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研读间
这里将分享关于高等教育以及社会转型的观察和评论,此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基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印象深刻!4位人大代表讲述行政检察履职故事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美国大选# ... ·  2 天前  
罗翔说刑法  ·  冒充钻石王老五获得性利益,这构成性侵吗? ·  4 天前  
Kevin在纽约  ·  「死过人的房子」-20241031153722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研读间

学术新秀 | 「小女生」大能量:苏舒的「四度」科研生活

清华研读间  · 公众号  ·  · 2017-06-10 17:44

正文

文 | 舒波


编者按


初见苏舒的人,大多会用娇小可爱来形容她,可当熟悉之后,你一定会惊叹于这个「小女生」身上的大能量。


在小伙伴眼里,她是雷厉风行,做事有条不紊的「苏导」、「舒姐」;在课题组师弟师妹的眼里,她是成果丰硕,博士二年级便有论文在顶级期刊发表的大牛师姐;在导师眼里,她是严谨勤奋,善于钻研的好学生。建设管理系四年级的直博生苏舒,以开放的思维从事着交叉学科的研究,以积极的态度过着充实的「四度」科研生活。



宽度

多学科知识涉猎


相比于同年级的学生,苏舒很早就明确了读博意向。还在大三的时候,她就经常去「蹭」系里各个课题组的组会,了解各位老师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开始探索未来的科研之路。结合自己的兴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选择进入了工程管理所李小冬老师的课题组,并在暑假就积极参与相关的工程实践。


苏舒的研究围绕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展开,是具有新颖性和交叉性的方向,需要研究者既拥有过硬的建筑领域专业知识,又在经济、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储量。这无论对工科生还是文科生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苏舒自本科阶段就开启学霸模式,除完成横跨管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的专业学习之外,还在经济管理学院辅修经济学二学位,掌握了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她坦言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各学科积累的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记得在对钢管混凝土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中,一开始很纠结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清晰呈现结构受力和环境影响的关系,后来《混凝土》课本里的M-N曲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做动态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时,用的是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有很多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在双学位的课程里学会的。」



深度

做有价值的研究


广泛的学科涉猎、基于兴趣选择的研究方向、勤奋刻苦的投入让苏舒的科研进展十分顺利。博士一年级结束时,她已经撰写SCI论文一篇,并投稿到建筑环境领域1区顶级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在她博士二年级时见刊。


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苏舒通过引入施工图纸和工程定额预测施工阶段的消耗量数据,不仅较好地反映社会平均生产水平,而且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的事前评价,实质推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一次会议交流中得到启发,她利用目标距离法对原有的权重系统进行改进研究,结合政策指标计算权重,有效地指明了建筑行业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方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她提出的综合考虑受力和环境影响的柱子曲线,对于推动理论化的评价模型应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博士三年级下学期,苏舒完成了自己博士论文的开题答辩,在此之前,她已经阅读了近400篇文献。她的博士论文将围绕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多维动态性展开,而这方面的文献最早发表于2003年,是一个非常新颖而前沿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这个研究是构建性的,我和导师反复讨论多次,认为难度很大,但是同时意义也很大。动态的评价有助于推进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提升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价值,我认为这样研究虽然难,但是值得付出值得做」。


开题之后,博士论文的研究进展顺利,已经构建包括四个动态特征在内的评价模型框架,苏舒以第一作者身份将核心成果投稿,最近已被专业的主流期刊「Energy and Buildings」录用。


维度

科研和社工的两相助益


在清华,有很多研究生选择双肩挑,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他们在科研的岗位上探索着人类认知的前沿,在社工的岗位上服务着广大师生,而苏舒,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研究生期间,苏舒先后担任过系党建辅导员、团委书记、学生组组长,校研究生会副主席,校研究生团委副书记,现任校研究生会主席。正是这样的双肩挑生活中,苏舒培养了独特的交叉性开放思维和广阔的视野。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她借助身边来自各个院系的小伙伴资源,不断寻找攻破自己研究难点的「他山之石」。



在谈到科研和社工的差别时,苏舒认为做社会工作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情,享受团队协作带来的欢乐,一群人的成就感。而学术是需要孤独的时光,是一个人、一盏灯、一个个埋头看文献的夜晚。「但是这两者也还有着共同点,都需要你付出时间、精力和思考,有投入才有回报,它们也都值得你投入。」苏舒说到,「无论是在从事社会工作还是科学研究,我都是一个强迫症患者,喜欢追求完美,全力投入。」


在她看来,科研和社工不是对立面,科研中的缜密逻辑教会她在社工中用专业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而社工中的团结协作教会她在科研中保持开放的头脑,并与其他学科积极探索交流,寻求合作。作为建设管理系的学生,社会工作也为她实践项目管理知识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战场」。


科研和社工,作为苏舒研究生生活里的两个关键词,不同的维度,同样的精彩。


进度

争分夺秒的时间规划


打开苏舒手机里的日历,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她每天的日程:课题组会、活动讨论、约聊学生、导师约见、参加会议等等。这种行程满满几乎是她的生活常态。「我喜欢提前做规划,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不论科研还是社工,我喜欢全身心投入。但是也不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疲倦。」苏舒挠挠头笑笑说,「其实社工和科研两种模式的切换可以调整节奏,时刻保调动起自己的热情,迎接来自不同领域的挑战。」


对她而言,时间尤其珍贵,每年的假期她也不放过,「争分夺秒」投入到科研当中。利用暑假时间,她前后申请前往佐治亚理工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在海外导师的指导下继续做研究。在博士三年级的寒假,由于课题组任务较重并且筹划博士论文的选题,在过年回家的几天里,她几乎每天都泡在电脑前和文献里。「在家里的状态基本上和泡在学校图书馆差不多」,苏舒回忆说那个假期和爸爸说的对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下班回来的时候顺便帮忙打印这几篇文献」。


正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高效的时间规划,让苏舒在科研道路上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



人物成果小传:

苏舒,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直博四年级学生,已发表论文11篇,其中SSCI/SCI论文3篇、EI论文(含会议)3篇、CSCD论文3篇。她长期担任辅导员,在社工岗位上锻炼自己,服务同学。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一等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一二·九辅导员奖、优秀学生干部等。


供图 | 苏舒

编辑 | 凉粉

责编 | 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