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华尔街,每一年12月的圣诞假期,总是全年交易最清淡的时候。许多人从11月底的感恩节之后就开始休假,一直要到第二年元旦结束才回来工作。但是1992年的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布里登(Richard Breeden)却召集了一次重要的会议,目的是为准备多年的第一只ETF产品发行。
在此之前,他曾经拜访过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希望让他的先锋集团和交易所合作,一起发行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只ETF。但这个想法,很快被约翰·博格断然拒绝。博格认为,价值投资就应该买入持有,为什么要发行一只给大家方便交易的指数基金?这不是变成了一种投机工具吗?
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终于在1993年1月29日正式上线交易了一个名为“标准普尔存托凭证”的ETF,也就是今天鼎鼎大名的SPRD。由于名字发音和蜘蛛(Spider)相似,产品开发人员也被戏称为“蜘蛛侠”。这个ETF最终没有辜负交易所的期望,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从4.61亿美元增长为125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ETF同样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成为全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产品之一。从2004年11月29日,华夏基金推出了国内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以来,整个行业在20年时间内实现了规模从0到3.5万亿的增长。并且在2024年三季度末首次持有A股市值超越了主动权益类基金,代表着ETF投资已经进入了全新时代。
数据来源:Wind,华夏基金;统计时间截止2024年Q3;注:Wind缺少截止2024年Q3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数据
从20年前推出全市场第一只ETF产品,到连续19年权益ETF年均规模行业第一,华夏基金一直是国内ETF的领导者。他们不断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推动真正能帮助投资者收益的产品和工具创新。
近期,在华夏基金的“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上,发布了业内第一份深度的《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从各种客观数据中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提高投资者的ETF配置效率和获得感。
作为ETF领域的持续创新者,华夏基金还开创性推出了“红色火箭”指数投资工具,帮助投资者快速看懂指数、高效比较指数、通过热股选指数、抽离出市场主线,并且嵌入了给投顾提供的内参服务功能。“红色火箭”的开发过程,经历了12万小时的开发测试,1000多个日夜的锻造,90多个正式版本的锤炼。三年的努力,都是为了帮助用户提高指数投资的效率,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
是什么在推动ETF的发展
和美国ETF发展的过程类似,中国ETF市场在发展初期也经历了波折。受到早期上证指数高波动的影响,华夏上证50ETF份额从成立之初的60亿份快速增长到2005年中的90亿份,但是到了2006年又不及30亿份。到2007年底,即便上证指数一度突破了6000点,全市场ETF总份额也只有68亿份。一直到2010年,全市场ETF总规模都不及700亿,产品数量不到20只。
那么是什么推动ETF过去10年的爆发式增长呢?从华夏基金的《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中,我们看到三股力量:
首先,是ETF产品天然的透明度。当全市场股票数量超过5000个、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0000个的今天,产品的透明度优势会更加明显。所投即所得,也变得更重要。
图表来源:《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
其次,ETF的工具属性使得这类产品天然匹配投顾服务。有超过7成的投资者在购买ETF之前会参考他人意见,其中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是他们获取投资建议的主要来源。参考这些意见的投资者过去一年有85.1%获得了盈利,平均收益率为8.1%。进入真正的买方投顾时代后,ETF会成为主要的投资工具。
图表来源:《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
第三,ETF即是一种基金产品,但又更加便于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交易策略。华夏基金有接近60%的投资者会灵活运用不同的ETF投资策略,交易模式也更倾向于低买高卖。这也使得投资者的ETF获得感更好。
图表来源:《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
最后,ETF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或许和家庭资产配置有关。随着ETF的产品持续创新,投资者可以用ETF工具买到不同类别的资产、不同国家的资产、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通过ETF的工具组合,就能实现资产配置的解决方案。
图表来源:《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
普惠全市场用户的“红色火箭”
即便ETF产品规模已经突破3.5万亿,但投资者对于如何投资ETF,依然有大量的痛点没有被解决。比如说,如何理解影响某个ETF的因素;形成了某一个投资想法后,如何找到相对应的ETF;名字接近的ETF产品中,各自有什么区别等等。当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使用ETF这个产品工具后,这些痛点也需要逐渐被解决。
于是,“红色火箭”孕育而生,从几个维度解决投资者的痛点:
1)全面看懂一个指数。对一个指数提供三个维度:宏观面(估值水平、产业政策、盈利状况等),微观面(竞争格局,行业公司,成分股分布等),技术面(动量指标,涨跌比例等)
2)迅速比较一个指数。对于一个行业主题下的不同指数,能够从基本面数据,成分股相关性,净值走势比较等方面做全面的对比,帮助投资者知道同一个行业主题下不同指数之间的差异。华夏基金还贴心的在“指数对比”模块中做了一个“特殊行情”功能。用户点开后能看到一些大事件发布后,不同指数的走势表现。
3)通过热股选指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用热股去识别市场,然后通过指数的方式进行投资。在这个功能下,能够看到热门股、牛股对应的指数,以及在指数中所占权重大小。投资者也会更清楚,这个指数的某热股“含量”。
4)焦点看盘,抽离出市场在发生什么。许多投资者都喜欢通过看盘感知市场在发生什么,但是今天全市场已经有5000多只股票,每天看着几十个股票涨停或者跌停,也很难理解背市场正在发生什么。通过把五千多只股票封装,变成几十个标签,投资者能迅速感知市场。而且,还能在这个模块里的新闻资讯知道背后的逻辑。
5)赋能投顾的独家内参功能。ETF是一种最适合买方投顾模式的产品类别,所以投顾也是“红色火箭”很重要的用户。每一个投顾都可以在登录后看到“独家内参”栏位,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客户形成定制化的内容和配置策略。
虽然在“红色火箭”的开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等资源,但是华夏基金并没有把这个工具变成一款只绑定自己ETF的产品,而是面向全市场用户的指数投资服务平台。在“红色火箭”能找到全市场各家基金公司的产品,以至于绝大多数客户并不知道这是谁开发的指数平台。华夏基金从普惠大众的价值观出发,把“红色火箭”打造成一个能服务所有人的指数投资平台。
除此之外,“红色火箭”为了帮助投资者更轻松获取信息,做了大量的可视化处理,但背后是各种复杂的细节。就像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中提到的,“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用尽全力让客户的投资毫不费力”是华夏基金ETF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要义,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红色火箭中。
既是奠基人,又是创新者
从2004年发行国内第一只ETF产品以来,华夏基金就一直是ETF领域重要的开拓者。他们从0打造了这个全新的投资品类,发行了全市场第一只宽基指数上证50ETF,为之后ETF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那之后,持续在各个类别推出创新的产品,包括中小盘股ETF、跨境ETF、境内行业系列ETF等,都是由华夏基金第一个推出。
华夏基金早期的产品开拓,推动了整个ETF行业的发展。也正是在华夏基金的努力下,把ETF这个产品类别从早期的“荒地”逐渐开拓成一片“沃土”,孕育了一大批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ETF基金,在帮助了全行业实现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把更多样性的投资品种带给了普罗大众。
今天,华夏基金依然保持了在ETF领域的创新精神,推出了三年磨一剑的“红色火箭”,在全民指数投资时代到来之际,帮助大家更好的运用ETF投资工具,实现财富的增值保值。
如同亚马逊的“day one”精神,华夏基金在ETF领域保持着朝气和初心,即便作为ETF领域最“老”的一家公司,至今依然在不断归零不断向前。
为持有人创造长期价值是根本
根据晨星的数据,2023年美股被动基金规模达到了13.29万亿,第一次超过了主动基金规模,成为了基金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全球资产管理行业,都已经进入了ETF主导的大时代。
在此次“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中,无论是《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还是“红色火箭”这样一个指数投资服务平台,都是面向全市场所有人的。华夏基金长期承担着客户第一的使命,不断致力于为所有投资者提升价值。
记得华夏基在2023年的“因愿而生,如愿而行”25周年多资产全能平台策略会上,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就提出了“搭乐高”的例子,通过打磨更丰富的积木(资产),帮助财富管理带来更多可实现的“创意组合”。
从底层颗粒度更细化的产品、到全资产平台背后的底座、再到更便捷高效的投资服务平台,华夏基金一直在为普通老百姓的理财需求提供更便捷、更多元的工具。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回归到本源,公募基金的根本是为持有人创造价值。资产管理行业承担着普惠金融的使命。让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获得价值,才能带来资产管理行业更上一个台阶。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