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RPHOTO
AIRPHOTO,定义新视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绩效HR  ·  《2025员工调薪方案设计指南》 ·  10 小时前  
智联招聘HR公会  ·  开工大吉!智联招聘助力HR打赢春招硬仗 ·  昨天  
HR新逻辑  ·  华为HRBP关键方法与实战(公开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IRPHOTO

玩胶片太贵?这样调色帮你一年省几千!

AIRPHOTO  · 公众号  ·  · 2017-05-31 19:00

正文

作者介绍

陈星星

走质不走量的独立摄影师

不聪明却很努力的“摄影地才”

微博@我是陈星星_


关于“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这个问题我从3年多前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就找了各种教程来学习,后来自己也玩了真正的胶卷摄影,从135到120。

回头看看,很多教程就是在混淆视听,什么暗部发青发绿,高光偏某个颜色,都挺害人的。尤其像我当时还是一个刚入门的小白,走了不少弯路。

目前大众认知的胶片色大多是sp3000(多数)和诺日士扫描仪(少数)扫描出来的颜色。但是如果有朋友玩过胶卷摄影的,是否发现最便宜的12一卷的c200和贵一些的portra160甚至400用sp3000扫出来的颜色基本上差不多?那为什么还有人拼命的买50一卷的portra400呢?

嘿嘿,这里我先挖个坑,不做过多关于“不同扫描仪对胶卷的颜色影响”这个问题的解释。

那我们先来看看传统认知的胶卷色,以下是我选了一些近几年用胶卷拍摄的照片:

▲ektar100,sp3000扫

富士pro400h,sp3000扫

xtra400,sp3000扫

xtra400,诺日士扫

pro160,sp3000扫

portra400,sp3000扫

ektar100,sp3000扫


所谓胶片的味道,我认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那这样的厚重的秘密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就在暗部。除了sp3000的扫描出来的颜色,也给大家看一下其他扫描仪如哈苏、爱普生扫完经过较色的图:

▲以上三张为电影卷50d拍摄,哈苏x5扫

▲以上三张为爱普生v850扫,ektar,portra160拍


我在数码调色过程中,会在两种情况下调胶片色,一种是阴天片,一种是静物。先给大家用数码片转胶片色:


几张纪实片:


某个晚上,一个朋友发了一张最近在雨天拍的一组写真,我手痒跟他要了原片花了3min在LR里转了一下,正好非常符合这篇教程的主题“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

老规矩,上原图和最终效果图: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个片子我真的只是在LR或ACR里就调完啦。


继续往下说之前我要先声明几件事情:

1、绝大多数人认知的胶片色都是一台叫富士sp3000自带的预设扫出来的最终结果;

2、胶片色没有统一的颜色标准,是根据不同卷的发色决定的,想看真正的胶片色可以试一下哈苏、爱普生这一类扫描仪,不过你可能会失望;

3、所谓暗部发xxx色,高光发xxx色就是胶片色是骗人的;


OK,我们继续说。

我当初玩胶片的初衷非常简单,我不会后期,我觉得用胶片拍出来的“原片”就那么好看。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当初一样,是这样进的胶片坑?

可是到后来我发现,所谓胶片的原片就是bullshit,不要骗自己了,你只是把你的后期交给了店家或者说交给了一台叫SP3000的机器。

那有人要问,到底什么是胶片色?从我个人的拍摄胶片的经验和数码后期的经验来看,要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最核心的问题不在“色”,而是“暗部”的灰度。

胶片色后期的最重要原则“暗部要厚重”。


第一步老规矩,先分析一下原片问题,曝光不足,简单,提曝光。提完曝光后找回暗部信息,找回高光信息,记住“高光不曝,暗部不死”


第二步(很重要,可以拿小本子记一下了)

这次我请出我们的调色之王——曲线。牛X的人,只用曲线就能调出任何颜色,我不牛x,只能告诉你,数码片胶片色的核心步骤就是曲线。

你需要记住一点的是“暗部加灰”,为什么要加灰,我说下我的理解。加灰是为了让照片的暗部信息更加靠近中间调,中间调的信息更接近暗部。再简单点说,如果正常照片的高光、中间调、暗部信息值是1,1,1的话。加灰之后,暗部的值可能就是1.5。

再记住第二点,“灰中要找回对比”,所以RGB曲线也是一个小的"s"。

你们可以看一下自己LR里vsco的胶片预设的曲线是不是也差不多是这样?

请再记住第三点,“颜色曲线的形状一致”,这一步是为了让暗部的颜色更加丰富、更加厚重,至于为什么形状要一样,主要原因是曲线控制某一种颜色的精细化程度太高,如果想要暗部偏某一种颜色可以通过分离色调和相机校准来实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