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系列:重新发现他们
2019年,除了经典作家作品的再版外,许多出版社和出版公司都制定了引介国外“新”作家的计划。在这些人中,有那些早已成名但并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作家,比如美国波兰裔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楚尘文化推出)
,巴拉圭作家A.R.巴斯托斯
(雅众文化推出)
,德国作家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推出)
,当然,也有许多“横空出世”的新锐作者。
1
塞萨尔·艾拉
今年,楚尘文化将引介阿根廷作家、翻译家塞萨尔·艾拉
(César Aira)
。尽管艾拉的公众识别度有限,但他被认为是阿根廷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而且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据说,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斯特曾大胆预言,艾拉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根廷人。艾拉其实在欧美影响很大,受到作家略萨、波拉尼奥和帕蒂·史密斯等人的推崇。
《野兔》《晚餐》《女俘艾玛》《女裁缝与风》外文封面。
艾拉著述很丰富,也很勤奋。大约从1993年开始,他便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进入到了疯狂的创作期,平均每年出版两到四本中篇小说,至今已出版80多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论文集,在阿根廷等西语国家出版,并被广泛译介到其他国家。艾拉不仅是一位作家,还在大学执教,教授兰波、马拉美、结构主义等课程,同时翻译、编辑多种书籍。2019年春天,艾拉的作品会陆续和读者们见面,比如《野兔》
(
The Hare
)
《晚餐》
(
Dinner
)
《弹子游戏》
(
Marmol
)
《女俘艾玛》
(
Ema, The Captive
)
《小和尚》
(
The Little Buddhist Monk
)
《女裁缝与风》
(
The Seamstress And The Wind
)
等。
2
丹尼洛·契斯
2019年,三辉将会推出丹尼洛·契斯
(Danilo Kiš,1935-1989)
的作品。契斯是20世纪南斯拉夫最重要的作家,受到国际瞩目,但他的作品在本国出版时却常引起奇特的骚动:《达维多维奇之墓》曾被诬蔑抄袭索尔仁尼琴、乔伊斯、曼德尔施塔姆、博尔赫斯、梅德韦杰夫兄弟等作家。对此,诗人布罗茨基评论说:
“一位作者若能在一本135页的小说里模仿这么多位风格迥异的作者,那么怎样赞美他都不为过。”
《红木柄小刀》《国王与傻瓜之书》《栗树街的回忆》《人的诗学》外文封面。
而这一年,将陆续出版的作品还有《红木柄小刀》
(《达维多维奇之墓》新版)
《国王与傻瓜之书》
(《死亡百科全书》新版)
《栗树街的回忆》《人的诗学》等。《红木柄小刀》收录了七篇黑暗故事,讲述了深陷在意识形态统治世界中的人们的生与死,亦是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东欧政治、社会自我毁灭主题的多重变奏,是为隐秘的受害者们建立的纪念碑。《国王与傻瓜之书》则是对该主题的延续和扩展,将历史的受害者、无名者与消逝的过去记录在案。《人的诗学》是契斯的随笔、访谈结集,由苏珊·桑塔格编选,并特别编入了契斯两篇未经发表的访谈,以及他为一本小杂志写的个人简历。同奥威尔一样,作为小说家的契斯集中书写的是机械化、极权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他用文学回应了时代,展现了一个作家对人性的关怀。
《丹尼洛·契斯传》(
作者:[英] 马克·汤普森;出品方:三辉)。
与契斯的作品配套的还有一部传记。作者马克·汤普森花了20年时间深入阅读契斯的全部作品,走访契斯的亲人、朋友,对契斯的一生有完整的了解,也对契斯的祖国南斯拉夫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还原一个真实、细腻、丰富的契斯形象。此外,《丹尼洛·契斯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契斯去世后不久,引发“二战”之后欧洲最严重动乱的一连串破坏性的政治决策。
3
2019年,有三位女性作家尤其值得关注,分别是英国巴基斯坦裔作家卡米拉·夏姆斯
(Kamila Shamsie)
、土耳其作家艾丽芙·沙法克
(Elif Shafak)
和美国作家艾莉夫·巴图曼
(Elif Batuman)
。她们将陆续由中信·大方引介到中国。
卡米拉·夏姆斯
《战火家园》《烈日灼痕》外文封面。
卡米拉·夏姆斯
(Kamila Shamsie)
是
英国巴基斯坦裔作家,也是被认为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珍妮特·温特森齐名的作家。《午夜之子》作者萨尔曼·鲁西迪曾评价她“很懂得世界上许多悲剧与历史是如何由来的,懂得人如何才能不让自己被命运压垮,即使在最凶狠无情的时代里也能发现人性的闪光。”她的《战火家园》入围了2017年布克奖长名单,并获2018年女性文学奖
(橘子小说奖)
,预计2019年4月推出,另一部作品《烈日灼痕》预计9月推出。
艾丽芙·沙法克
《爱的哲学课》《建筑师的学徒》《名誉》《目光》外文封面。
艾丽芙·沙法克
(Elif Shafak)
是土耳其当下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也是当代土耳其文坛最鲜明的声音。沙法克的创作风格继承了口述故事传统,颇有些东方说书人的神秘色彩。今年是中文世界对沙法克作品的首次系列性引进,中信将会陆续推出她的作品《爱的哲学课》《建筑师的学徒》《名誉》《目光》等。
艾莉夫·巴图曼
《谁杀死了托尔斯泰》《白痴》外文封面。
艾莉夫·巴图曼
(Elif Batuman)
是
一位哲理型的写作者。她出生于美国纽约,哈佛大学毕业,也是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虽专精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并以此题材大受《纽约客》与《哈珀》等杂志读者的欢迎,但她其实生于和俄罗斯并不交好的土耳其家庭。今年将会陆续推出她的两部小说《谁杀死了托尔斯泰》和《白痴》。《白痴》描绘了美国青年精神世界的迷惘与理想,与全球年轻一代的精神状态形成了某种共振,评论称其犹如伊夫林·沃的《旧地重游》般令人迷醉,此书还入选了2018年普利策奖的最终决选名单。
思想者系列:抵抗惊险的坠落
2019年,许多重要思想家的作品及传记将会和喜好沉思的读者们见面。比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将会出版萧沆
(齐奥朗)
《生存的诱惑》、齐泽克《绝对的反冲》、让-吕克·马里翁《上帝无需存在》等思想者的最新译作,以及《克尔凯郭尔传》《约翰·洛克传》等哲学家的传记;三联也将出版德国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的三部著作《恶,或自由的戏剧》《尼采思想传记》《歌德:生命的杰作》。这里面,法国思想家巴塔耶尤其值得关注,今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工作室和“拜德雅”都在推出他的作品。
1
《被诅咒的部分》《色情》,作者:(法)乔治·巴塔耶,出版方: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乔治·巴塔耶被称为鬼才哲学家,他的思想庞杂,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等一切领域禁区,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是法国当代思想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被誉为“后现代思想策源地之一”。在《被诅咒的部分》这本书中,巴塔耶就人和世界的观念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他提出的“普遍经济学”为传统经济观带来了哥白尼式的转变。而在《色情》里我们将看到,在巴塔耶笔下,人类是如何僭越其先天存在的局限与后天的人为禁忌,不断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追求极致经验的。
2
《天空之蓝》《艺术的诞生》《不可能》(出版方:拜德雅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天空之蓝》被认为“也许是巴塔耶唯一真正的小说”。大约在1926年写下“第一部分”初稿,直到1935年,巴塔耶才终于完成这部反时代潮流的私密作品,彼时,欧洲正疯狂滑向法西斯主义的深渊,但它尘封22年才得以出版。经由这部20世纪的情爱经典,我们可以踏上战前法国知识分子心灵的黑暗之旅。巴塔耶曾有过如此自述:
“我想用沉重而笨拙的文字表达自我……《天空之蓝》当中那些恐怖而变态的失常之事,都源自一种一直折磨着我的痛苦。”
在《艺术的诞生》和《不可能》中,巴塔耶设置了更为严酷的阅读考验,我们须得全情投入才能抵抗住思想一次又一次的惊险坠落。
历史系列:这些个大部头
2019年,许多大部头的史学著作等待着面世,有的正在筹备出库,有的还在紧锣密鼓地翻译之中,比如中华书局的《重写晚明史》
(樊树志著)
今年将推出全部的五卷本,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的《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三部曲
(另有201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译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的多卷本《剑桥日本史》,译林出版社的《20世纪思想史:惊骇之美》
(彼得·沃森著)
。且今年是法国大革命230周年,北大出版社的《法国人民抗争史》,中信出版社的《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文景的《环法之书:大革命前夕的法国书市》,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个常读常新的主题,都很值得期待。
1
《黑羊与灰鹰:巴尔干六百年,一次苦难与希望的探索之旅》(作者:[英] 丽贝卡·韦斯特;译者:向洪全、奉霞、陈丹杰;出版方:三辉 | 中信出版社)。
2018年,我们致敬了研究东欧思想多年的学者景凯旋,今年三辉在东欧历史与文学引进方面也有几本重量之作。特别值得推荐的是英国作家丽贝卡·韦斯特的长篇巨著《黑羊与灰鹰》。
《黑羊与灰鹰》是一本关于巴尔干的重要历史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关于曾经的南斯拉夫以及整个巴尔干地区最具启发意义的一部书,也是任何想要了解巴尔干复杂历史之人不可或缺的一本书,更是巴尔干历史与民族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本书以作者巴尔干之行的沿途见闻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追溯了巴尔干地区外来干涉、政治斗争、民族与宗教纠纷的复杂历史,不仅成功勾勒了一幅二战前老欧洲巴尔干的全景图,更将六百年来巴尔干人的精神特性、苦难根源剖析得淋漓尽致。
2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作者:[美] 浦洛基;译者:曾毅;出版方:新思文化·中信出版社)。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两千年来,乌克兰大地见证和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定居和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文明在此接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直到今日,乌克兰仍在牵动着世界。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以同情之理解,写下乌克兰所经历、所见证的两千年,为理解东方与西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补足了拼图上缺失的一块。
3
2019年,有许多关于拜占庭历史的巨著将要出版,其中,包括甲骨文的“拜占庭三部曲”和商务印书馆的《拜占庭帝国史:324-1453》。
“拜占庭三部曲”之《拜占庭的新生:从拉丁世界到东方帝国》《拜占庭的全盛:从光复时代到曼兹科特》《拜占庭的衰亡:从希腊君主到苏丹附庸》(作者:约翰·尤里乌斯·诺里奇;版本:甲骨文·社科文献出版社)。
《拜占庭帝国史:324-1453》(作者:[美] A.A.瓦西列夫;译者:徐家玲;出版方:商务印书馆)。
约翰·尤里乌斯·诺里奇的“拜占庭三部曲”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学术著作,作者希望能提供一个轻松的叙述氛围,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知厚重的历史。而A.A.瓦西列夫的《拜占庭帝国史:324-1453》则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权威之作。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同等的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称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
4
“中国往事”三部曲(作者:赵柏田;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往事”是作家赵柏田以现代性转型视角重述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作品,共三卷四册,分别为《民初气象:变乱之年的暴力、阴谋与爱情》《月照青苔:20世纪南方文人生活小史》《枪炮与货币:民国金融家沉浮录》
(上下)
。作者致力于在公共遗忘处书写一个国家的记忆,此系列是他历时十年,对近现代经济、文化等主题的一次全方位非虚构写作。
5
《历史的缝隙处》(作者:张冠生;出版方:东方出版社)。
这是一部记录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口述史,汇集了港商、证券商、中医、考古学家、学者、摄影爱好者、农民、修鞋匠、年画师等身份的中国人的口述记录。作者张冠生深受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影响,看重平民历史,留心小人物的史料,希望在大历史的缝隙里找到个人生命的痕迹。书中这些身份迥异的口述人多数很普通,因为普通,很容易被一般历史叙述所忽略,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这些口述文字,则有意请他们回来,听他们发声。
6
《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作者:乔拉·莫基尔;译者:胡思捷;出版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为世界知名经济史学家,乔拉·莫基尔在经济史领域著述颇丰,著有《富裕的杠杆》《英国经济史》《雅典娜的礼物》等。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新作,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来源,打破了制度学派的局限性,分析了信任、宗教、社会资本等经济学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纪实系列:重识时代境况
2018年是不平静的一年,种种社会事件震惊着人们的心,种种人性真相撞击着我们所居处的现实。2019年,有许多即将出版的作品都更具深切的社会反思与时代关怀,尤其与当下现实形成某种紧密的呼应。
1
杀人与犯罪
《他们为什么杀人:犯罪学创见》(作者:理查德·罗兹;译者:王兢;出版方:麦读)。图为外文版。
对“他们为什么杀人”这一古老问题,本书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全新解释。书中讲述了美国著名犯罪学家 Lonnie Athens
从小与野蛮暴力的父亲一起生活,长大后便致力于研究人们为何会变得暴力。同样,本书作者也曾在儿时遭受继母的暴力和虐待,这段经历让他总是想去探寻暴力的原因。在这本书中,作者理查德·罗兹追寻着 Athens
的犯罪研究之路,走进那些世界上最恶劣、最残忍的灵魂深处。在传记、社会学、犯罪学与思想史的融合中,作者向大家讲述了Athens 的独特创见。
2
居住与房奴
《房奴》(作者:[美] 戴维·戴恩;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图为外文版。
很少有人从普通美国民众的角度来讲述 2008
年的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些人,最大程度地承受着经济崩盘带来的苦痛。因为在这样的体系下,人们所得到的对待,取决于他们的财富和权力。2009
年起,三个普通的美国人,决定厘清华尔街的罪行,探究个中原因。他们是癌症护理护士、汽车销售员和反保险欺诈专家,也是止赎受害者。通常,他们被称为“老赖”或“房奴”。
他们发现,抵押贷款行业从根本上破坏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美国不动产法律体系;那些使人们失去房屋赎回权的几百万份文件都是假的;所有办理了抵押贷款的美国人,都在进行一场豪赌,他们极有可能被一无所有地赶出家门,即使他们遵规守法,每次都如期还款。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美国家庭在止赎危机中失去了住房,估计最少接近 600 万。大量研究表明,居住在止赎地区的人们遭受了更多的身体和心理疾病,这些群体的自杀率也更高。
3
性侵与维权
《黑箱》(作者:[日] 伊藤诗织;译者:匡匡;出版方:雅众文化)。图为外文版。
2017年,伊藤诗织成为日本首个以公开姓名、长相控诉强奸的女性。2018年,BBC电视台上映纪录片《日本之耻》,引发世界关注。同年,就“被著名政治记者山口敬之下药强奸”事件,伊藤诗织出版了控诉的血泪书《黑箱》,展示了起诉之后所面对的司法、媒体、社会的巨大铁壁,真实地记录出权力的傲慢、社会的保守和有关强奸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4
正义与阻碍
《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作者:[美] 亚当·本福莱多;译者:刘静坤;出版方:麦读)。图为外文版。
性侵被害人在警局指认犯人时,明明真正的凶手就在眼前,被害者却指认了无辜之人,使他平白坐了28年的冤狱。黑人司机维克多与白人警察科斯特之间的飞车追逐,造成维克多全身瘫痪,摄像机拍下了全程,最高法院自信“任何有理性的人”看了影片,都会认为维克多咎由自取,但社会大众却不这么想。汤普森被控武装抢劫,几度面临死刑,直到律师找出尘封多年的血型证据,证明了他的无罪,原来9年来,该案检察官刻意隐瞒了这项证据,检察官无意栽赃陷害,只是伸张正义的意愿太过强烈,希望能不辱使命地制裁犯罪。
我们以为事实昭然若揭,却不知我们眼里只看得见自己相信的事实。人人心中都有偏见,所谓的“中立、客观”从来就不存在。人的大脑与心理究竟有哪些运作上的特点,司法程序又出了什么问题,使得司法体制不但无法主持正义,反而危及了社会中最弱势的那群人?本书作者揭露了人类认知与心理上的特质如何与充满漏洞的法律制度互相渗透,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公不义的后果。
二战80周年: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灾难?
今年是二战80周年,许多出版社都将有与二战相关的作品面世,它们或者是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比如理想国的《第三帝国》三部曲,比如译林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劳伦斯·里斯和吉多·克诺普的多部纳粹史著作,前者有《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纳粹警示录》《希特勒的克里斯玛》,后者有《党卫军史》《希特勒青年团史》等,书评君在这里想要推荐的是另外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厚重或者直接、却有着更为普遍的反思意义的作品。
1
《被涂污的鸟》(作者:[美] 耶日·科辛斯基;译者:莫雅平;出版方:世纪文景)。
此书是一部黑色文学经典,1965年初版于美国,刚问世便引起轰动。全书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吞噬。书名“被涂污的鸟”象征着被视为异类的人。作者耶日·科辛斯基相信,针对“异类”的歧视划分是强加的、人为的,整个战争就是这种歧视造成的灾难之延伸。小说将地狱般的成长历程和斑斓艳丽的感官体验融为一体,映照出了我们自己为心智、情感和肉体的幸存所做的抗争。耶日·科辛斯基的生平也充满了神秘与传奇,他是大屠杀幸存者,也是阿瑟·米勒和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极为推崇的作家。
2
① 《鼠族》,作者:阿特·斯皮格曼,出版方:后浪。图为外文版。
② 《解读鼠族》,作者:希拉里·丘特、阿特·斯皮格曼,出版方:后浪。图为外文版。
这部作品是普利策奖图像小说,讲述了阿特·斯皮格曼的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逃生的真实经历。在书里,犹太人被描画成鼠,而德国人
(纳粹)
和波兰人则被描画成猫和猪,作者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角来表现沉重历史题材,极尽震撼地描述了一段真实的悲惨历史。
《鼠族》是部好作品,但看懂它并不容易,所以有了《解读鼠族》。解读本由多个长篇访谈组成,书中提供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介绍了《鼠族》牵扯到的诸多人物和历史背景,也还原了作者在创作《鼠族》时的心路历程。
3
《塞布丽娜》(作者:Nick Drnaso;出版方:后浪)。图为外文版。
2018年,在当代英语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名单上,首次出现了一部漫画。布克奖的评选理由是,《塞布丽娜》是一部“迂回、幽默、极简”,“改变了传统小说的样貌”的作品。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女失踪后的故事,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灾难?灾难过后,“幸存者”又该如何抚平创伤,重拾生活的意义?这本书并不与战争相关,却反映了更为普遍的人生境况。《塞布丽娜》作为一部极具文学性的划时代图像小说,意义堪比《鼠族》。
神话系列:想象也带来
自由与尊严
现实的沉重与愤懑常有,但想象所带来的自由与尊严也常在。2019年,也是大部头虚构作品陆续推出集结版的一年,有几部与神话、幻想相关的作品值得推荐给大家。
1
“神话系列”四种,出版方:后浪。
这四本神话系列丛书都是集趣味性、可读性、历史性、学术性于一身的神话小书,《北欧神话》中有大量自古诺斯语翻译而来的篇章,描绘了北欧自创世至诸神的黄昏之间发生的那些事迹;《凯尔特神话》整体性地介绍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凯尔特”的西欧古代文明概念、所包含的地域区间、传说系统及其核心文本,既有引人入胜的英雄传奇、战争史诗,魔法、变形和异世界神灵的传说,也有严谨的考古学研究和文本分析证据;《埃及神话》讲述了古代尼罗河地区的居民以怎样的目光打量其周遭世界;《希腊罗马神话》不同于以往的希腊神话著作,它重点强调了神祗和英雄们在后世文化艺术中的不朽生命,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和思想是如何受到古代人形塑的。
2
《高丘亲王航海记》(作者:[日] 涩泽龙彦;译者:姚奕崴;出版方:贝贝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为外文版。
涩泽龙彦近几年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对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等人影响甚深。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法国文学,并集中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阿尔托等作家的作品,极具振聋发聩的作用,轰动一时。同时,他也深入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写出了大批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作品,成为日本杰出的幻想文学先锋。
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广受喜爱,广西师大出版社·贝贝特的“涩泽龙彦集”系列功不可没。此前已经出过《唐草物语》《虚舟》《三岛由纪夫追记》,这本《高丘亲王航海记》是第四本,也是涩泽龙彦的遗作。其历史背景设定在唐朝咸通年间,日本平安时代的高丘亲王与圆觉、安展两位亲随从广州出发,前往天竺。涩泽龙彦以此为蓝本,编织了《儒艮》《兰房》《貘园》等七个故事,构成这本长篇小说。这些光怪陆离如《镜花缘》一般的故事并非随意编造而来,每一种意象都可以在东方的历史和传说中找到影子。
涩泽龙彦的妙处,在于他用神话般的幻想延展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赋予其曲折离奇、如真似幻的情节,又用丰富庞杂的历史知识为这个奇幻故事架设了真实的背景。他让高丘亲王的所有经历都在梦境和现实间切换,把读者置于《镜花缘》一般的奇幻世界中,又时时提醒读者,幻境和真实之间只有一墙之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