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之还丹,降其神光以合于精元,合则精藏,藏则精盈,盈则一炁自生,一炁上升,润于脏腑百骸而复化为阳神。
阳神得炁则清,复凝而为液下降于脏腑,如此阴阳互化、神炁交融、炁液相生,精炁神合一于中宫,是为内还丹。
外丹之还丹者,人归其和返其真而神虚外通于天地,天归其玄返其清而日月星辰列,地归其黄返其宁而山川草木生,如此天地人各归其位,各行其道,而天地人和矣,是为外还丹。
阴符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概而论之,内外还丹又有三,是为三元。
一者曰炼己还丹,还己之精炁神焉;二曰炼地还丹,盗地之炁焉;三曰炼时还丹,天人相应应天之机焉。
此三种还丹,炼己为本、为基、为内还丹,若炼己返乎先天无极则炼地还丹、炼时还丹可自含于其中尔。
其余两者,为还外丹,外还丹者,并非独内还丹成之后方可行之,内丹之初即宜行之,则金丹之修,当功用倍增也。
1. 己
己者,精炁神,或曰身心,炼己还丹者,即身心安于内,不著于外,不为物牵,返后天三宝为先天,精炁神合而为一尔。
三宝者,神为其君,神动则三宝皆动。心为后天,凝则为神。故能凝心归于神则精炁自固。故炼己首在炼心归元,降心实为炼己之牛耳。神既归则炁自返,炁返则真精固,精足则真炁自运,我只须无为尔,或曰把自己交给身体。广成子曰: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勿劳尔形,勿摇尔精,乃可长生。
2. 三德
炼己德为首,德者,去恶从善也。德者有三,曰禀德、明德、玄德。
禀德为先天之德,得之于父母,生而具有矣,或曰一人之天性。明德后天教化学习明辨磨砺中得之,后天尘世中修而得之,而可获坚定之念高尚之操,而得不著于外物而安于己焉。玄德者,圣人之至德,见元神自性明天地造化后得之,乃由静定中得。为不德之德,阴符之德,处其下而若水之柔,处无为而无不为,合其道而不以为道尔。禀德为修道之基,明德为悟道之途,玄德为合道之用。
3. 德与道
德者,性之厚、之清、之善者,乃气之阳,道之显。为五行之土,为三才之地。所谓三年炼己,即炼此德、培此基。
易曰: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又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崔少玄曰:淑美其真,体性刚柔。皆言玄明之德。玄明之德,若地之宽广、博大、厚重、柔顺,资生百灵,化育山河,包容万物。彼清静无为、朴实无华、敦厚淳朴、脚踏实地、宽厚善良,温柔谦顺,谨慎小心、平等对人、与人为善、无我利人、俭朴节约、淡泊名利、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坚定无畏、刚健中正等等皆是尔。
一人之禀德、明德越厚重,则道基深玄德厚,反之合于道,必厚于玄明之德。曰有德道亦深,有道必德厚。或曰盛德必合于道,有道必德盛。
4. 练己还丹
以德为基,炼己于心安体和,行住有节,劳逸有度,饮食有方,兼具保养有术,或得一养生之法,则可后天养先天,先天三宝得涵,自然心定身宁、形固神安,延年益寿。是为内丹之小还丹。
以德为基,炼己能行住坐卧,皆不离中,身心无离,绵绵密密,默默愚愚,口不言,身不动,意不散,神不驰,则精炁神抱一,神凝炁中,炁凝精内,天人合发,而得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乃至正大光明、刚健中正。是为内丹之中还丹。
以德为基,炼己于无思无虑、无心无物,一炁杳杳,一灵虚无,寂然定然,空然冥然,忘天地,失时间,万物与我齐一,是为直入先天虚无,处无极之乡,是为内丹之大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