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广西柳州。来自重庆的王文波和来自贵州的刘季勉在这里相遇了。
王文波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铁路局工作。刘季勉出生在贵州黄平一个商人家庭,因逃婚离开老家,就读于贵阳高级医士学校,毕业后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管辖的难民医院工作。
和所有战乱年代的爱情故事一样,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王文波与刘季勉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随后,3个儿子和1个女儿先后来到了他们家,小家庭渐渐成了一大家。3个儿子分别叫民宇、民信、民苏,唯一的女儿叫民立。
新中国成立了,王文波作为技术干部随铁道兵入朝作战,回国后又参加了黎湛、鹰厦和清绿等铁路建设,并成为铁道兵第十师的总工程师、副参谋长。
大哥民宇继承了爸爸的高智商,学习成绩一直特别好,他从小就立志上清华,后来通过努力获得了无比珍贵的保送机会。二哥民信自小贪玩,高中时突然发力,学习成绩也很快赶上了哥哥,他的目标是北大。就在兄弟俩踌躇满志相约“北京再见”时,那场著名的大运动开始了,民宇的清华梦戛然而止,他只能投笔从戎,来到父亲所在的部队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大哥当兵后不久,上北大彻底没希望的民信也前往广西来宾良塘大队,成了一名知青。
和民信同天离开家的,还有妹妹民立和弟弟民苏,他们也成了知青,被分到了广西鹿寨县的龙江公社。
爸爸在部队,妈妈在家里,4个儿女就像鸽子一样离开了自己的巢穴,一家人从此开始天各一方。
1969年6月25日,那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民立说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天。
清晨五点,刚到山上准备开始砍柴的她,被同伴们叫到了公社。她在这里见到了弟弟民苏,姐弟俩被公社干部送到火车站,登上了一列开往来宾的火车。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来宾那边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他们的二哥民信,在生产队劳动时因公殉职了!
消息传到四川西昌时,王文波正在铁十师机关开会,临时来队探亲的母亲刘季勉则在西昌街上。她刚刚买好了民信需要的收音机和《毛泽东选集》,正走在去邮政所的路上。部队的通信员赶过来,告诉了她电报的内容——刘季勉手里拿着的书和收音机,一下子全都掉落在地上,她眼前一黑,也昏倒在了大街上。
得到消息的民宇立即从连队赶到西昌,这个时候需要另外一个儿子出现在母亲身旁,才能安慰悲痛中的母亲。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会是民宇最后一次陪伴自己的父母呢?
民信踏实肯干,事事都要抢在人前,是公社号召大家学习的知青模范。在参加完民信的葬礼后,民立和民苏也经部队批准穿上了绿军装,分别进入铁道兵和工程兵的行列。
多好啊!现在除了妈妈,一家人都是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她特别跑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帅气的军装照寄给母亲。她想,也许对女儿的骄傲,会慢慢冲淡妈妈对儿子的思念。
但是很快,另一个噩耗接踵而至——正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大哥民宇也牺牲了!身为军人的王民立,接到的第一个“特殊任务”,就是立即赶往西昌,去陪伴自己的母亲……
1970年11月30日,这个日子也是民立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不久以前,大哥民宇刚刚给她来信,告诉她铁道兵部队已出色完成了成昆铁路建设任务,4月份的时候来到了位于陕西安康的新工地,他们要建设的是另一条重要铁路线——襄渝铁路。
民立听大哥说过,在他新兵训练快要结束的时候,曾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希望能把自己分到汽车连队,但父亲没有同意。他又给母亲写信,母亲也没有替他当“说客”。民宇只好服从组织分配进入施工连队,成为铁十师47团3连的一名普通战士,他打过风枪、当过架子工,后来因为有文化被推荐担任连队统计员。
民宇死于一场可怕的爆破事故。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工地上经常会有人牺牲,民宇经常会在信里给小妹讲述身边战友的故事,这些平凡的铁道兵战士,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在大巴山深处托举起一座座桥梁,打通一座座隧道……那些英雄的故事曾激励着民立,一定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可谁能想到,自己的大哥,民宇,这么快也就成为了那些烈士中的一员。
短短16个月之内,两个儿子先后牺牲。这样的打击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铁十师的首长感到十分为难,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一不幸消息通知给总工程师王文波。
尽管战友们一直都在严密封锁着消息,但王文波还是从一位同事口中猜到了端倪。
在确认大儿子牺牲的消息属实后,王文波立即乘飞机赶往安康。前来接机的连队干部这才知道,原来民宇的父亲,就是铁十师的总工程师!为了减轻连队干部的心理压力,王文波除了一再强调“部队出了施工事故,我是主管工程的领导,我要承担主要责任”外,没再多说一句话。那一晚,小山沟里的铁十师47团招待所只住了王文波一个人。深夜里,空旷寂静的山谷里,一直回荡着王文波痛彻肺腑的哭声。30多年后,已经90多岁的王文波才对女儿民立说起:“你大哥牺牲那晚,我在你去过的那个沙沟,放声嚎啕大哭,那是我这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恸哭。”
王文波一直都没想好,怎样将噩耗告诉给远方的妻子。直到两个多月后,他才给刘季勉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可能要去非洲修建坦赞铁路,希望能到部队来探一次亲。到部队后,刘季勉得知了民宇牺牲的消息,她没有哭泣,王文波的战友们却发现,才过了不到两天时间,这位母亲的头发竟全都变白了……
1971年,小儿子民苏也从工程兵调到了铁道兵,成为父亲所在的铁十师的一员。作为师里的总工程师,王文波结束了成昆铁路移交工作后也来到了襄渝线。父子俩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一起乘坐吉普车,从头到尾走了一遍铁十师管段的工地,他们一边走一边回忆往事,谁都没有说一句悲伤的言语。
襄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儿子民苏、女儿民立和父亲王文波又先后登上青藏高原,成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建设者。在所有建设者中,王文波年龄最大,而民苏一干就是9年!
王文波68岁那年,办理了离休手续,与分别30年的妻子重新团圆。老两口选择在成都安享晚年,他们为了新中国的铁路建设,舍弃了夫妻团聚,舍弃了天伦之乐,也牺牲了两个儿子,现在终于可以长相厮守了,从王文波去朝鲜战场那时候起,这对夫妻最大的奢望就是团圆……
相濡以沫的好时光,与那漫长的分别日子比起来,显得太短太短,却又弥足珍贵。1990年,刘季勉走了,她的骨灰被要求洒到了长江里。17年后,王文波也走了,他的遗嘱也是将骨灰撒进长江。作为一名志在四方的铁道兵战士,他选择用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去和守望了自己一辈子的爱人永远在一起……
民苏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成都铁路局一名工程师。2006年7月1日那天,他还作为青藏铁路首列火车的通信技术保障专家,坐上了成都开往拉萨的首趟列车……
退休后的民立,用十几年的时间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她将自己当知青和在铁道兵医院、学校的工作经历,将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弟弟的故事,还有民宇在信里讲给她的那些故事都记了下来,写成了近百万字的纪实网络小说《女兵故事》,在网上收获了很多粉丝。民立说,我不愿意当网红,只想把这些当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两代铁道兵,一腔家国情。在共和国70多年光辉历程里,还有许多这样的感人故事,也还有许多像王文波刘季勉一样的奉献者,像王民宇王民信一样的牺牲者,以及王民立王民苏一样的守护者,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都应该被记住,都值得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