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血饮
解析世界风云 漫话全球变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血饮

血饮|中国不断扎心印度老铁,债券通欲逼美国上梁山!

血饮  · 公众号  ·  · 2017-07-06 23:33

正文

“中国和印度是两大古老文明、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两国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将给两国25亿人民带来福祉,给亚洲带来繁荣,给世界带来机遇。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我愿同印度领导人一道,做中印关系的积极推动者,携手努力将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习近平,2014年9月于印度首都新德里。


印度《经济时报》6月26日报道了一段未注明时间的视频,视频中疑似为中印两军士兵在巡逻途中出现对峙,随后发生了肢体冲突。报道称,目前为止印度军方并未对此事予以置评。对此,中方称中方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遭到印军越线阻拦。中方修建上述道路是在自己领土上的主权行为,印方无权干涉。

边界冲突爆发以来,中印开战的呼声此起彼伏。印度确实存在入侵行为,那么事实真相应该是什么呢?冲突来源于中国在洞朗地区国境线内修建哨所公路。在对峙发生后的第四天也就是6月20号,中印两军对此已经举行过磋商,但是中国依旧按照原定路线修建,对印度要求暂停修建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这段边界本无争议,印度心知肚明。于是印度军队越境阻止中方修路,印度采取的是拉人墙阻挡中方作业人员,随后发生推搡拉扯。

明知是越界,在外交纠纷中占不了便宜,但印度却要坚持这么做。原因就在于洞朗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中方实际控制该地区,那么印度东北部与印度内地联系的西里古里走廊随时会被中国切断,洞朗地区距西里古里走廊不到几十公里。这里被切断,战时包括印度东北部、藏南地区驻军就有被中国全歼的可能。洞朗地区就好比是一把尖刀插在印度的胸口,中国不断在该地区修建公路就等于是把尖刀使劲往里捅。印度这次冒战争风险越界,原因就在于此。下图为洞朗地区地图,其中绿色点代表哨所,蓝色虚线以东哨所原为不丹实际控制,目前已经全部被中方夺取。中国修建最南部地区的庶草场哨所公路引发本次对峙。注意看图中的204国道。

实际上,中国一直在加强对洞朗地区的控制。洞朗地区东部与不丹接壤,虽然该地区属于中国,但是因为历史原因,部分地区处于不丹实际控制下。2007年中国中方将公路修到了洞朗地区中部的恰尔塘,边防六团摧毁了不丹在该地区的流动性哨所。2014年中国在靠近印度边界的洞朗地区最西南端修建了庶草场哨所。高原作战拼的就是后勤补给,从恰尔塘到庶草场的哨所公路一旦修建完成,再与中国境内的204国道连接,中国将完全控制洞朗地区。

 

中国逐渐完成对洞朗地区的控制,严重威胁印度东北邦安全是引发中印爆发对峙的直接原因。所以我们在分析这次对峙事件的时候,不应该问印度为什么此时与中国闹事,也不应该问是不是印度总理莫迪访美的时候故意搞事,试图以此献媚。而应该问,为什么中国在印度刚刚加入上合、莫迪即将访美的时候修建公路刺激印度。

实际上中国这次的行为更像是故意刺激印度,利用纷争主动敲打印度。印度对外扩张路线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加入上合以后印度实际丧失了北上西藏争夺中亚和西出巴基斯坦的可能性。那么剩下就只能是从东部和南部地区突围。南部地区印度要面临美国的海上霸权,东出缅甸勾结越南则会构成围堵中国之势,所以中国选择在莫迪出访美国的时候施压印度,警告其与美国保持距离。

 

那么东出战略对中国的危害有多大呢?冷战时期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规划对此作出了形象的解释。当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就是要打通去往印度的战略通道,利用印度东北部地区渗透缅甸,与苏联支持的越南横贯中南半岛。利用印度、越南和苏联在金兰湾的军事基地控制马六甲海峡两端,从北、西、南三面包围中国。切断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最后的结果是苏联折戟阿富汗,印度-缅甸-越南这条东出的战略线就没有发挥作用。

冷战结束后,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积极拉拢印度,野心膨胀的印度也积极配合美国围堵中国。这个时候东出的战略线就有了再次发挥作用的可能。美国日本积极支持缅甸政府在缅北地区闹事、同时积极拉拢越南,并规划修建一条从越南横贯中南半岛到达缅甸的铁路。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组建印度-缅甸-越南同盟,从陆地彻底斩断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

 

另外一方面,在莫迪出访美国之前,美国刚刚作出了增兵阿富汗的决定,美国在叙利亚失败以后又开始盘活欧亚大棋局上的阿富汗这个棋眼,也需要印度来配合从中南半岛围堵中国。

在中国摆平缅甸北部和越南两个关键节点以后,中国在洞朗地区摆出战略进攻姿态,打击东出战略线最后一个节点,这是要灭了印度东出的野心。北东西三面都出不去,印度就只能南下,这会加剧印度和美国的战略矛盾。本次对峙印度反弹在中国意料之中,但是中国是绝不会让步的。在莫迪访美的时候,用洞朗这把刀狠狠的捅印度,这就是对印度最明显的警告。中国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印度最后的下场必然是丢了面子失了里子,中国碰瓷印度取得成功。

 

在印度与中国发生对峙以后,网上舆论借此攻击上合组织,认为这是中国的失败。我们说这种说法是极其浅薄和荒谬的。上合组织为打击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而诞生,这三股势力是上合所有国家面临的问题。在这个最大的共同利益下,大家团结对付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这是共赢,并非只对中国一方有利。本次中印边界对峙也与上合组织内部反三股势力没有关系。叙利亚地区和上合地区反恐的成功经验证明,打击居无定所、多国流窜的恐怖主义需要周边国家合力。在印度周边的国家加入上合的时候,如果印度被孤立,那么掉队的印度会成为恐怖主义恶狗集中攻击对象。

美军增兵阿富汗或许让印度看到了再次渔利的机会,但是圈养恐怖主义组织的美国同样也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月初,阿富汗高级立法委员扎伊尔称,上周美国军用直升机将50名ISIS成员转移到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的贾拉拉巴德地区。随着ISIS在叙利亚的失利,更多恐怖分子会被美国输送到阿富汗东部地区。这里距离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都很近,这里又是效忠ISIS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地盘。瓦哈比恐怖主义进一步渗透印度国内,加剧国内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未来印度面临的恐怖主义袭击风险在不断飙升。


对付恐怖主义情报是极其重要的,恐怖分子主要来源国就在上合组织国家内部,目前中国在南疆地区采集居民身份信息,与伊朗叙利亚俄罗斯建立的反恐中心合力收集恐怖分子数据。印度要想对付恐怖主义,如果不寻求上合组织的支持,将寸步难行。打击恐怖主义是双赢多赢,这对印度本身也是有利,所以不要用边境对峙来否定印度加入上合。

那么中印之间会开战吗?血饮认为摩擦会有,中国也会展示强硬,但是中印不存在大规模战争风险。现在开战,美国是最高兴的,中国目前的主要目标是一带一路,印度并不在一带一路干线上。真开战中国不介意将2017年的印度重新打回1962年原形。


但中国的敌人不是印度,目前中国国防安全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美国和北约增兵阿富汗。对印度来说,中国扼守中印边境所有制高点,山地作战印度没有把握战胜中国,这次越境也是因为中国刀子扎心。自知理亏的印度色厉内荏,实际姿态比较软,否则同样的事情搁印巴边界早就开枪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眼瞪小眼的对峙。舆论在对峙以后叫嚣开战,固然听着解气,长志气,但于国无益。

美国目前重返阿富汗其中一个目的是给被击溃的ISIS重新坐窝,这种背景下印度应该思考下自己的主要对手究竟是谁。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才是印度面临最迫切的安全威胁。55年过去了,印度一直跳不出英国殖民者给他画的那个圈子,病态模仿英国,自己的敌人是谁都分不清楚,浑浑噩噩的印度该醒醒了。

 

在印度找不到北的时候,另外一个中国邻居朝鲜却找准了机会狠狠捅了美国一刀。据朝鲜中央电视台报道,朝鲜在美国国庆日当天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4号。朝鲜方面声称,导弹飞行39分,高度达2800km,飞行距离933km,导弹准确命中朝鲜东海目标,没有对周边国家的安全带来负面影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现场观看发射。在朝鲜发射导弹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美元指数跌穿96,日元大幅贬值、纳斯达克股指期货下跌、香港股市暴跌。

本次朝鲜试射导弹与前次一样成功击落美元指数,推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这对美联储宣称的2万亿美元的缩表大计绝对是毒药中的毒药。3月6号美元指数上冲102.2当天朝鲜进行在平安北道东仓里想东部海域试射多枚导弹,随后美元指数跌穿100整数关口;4月3号美元指数再次冲破100站上101.2,4月5号朝鲜从东海岸附近发射飞毛腿导弹,随后美元指数暴跌至98;5月11号美元指数再次冲顶100,三天后再次进行核试验美元指数暴跌至96.5。朝鲜试射导弹就像是卤水,美元指数就像是开锅的豆腐,每次快开锅的时候点一勺,一勺下去美元指数立马萎靡。强势美元配合十年国债收益率下跌美国才能够完成缩表大业,朝鲜每次总在关键时刻给美国当头一棒,也难怪美国气急败坏想要颠覆朝鲜。

 

这次朝鲜试射导弹对中国明显有利,目前美国在中东捏造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谣言,这是为打击叙利亚政府军做铺垫。为了牵制中国,6月28号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表决,同意美国海军军舰未来可例行停靠台湾港口。与美国航母停靠香港是经过中央政府同意不同,美国擅自与台湾勾结想要美国军舰停靠台湾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略,严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美国这么做不过是打台湾牌想要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软化对俄罗斯的支持。加上前面美国增兵阿富汗,都是以威胁中国利益做筹码。

特朗普以为用罗德曼访问朝鲜就能够稳住东北亚抽身中东(罗德曼向金正恩赠送特朗普早年畅销书《交易的艺术》暗示非常明显)但朝鲜试射导弹直接打脸特朗普。在朝鲜试射导弹当天中俄就朝鲜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在例行对朝鲜发射导弹表示严重关切以外,同时将朝鲜暂停导弹核试验与美国暂停大规模联合军演挂钩,并声明朝鲜的合理关切应该得到尊重。这明显就是在拉偏架,这显示中朝俄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协作进一步强化。


特朗普本想在叙利亚大干一场,但是现在朝鲜试射导弹,中俄朝的要价进一步升高,美国陷入对抗和妥协困境。国内金融市场又不妙,但是比美联储主席耶伦尿路感染住院更严重的是美股的高位运行形成的堰塞湖对美国金融系统的威胁。想打仗又没钱,但是不打仗就又进不来钱,自己印钱吧债市又兜不住,这就是美国现在内外交困的窘境。

在美国金融市场之外,中国也开始下手,中国资金外逃主要目的地就是美国,从年初开始中国加强资本跨境流出的监管。比如6月2号中国外汇管理局开始采集银行卡境外消费1000元以上消费信息、中国打击内地和香港利用黄金购汇洗钱等。同时受房地产市场稳定和国内经济回暖影响,资金流出减缓。这些都导致流入美国的资本在大幅减少,美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六月份美国长期资本流入从60亿美元锐减到不到2亿。

 

如果说这还只是眼前的形势,那么长期的趋势对美国更加不利。据法兴银行研究报告,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复苏呈明显的正相关。中国PPI不断增长也带动欧洲经济复苏。欧洲央行在最近一次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明确去除了未来继续降息的可能。也就是说欧洲未来将紧随中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泰山压顶,只有中欧开启量化宽松印钱,美国的金融泡沫才有可能转嫁给中欧。现在两家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背着的4.4万亿美债和庞大的两房债券、垃圾债券恐怕是无人接盘了。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美国居然还在炒作未来数年缩表两万亿美元,更像是天方夜谭。首先2018年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十周年,在2008年到2013年之间美联储为了压制次贷危机再次爆发,大量印钱买入美国十年期国债。2018-2023年这些国债将相继到期,这些即将到期的长期国债美联储都没有想好如何解决,居然大言不惭的声称要再缩表两万亿,看来美联储也开始学会了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放卫星。十年来美国经济界最响亮的一个口号美国经济复苏,特朗普在减税时声称未来5年能把美国经济增长推升到3%。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已经处于经济衰退边缘,一季度增长0.7%就是证明。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了QE强心针的刺激,美国经济就会原形毕露,长期看美国必然重新开启QE4。

 

美国也许可以在无计可施的时候重新印钱,制造经济虚假繁荣吸引国际资本接盘。但是显然中国已经迫不及待了。7月3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债券通(即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开通,开通首日就完成了70亿元的交易额。债券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目前只开通北向通。即符合央行要求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随后央行将香港的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提高到了5000亿元,这代表中国开始鼓励符合中国要求的国际投资者全面进入中国内地债券市场。

我们知道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融资需求巨大,但一直面临融资渠道单一、利率水平高等难题。现在中国放开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国内投资,这代表着中国开始做大境内债券市场规模。长期以来中国境内融资主要依靠国有银行,现在中国放开债券市场,等于中国在银行之外又多了一个大池子来吸纳全球资金进入。而国际投资者必须使用人民币才可以投资,这反过来又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使用人民币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防止美元走弱以后再次大规模进入中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怪现象。如果再结合RQDII,就能够构建一个人民币流动的大循环。整个投资过程都经过中国国有银行,受央行监管,资本兴风作浪空间被严格压缩,安全性明显提高。

未来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国际资本会不断进入中国境内。而且这个债券通背后的基建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且在欧美普遍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状况下,中国基建市场的回报率显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年经济增长率6.7%的中国,显然比年经济增长率1.6%的美国家更有潜力。


美国转嫁金融泡沫本来就等着国际资本回去接盘,现在债券通推出以后等于这些资本被中国半路截留。未来随着国内债券市场开放进一步打开,资本会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内地,形成虹吸现象。这恐怕比挖了犹太华尔街的祖坟还要让他们难受。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来来回回就是三板斧,其实血饮和大家一样都看腻了。

目前习近平主席正在访问俄罗斯和德国,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形成正在成为全球挤压美国战略空间,中俄正在成为世界和平的压舱石。货币战争看不见硝烟弥漫,俯视之下却是血流成河。胜利者权杖上的红宝石摇曳着嗜血的光芒,却不见王座之下尸骨累累。原创不易,喜欢这篇文章就请打赏一下吧。

推荐文章
知乎日报  ·  小事 | 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7 年前
大家-腾讯新闻  ·  宋金波:一桩小案件,打了一群法盲的脸
7 年前
北极星VOCs在线  ·  医药化工企业废气处理技术探究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