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理念,对于教师,40岁之前,是靠能力取胜,40岁之后,是靠人品‘取胜’,在科研上,大家互帮互助,这样学院上下就能拧成一股绳,行成一个理念,学院发展就慢慢上道了。”
1983年,深圳大学经国务院批准创办,成为深圳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深大从筹办到正式成立,并招生开学,仅用了半年时间。
建设中的深大
2005年暑假,深大建造了一条环校6公里的赭红色人行道。
2006年,人行道中间的马路由水泥路变成深大第一条柏油路。
2007年,开通荔枝林,修人行道和路灯。
……
2017年,随着南区一栋栋学院大楼拔地而起,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开始投入使用。
深圳大学
巍巍学府,砥砺前行。34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大学一直朝着 “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坚持走自己的路,她的这种特质与深圳这座城市相辅相成。
深处喧嚣的都市中,深大凭其独有的宁静吸引各方学子。
九月,硕果累累,荔园飘香,恰逢新生开学之际,新材料在线®走进深圳大学,对话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伍晓宇并实地走访了学院各大重点实验室,感受这一花一木都让他心生向往的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省级)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
自动化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省级)
交通运输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在进入深圳大学之前,伍晓宇原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有着不错的收入。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深圳大学通过寻呼机联系到他,说有个岗位空缺,问他要不要来试试。虽然薪资降低了很多,可他想都没想就过来了,用他当时的话来说,因为这边干得踏实。
1983年,深圳大学经国务院批准创办,成为深圳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次年,由清华大学援建精密仪器系(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前身)。在伍晓宇看来,“是清华下了个蛋,深大将她孵化成型。”33年的历史底蕴,让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始终走在众多学院前列。
与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相遇似乎也是命运的安排,在教师岗位上坚守了20年的他,“机缘巧合”下,挑起了院长的重担,接到重任时,这位“年轻的”院长常常感觉压力很大。“当院长的前一年基本就是学习,但好在学院教师都非常团结,大家共同进步,在大事上相互帮忙,小事则相互忍让。”伍晓宇对新材料在线®说。
随着深大逐渐向研究型大学发展,学院紧跟学校步伐,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提拔上不遗余力。伍晓宇介绍,学院相应国家政策号召,实行“一带一路”政策,一是走访中亚国家,二是往东欧、北美寻访,招聘博士团队。目前,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拥有专任教师81人,74人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双聘院士1人、青年千人2人、特聘教授4人、教授20人。
在人才培养上,对于研究生,学院充分发挥深大研发平台优势,开放重点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与学院老师共同承担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对于本科生,伍晓宇表示,学院重点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材施教。“我们每个月会举办一次茶话会,称为‘机电师生一席谈’每次针对一个专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健康等各方面,为同学们讲解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效甚好。”据了解,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约1400人、全日制研究生310人。
另外,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及比赛。据了解,学校派出Robot Pilots Plus代表队2015、2016连续两年荣获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正是这种厚积薄发的劲,学院新晋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年轻且具有实力,我常常开玩笑说我们就是‘老老少少’的组合。”伍晓宇介绍说,得益于深圳市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为深大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引进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未来,学院还将继续扩大师资队伍,同时密切结合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向社会输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深圳特区因改革而建,深圳大学因特区而生。深大很年轻,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众多资源,有着让所有人都为之羡慕的“深圳速度”。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说,深圳大学是一所地方性院校,担负的社会责任是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但与全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首先要在基础科研上发力,在基础科研薄弱的情况下谈成果转化是不切合实际的。
“学校要发展,根基要稳,同理学院也一样。” 伍晓宇说。
据伍晓宇介绍,目前深大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交通运输和汽车服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开设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拥有一个二级博士点为光机电工程与应用。
学校采用“预聘长聘”制度,短聘6年,要求6年内评上副教授,在发表若干篇高水平文章的情况下,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此背景下,学院鼓励各研究方向之间交叉融合,组建学术团队,重点发展优势学科。目前已形成纳米表面科学与工程、微细精密加工成型、3D打印、高分子材料成型、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科研方向。
“近5年间,学院的基础科研获得长足的进步,今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学校总共266项,科研论文发表数也在稳步上升。”伍晓宇说对新材料在线®说道。
为了学院的长远发展,伍院长走访了国内外众多一流的大学,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问自己为什么其他高校会这么强。“因为他们产业化强,是真的在通过科研为国家、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科研工作是学院的基础,如今基础科研有了,学院将进一步鼓励教师进行专利申请及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发展。目前看来,学院的产学研融合工作可圈可点,如龚峰老师与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合作的铝型材料模具项目成功完成上天实验,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曹广忠老师与中集集团在集装箱传感器数据采集、融合及远程传输等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研发;程涛老师与企业的PCB智能系统等;同时学院在机器人及国防领域也有所布局。
“但推动产学研发展也不能盲目,成果产业化必须符合我们学院及地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伍晓宇说。
谈及学院未来,伍晓宇说,学院将会继续扩大师资队伍,聘用高级技师,作为成果转化的主力军。秉承着务实肯干的理念,加强与深圳特区企业的对接与耦合,服务地方性经济发展,为国家航天、国防、机器人等重大领域做出贡献。
恰逢开学之际,在采访期间,不时有学生、老师进来找他,伍院长都会急忙起身处理。他脸上时刻挂着温和的笑容,谈吐得体,语言幽默。从他带领的学生得知,伍院长经常跑到实验室里与大家待在一起,这位“年轻的”院长似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严锡晓
2005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专业,200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于消费类无线电通讯、显示器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创办深圳市汇宇朗景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精汇发电子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量30多项,现为深圳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理事、深圳中小企业联谊会理事。
宋志聪
201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2014年创办深圳市酷浪云计算有限公司并担任CEO, 研发并推出多款智能羽毛球球拍,推动传统羽球装备厂商转型升级,2015年服务超过20家羽毛球运动品牌,成为羽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2016年酷浪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产品畅销海外市场,业务覆盖多个体育运动品类,并向全球客户输出体育装备智能化解决方案。
来源:新材料在线,图片均由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提供,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13510323202,并注明“媒体合作”。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或未按照要求格式转载,新材料在线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新材料在线商务合作
请联系:王小姐 0755-86060912(9:00-18:30)
点击下载新材料在线APP最新3.5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