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
Someet活动在北上广的大街小巷里发生,
让那些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
为了让更多关注Someet的小伙伴了解到我们高质量的活动,我们新增了「活动榜单」这个栏目,从每周的一百余场活动中评选出五「最」。
它们有的是
「干货
满满」
,有的是
「脑
洞大开」
,有的是
「一票
难求」
,还有
「最佳新活动」
和
「最佳活动」
的评选。其中每一场活动都得益于发起人的用心。
发起人会根据自己提出的筛选问题
从众多的报名者当中选出最终的活动参与者
因此,拥有最多用户报名的、「一票难求」活动
即「最抢手活动」
Someet团队评选出来的
拥有最具创意想法的活动
即「最具脑洞活动」
最能让参与者收获满满的活动
即「最多干货活动」
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新活动
(第一次在Someet社区发起的活动)
即「最佳新活动」
Someet团队根据报名量、活动体验等各方面考评
评选出每周「最佳活动」!
根据以上五个评选维度
我们选出了5「最」活动
并邀请了这些活动的发起人撰写了自己的活动回顾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最佳活动
▼
活动内容:
「
发起人通过戏剧游戏和神秘英文培训,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并带领大家来到外国朋友聚集的三里屯老书虫书屋,接受神秘挑战。」
首先我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研究生的时候读的是文化研究,回国后一直做青少年国际教育,主要面向高中出国的学生。同时也做过青少年国际大赛的组织方,其中的戏剧工作坊环节,是可以真正帮助学生适应美国课堂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在文化沟通、社交、团队协作等场景中,应对可能遇到的刻板印象和挑战。
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些课程设计的内容很适合职场人士,尤其是有国际交流需求的朋友,所以想发起这次活动,觉得很有意义,大家的反馈也让我感到很惊喜,让我觉得是一种激励。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活动中播放了几位外国朋友在北京的故事,其中一个外国人在南锣鼓巷做特色T恤小店,他的主要涉及风格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图案,以及七八十年代的猎奇图像。于是大家开始思考这是不是对于中国的一种刻板印象呢?无论是中国人去外国,或者外国人去中国,都会存在一定的定势思维。我们希望大家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可以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任何事物。
这次活动进行了非常多有意义的讨论,也很多次触及到跨文化沟通的深入讨论,我相信这些讨论和思考都能用在跨文化社交之中。
参与者反馈:
郑军
:发起人很用心,很专业地准备了这次活动,对了解异国文化,开拓思维很多。非常不错!
四个字
:很有想法,出发点很好,很用心的准备,小珺很nice,让人觉得很愿意去听她讲也愿意和她沟通。
向宁:流程设计相当老练,期待更多本系列活动。
最抢手活动
▼
活动内容:
「灯笼电影俱乐部再次回归!这次发起人想通过几部奇异的北方短片,让我们看到当下北欧和独特的中国东北与西南,希望这种独立的电影放映形式和独立的交流状态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在进行了超过一百部独立电影的导演与主创分享会后,灯笼电影俱乐部从两年前的工体地下走入今天的公共视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此它承担起了电影普及与教育的义务。
本次活动的参与人群为灯笼电影俱乐部的长期会员、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忠实观众和Someet活动社区的热情参与者。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观影经验的人共同营造出了有别与普通放映活动的现场氛围。整个过程观影轻松、话题开放,之后的观众分享和散场交流也都超过了预期。
嘉宾温恩宇先生主动分享了工作里的不足之处,拉近了自己和观众的距离。
一位做俄语翻译的专业观众提出了小语种与中文之间的翻译可考虑不经过英文二次翻译,期待翻译工作更多有志之士的参与;另一位做幼儿美术教育的老师感受到了影片中的人物处境与内心境况,又在映后交流中谈到自己对解放天性教育方式的认同。
总言之,环境无可挑剔,观众主动热情。下周活动继续,期待持续发起。
参与者反馈:
Jia Zhang
:坚持把事情做到最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将北欧的小众电影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感受一下与众不同的气息。我觉得非常棒!
精精神神叶雅靖
:来参加活动的人都是很有思想的人,很厉害。
青姑娘
:电影选的很棒,场地也很好。
最具脑洞活动
▼
活动内容:
「通过抽取脑洞卡牌,大家给消防员设计了一套易清洗的节水装置,给中年大妈们设计了可降解的音乐套装,并愉快地动手把它们做了出来!」
发起这次活动其实是某天看到家里的Mockup卡牌,突然之间就想说,要是有人可以一起来玩这个就好了。咦?会不会有人也对从0到1的创造,开脑洞,做手工感兴趣呢?那不如发起个Someet活动吧!So, we meet.
在活动发出不到两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过半了,惊喜!看到大家对后台设置的问题“请告诉我们三件关于你的有趣的事吧”的回答,我就知道,集齐了这样一群生活经历丰富的人,这次活动准能很有意思。
破冰游戏结束,我带着大家简单走了一下用同理心体会用户需求的过程,通过把用户具象化,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意与设计。但是方法论毕竟只是方法论,框架框死还怎么叫“脑洞大会”呢?所以我自己不要太多废话,还是让大家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动手。
大家抽出的题目很有趣:两组给大妈设计制造音乐的方式,限制是生无可降解。另外两组给消防员设计节水方式,限制是易于清洗。每个小组都非常开心地在讨论,想消防员尿床的人生故事,想消防员是不是爱喝可乐,想寂寞大妈的生理需求,想大妈跳广场舞的英姿。随着想法成形,材料站的材料们也很快被洗劫一空,挨着刀子,糊着胶水,获得新生。
我真是太喜欢大家最后的成品了:给消防员儿子的“灭火尿壶”,可以让消防员随时随地储水的“水枪帽子”,内置斗舞大屏幕的“广场之恋”生态空间,还有集洗碗歌架子鼓和声音收集器于一体的“中年妇女复仇记”。看到大家眼睛发亮地在展示自己的作品,觉得那句话真好:想去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
参与者反馈:
常伟佳
:发起人真是棒!(先夸一下)发现参加活动的人都很有趣(最开心的地方)。活动也挺好玩的。更想转行去做设计了。
mocarly
:性格非常好的mandy,很开心能大开脑洞的做出一个好玩的设计~~~
最多干货活动
▼
活动内容:
「发起人想带大家体验到世界顶级水准的酒品,这可是不需要辛苦装13的、稍微懂点儿就能很牛13的酒类饮品!」
自从喝了人生第一瓶“福佳白”(福佳是比利时的啤酒品牌之一,以专门制作传统风味的比利时白啤酒而闻名)后,我就算是彻底入了精酿啤酒的“坑”。
和其他酒类饮品相比,甚至是其他一些饮品相比,精酿啤酒的价格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虽然有一百多个细分种类,但在了解一些简单常识之后每个人都能品味出不同种类之间的不同乐趣(这和红酒有本质区别,不同的红酒,在了解过之后,可能也只有不懂装懂、假装了解地说“嗯”的份……)。
我也正是在那时真正感觉以前近十年的啤酒都白喝了,啤酒原来也能如此美味,如此博大精深!平时我和兄弟们争的青岛纯生好喝还是哈尔滨啤酒好喝其实都图样图森破了,这两种啤酒在世界范围内的评分大概也就6-10分,而不幸的是评分体系是百分制的。
组织这些活动的目的也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消除数十年来对啤酒的偏见,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第三大饮品、第一大酒精饮品的博大精深。
我在组织活动之前也有很多顾虑:比如组不组得起来?会不会被人误会是在装13?达不到预期效果咋办?等等……
出人意料的是,精酿2小时系列活动的第一季一共组了4期,每一期的效果都还不错!基本每个人都是怀疑而来、满意而去。很多小伙伴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就放话,“不就啤酒嘛,有啥可品的,大口干呗”,“这么多人,一共才20瓶,够喝的嘛!”我听了其实也慌,当时只是故作镇定。
不过好在说这些话的小伙伴最后都是最满意的那一拨人,关键是都找到了自己爱喝的啤酒种类!这也算是对我组织这个系列活动的肯定吧。
精酿2小时系列活动之后还会再搞,马上要来的第二季是“IPA(印度淡色爱尔啤酒)专场”,我准备带着大家继续“喝得酒中苦,去做人上人”!大家敬请期待吧!
参与者反馈:
Will
:龙哥热情,准备也极其充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自己对精酿的喜爱。
硕儿
:活动收获真的很大!能感觉出来发起人是非常热爱精酿并且希望向大家介绍精酿,准备的很充分,讲的也十分生动,引得吃瓜群众纷纷忍不住开始记笔记了!本来是对啤酒颇为不了解的鸡尾酒爱好者,经过二十款酒的洗礼之后,真的开始对精酿有所了解并且有点爱上了。感谢发起人,希望Someet以后可以多一些这样准备充分,很有意义的活动!
DD
:超级棒!发起人还又附赠了4款酒,讲解极其全面认真,非常喜欢,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全面了解精酿啤酒!
最佳新活动
▼
活动内容:
「由一位北京土著带你细细逛胡同,最不同的是来参加的伙伴可以更放开表达自己!」
“其实我很喜欢她,但我还是希望不告诉她,这样对双方都好吧”
“在学校很多朋友是,但不会有什么啦。女朋友方面嘛,比较混乱~”
“她明年结婚了,跟我说如果不是抢婚就别来了”
茶歇时本来是要“污”一下,但为了照顾到周围客人的感受我们还是选择了淡定。
来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1G1L1B1S,四位小伙伴或奔放或闷骚,但3小时后,看对方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呢。
说起基友活动,之前的认识不是去酒吧就是去京郊两日游,但我们希望能够以一种更有趣有质感的方式,花3小时一起逛胡同,花3小时一起学点知识,认识更有趣的朋友。
参与者反馈:
参与者1
:特别喜欢!特别棒的活动!发起人准备非常充实 认真负责。希望多多办活动,期待!
参与者2
:领队很奶丝,讲解超耐心,准备很充分,学到了好多东西,听到了感人的故事,认识了喜欢的人,赞~
参与者3
:组织者暖暖的。
你也想用“发起活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周末吗?
点击“
阅读原文
”,用你的方式玩点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