: 训练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也就是更高效率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初步判定信息的优劣。

思维训练课程:

清晰思考的必备条件: 准确定义概念是难度最高的模块,它就像是一把思维的手术刀,可以对概念进行精确的分析处理,而这也是学会清晰思考的必要条件。

逻辑分析的论证能力: 正确地讲道理一节课,会介绍了若干种推理类型,还会详细讲解图尔敏模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论证套路,一旦熟练掌握,论证能力将大大增强,分析性阅读和分析性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识别谬误不再人云亦云 :逻辑谬误可以看作是诡辩,它是看似有效是则无效的推理过程。识别逻辑谬误后,我们将不会被他人的诡辩所误导,自己也应该自觉不使用诡辩来误导他人。

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 :认知偏误是由隐藏在人脑中的认知机制所导致的思维错误,它会导致我们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和决策。但它无法被完全避免,我们可以在了解认知偏误后,在事前或事后进行预防或反思。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在“科学研究与综合应用”中,我们会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思路,还会介绍双盲实验的设计,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最后还会将本次课程所学的所有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分析一个案例。

这门课程适合哪些人呢?

其实在设计整套课程时,我并没有想过某个特定学员群体。原以为,只要有初中学历就能听懂整套课程,后来发现,哪怕有本科学历也不一定能听懂整套课程。幸运的是,我们在不断改进课程的内容,加入更多的案例,从而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内容。

整套课程原本是想让那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通识教育素养较差的学员补足自己的劣势。然而,我们发现这样的人,要么没有学习的意愿,要么是基础太差而学不懂。所以实际上来参与学习的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从学员们的反馈中,我们还发现,似乎能力越强的学员,从课中的收获反而越大。

这让我联想起了2012年,MOOC获得大众的关注,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一个又一个MOOC平台学习到世界顶尖大学开设的课程。然而,MOOC平台并不是学渣逆袭学霸的机会。对于那些原本就会主动学习的人,MOOC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渠道。那些原本就不爱学习的人,还是不会主动学习。这点其实我早该想到,制约人们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并不是那些资源太少,而是愿意付出辛劳去主动学习的人太少。当然,MOOC课程所提供的证书不具备社会认可度也是原因之一,我在各个平台共有22张证书,然而它们除了在简历里一笔带过之外,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这门课究竟适合哪些人呢?

我不知道。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尽力在课程里融入多个学科的知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这些内容是否离现实生活太远了呢?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想要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且在今天这个高度分科治学的时代,也没有人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了。

我想,它适合所有希望提高自身理性思维水平和通识教育素养的人。

大半年来的改变

2017年1月份,辞职之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设计中。我把几乎所有市面上能买到的批判性思维书籍都买来,然后看完。同时,我还在调查所有已有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参考其他人的设计。这算是我做事情的习惯,总是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看看别人已有的经验教训。

其实,做这些背景调查中,我最大的收获倒不是发现了什么特别值得借鉴的课程设计框架。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批判性思维教育产品并没有标准化的模式。于是我就放心地在课程中混入许多我的个人风格。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看到大家都不会,我就放心了。

2017年2月份,我完成了初级课程内容的初步设计,开始了课程内测。内测结束后,并没有加入太多的新内容,就开始了第一期的正式课程。

第一期课程人数很快就达到了60人的上限,最终完成7次作业从而获得100元奖学金的小伙伴,有20多人。每次为了批改这二三十份作业,都要花一个通宵还多的时间。从学员的评价和反馈来看,我对课程的整体质量挺满意,虽然部分作业设计得太难了。

第二期课程相比第一期课程,有了大概30%的优化。主要是在重难点上增加内容。这导致课程变长了不少,学员连续听2个多小时的直播课,应该很累吧。

自己制作的内容,总是不忍心删减的。所以第三期课程我让晓岚来讲,她不仅仅让PPT课件变得美观了不少,还在内容上做出了许多优化改进,有增有减。晓岚的语速适中,口齿清晰,而我讲话速度就太快,有时候也显得不那么耐心。综合来说,学员们的上课时的感受应该变得更好了。

期间还插入了持续6个星期的中级课讨论班,每周读一本书的部分章节,涉及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经济学、社会学这6个学科。综合来看,讨论班的效果不错,只是难度太大,许多学员并没有读完指定的章节。讨论时太依赖作为主持人的我,有时候都不是讨论,而变成讲课了。下一期中级课程会做出很大程度的优化。原本没有设置作业,以后会要求所有学员都写6篇文章。这样的课程只能做非常小班的规模,所以它不会考虑盈利了。价格设计上,应该会提高学费,同时将大部分学费作为写完文章的奖学金。

第四期初级课程会在7月19日晚上开始,7月18日就截止报名。它在第三期的基础上,又做出了相当大的改进,其完善程度已经相当高,可以称之为完全版了。

而且,新加入的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讨论活动,已经在7月13日晚上进行了第一次讨论,主题是关于“王者荣耀是否应该设置防沉迷措施”。讨论效果达到了我的预期,我期待这样的讨论活动能让学员们明白,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隐藏了那么多复杂的相关问题。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临时附注:认真想初级课程第四期正开放报名,名额有限。详情请点击: 你可以更擅长理性思考

↓↓↓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 ↓↓↓

点击阅读原文,亦可报名。


转发分享此文的朋友,可以联系客服索取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电子版一份。这就是由美国哲学协会1990年就批判性思维做出的德尔菲报告,算是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的共识性理解。



认真想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ID:Reason-Edu

联系电话:13261352705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