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用好大数据,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是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年以来,永泰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深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监督手段,在试点建设惠民资金网、“三资”网上公开平台的成功经验上,将永泰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持续贯通融合,着力以数据整合助力改革深化、监督贯通、治理提升。
2022年,永泰县被列入福建首批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县。如何在全市率先形成“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有效激活山区绿色发展新动能,成为摆在永泰县面前的难题。
永泰县纪委监委站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立场,推动成立永泰县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并派出专项督查小组,围绕“交易什么”“如何交易”,进一步做深做实清产核资、公开公示,优化完善交易制度,确保“应进必进、阳光交易”。
“一直以来,农村‘三资’都是块难啃的‘骨头’。对我们来说,盘算清楚已是殚精竭虑,更别说盘活。”在调研中,永泰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向纪检监察干部吐露心声。
图为县永泰县纪检监察干部调研了解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针对资产资源底数不清、数字不准等问题,永泰县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专项督查小组,重点围绕“三个是否”(是否存在瞒报、漏报,是否全部进场交易,是否经过民主决策)开展3轮次全覆盖督查,对76名镇村干部提醒谈话,推动新增各类资产资源215宗,总价值约5亿元。
聚焦线下竞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廉政风险,永泰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优化公开竞拍方式,推动全县村集体资产资源100%线上竞拍交易,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参与指导,采取保密性报名、分散性竞投的方式在线竞拍,群众可全程实时查看交易进程、竞拍情况等,为资产资源流转溢价注入“廉动力”。
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效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竞拍监督中?永泰县纪委监委尝试从贯通平台监督中找答案。
2024年,永泰县纪委监委将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和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两个数字平台持续贯通融合,采取“微信群+小程序+监督后台”信息化监督模式,将农村资产资源流转交易事前预告、事中直播、事后公示全流程投放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和微信群,做到实时公开、随时监督、自动留痕,着力提高拍卖信息知晓率和竞拍参与度,促进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图为“双平台”融合展示界面。
永泰县纪委监委建立“1+2+X”平台融合推进模式(“1”即永泰县纪委监委;“2”即永泰县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X”即相关乡镇或职能部门),制定信息沟通、移送管理、措施配合、成果共享4项机制,推动职能部门出台配套文件7项,细化实化各阶段主要任务,做到群众有诉求、纪委有监督、部门有回应。
永泰县嵩口镇村洋村就尝到了“双平台”融合的“甜头”。不久前,村洋村集体山场约1245.4亩森林资源在产权流转平台挂牌交易,借助全县近400个微信监督群的宣传推广,起拍价27.96万元,经过408轮竞价,最终以71.16万元成交,溢价率达154.5%。
平台融合以来,共投放拍买信息6000余条,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电话咨询量较以往增加近30%,流转资产资源611宗,涉及金额11.88亿元,总溢价率21.58%。
“村里的森林资源量大质优,但怎么产生效益一直困扰着我们村,怕承包价格太低,也怕群众质疑我们吃回扣。没想到借助两个平台,既拍得高价,又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我们干事创业劲头也更足了!”谈起对“双平台”的使用感受,同安镇洋头村干部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图为永泰县纪检监察干部向群众了解“双平台”融合有关情况。
“双平台”贯通融合,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增加村财收入,更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感,提升了群众对农村事业建设发展的支持度。据统计,全县纪检监察机关2024年受理反映村集体“三资”检控类信访件同比下降32.9%。
“经过与平台数据比对,并未发现该片土地承包相关情况。”日前,永泰县纪委监委在处置某村干部问题线索时,借助县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后台数据力量,发现了其利用职务便利多次伪造承包合同、骗取各项补助资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