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聚焦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赋一饼  ·  本来以为要失约了,但天意不答应! ·  2 天前  
天赋一饼  ·  本来以为要失约了,但天意不答应! ·  2 天前  
陆玖商业评论  ·  为什么李子柒抖音涨粉最快最多? ·  4 天前  
陆玖商业评论  ·  为什么李子柒抖音涨粉最快最多? ·  4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小伙1个月赶10场演唱会还挣了5万#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聚焦

原创|杨恒均:播种机、宣传队和宣言书

理想聚焦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1-15 11:07

正文



  • 摘自:杨恒均当代谍战三部曲《致命武器》——第十五章 播种机、宣传队和宣言书——李昌威自述

  • 作者|杨恒均 (经授权特约发布)

  • 转载请后台联系,媒体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公号,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



我喜欢给舅舅写信,舅舅看过很多书,他充满智慧。我想舅舅不但理解我的想法,还理解那些我理解不了的想法。妈妈说,我们上下湾十里八村范围内,改革开放后只出了一个到北京大学读书的高材生,那就是舅舅。


还有,我知道舅舅总是有条不紊,他喜欢把信件都整整齐齐地收拾好。这让我放心了。在外的人到处流浪,说不定某一天就出事了,就倒下来,然后再也起不来。这些年里,我看到太多这样的事。作为盲流,死掉就死掉了,没有人大惊小怪的,公安会很快把你的尸体收拾走,免得影响社会大众。虽然我知道如果我也突然死去,妈妈会伤心死的,可是妈妈的伤心永远无法超出那个村子。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了,我的信就是我留下的一切。


给舅舅写信,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告诉舅舅,这不失为一个好想法,也让我无后顾之忧。今后也许我会把自己的信整理一下,从中找到生活、理想和思想,然后写小说。我还是想当作家,像舅舅一样,虽然舅舅始终不让我看他写的那部间谍小说《致命弱点》,但我认识的能够把自己写的东西印成铅字的人就只有舅舅,我崇拜舅舅。


我不知道写《盲流指南》算不算作家,但我很喜欢。看到自己编写的小册子受到和我一样的流动民工的欢迎,我就高兴得很,并暗暗鼓励自己再接再厉。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先从老乡入手,经他们介绍再认识不同省份的人,然后我了解各个同乡会的居住地和主要从事的职业,我把他们带头人的电话也收集起来。此外我还收集诸如便宜的住宿,临时帐篷、郊区木板屋和垃圾场的位置。每个城市都有适合盲流从事的工作,而每个城市又存在着差异,这些资料对于新来乍到的盲流尤其重要。所谓“盲流”,就是“盲目流动的民工”的简称。如果可以提前拿到我编写的《盲流指南》的话,他们就不是“盲流”了。我把尽量多的资料编写进《盲流指南》里。最早使用手抄本,但后来离开北京后,知道手抄本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同样热心的盲流朋友的介绍下,我到当地的盗版印刷厂去印刷一些粗糙的印刷本。

 

那可是我第一次看见自己编写的东西被印刷成书,我太有成就感了。



每个城市都有盲流,每个地方的盲流中都有和我一样热心编写这些资讯的盲流。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找到这些人就非常重要。最早还有些困难,但是不久我就发现,我们盲流其实有自己的通信网络。我说的是我们自己的“通信网络”,不要误会,并不是报纸杂志,更不是收音机和电视。我们靠口头相传,往往一个消息出来后,从西城到东城,从南城到北城,都用不上几个小时,而且几乎能传到每一个盲流的耳朵。我们的传播网就是密密麻麻地站在路边的盲流。那比中央和省里的电视台更加及时,更加可靠。


《盲流指南》印刷册数有限,但只要印刷出来一些,然后免费在盲流集中地散发,那么小册子中的重要信息就会在极短时间里传遍全城,当然我是指全城的盲流,城市人对这样的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盲流指南》里都是关于哪个地区要开发,哪个工厂要开工,哪个地区的下水道总是堵塞,哪个地区的富人最喜欢丢弃有价值的垃圾……广大民工越来越喜欢这本小册子,我就在各地组织一些人固定更新。我在想,有朝一日,也许我可以把《盲流指南》办成一本杂志,一本盲流自己的杂志,一本盲流信得过的免费派发的杂志!看看现在市面上的书报杂志,不是国家国际新闻,就是改革开放的大道理,或者是那些白领人热衷的一夜情和网恋。没有我们盲流关心的内容,更没有关心我们盲流的内容。


当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民工朋友信任《盲流指南》,并把其中的内容推荐给其它盲流时,我开始计划扩大一些内容。找工作,找便宜住处自然重要,但流浪在外的人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认清这些城市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出来的盲流。可是从哪里入手呢?起先,我教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如何回避与城市人和警察的冲突,也就是以前老盲流教导我们的那些。不过后来,我想老这样也不是个事,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无辜的盲流死于残暴和霸道,城市停尸间里也大多是无名的盲流。我想,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些道理我们没有掌握,有些事实我们没有能够认清。但那是什么呢?我看了那么多书,又走了这么多路,如果我认真想,一定可以想出来的。


不久,我想到了我从上海带出的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本东西太好了,我读过好几遍,都翻破了,每一次看,都有新感觉和引起新的激动。同时我也认识到,为什么无论是到北京还是上海,城市人都在谈论讨论这本书,就像妈妈以前珍惜《毛主席语录》一样。北京的城市人觉悟特别高,动不动就把宪法拿出来和政府官员讲道理。开始我觉得这本《宪法》很陌生,后来慢慢感觉到亲切,再后来,我就觉得,这宪法好像也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于是我尝试着把宪法上脍炙人口的句子印刷在《盲流指南》的结束部分,让盲流朋友在找到工作、找到住地和吃的地方后,也同时认识到我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这个国家,至少在宪法上规定,我们和城市人一样,我们在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也属于“人民”。


很多盲流朋友看不懂,但他们都说喜欢。我就纳闷,看不懂,怎么会喜欢?真是有意思!


就这样我从一个城市流串到另外一城市,一边靠打小工维持生活,一边联合每个城市热心的盲流编写当地的《盲流指南》。几年下来,我已经编写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多个省市的地方小册子。这些小册子对于到当地来找工作的盲流极其有用,但最让我激动的是,我现在是一名作家了。写出东西让人家喜欢,还可以称为一名好作家。


有机会我一定要把这个想法告诉舅舅。舅舅又过了两个生日了,我都忙得忘记了舅舅的生日。有一次打电话给妈妈,她笑着说,你舅舅大概也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这样也好,让他一直认为自己还是四十岁吧!


从编写南京的《盲流指南》开始,我开始试着把盲流遇到的苦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起来,适当加进一些解释和自己的认识。例如我会在小册子结尾解释: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了我们盲流和政府官员商人学生们一样的权利,所以当有人把我们赶来赶去时,我们不必像温顺的受惊吓的绵羊一样东躲西藏。我们要学会讲道理,讲宪法。我特别告诫上海的盲流同胞,上海不光是上海小瘪三的上海,上海也是我们盲流的,他们那些规定外来民工必须在三天内登记住处,还要交50元押金领取《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的规定是违犯宪法的,他们是要对盲流赶尽杀绝。如果上海当局为维护市容维护改革开放窗口形象而驱赶我们时,我们应该手拿宪法和他们讲道理。


这算是第一次我把自己的议论写在小册子里,印刷出来的小册子我都不敢多看一眼。我也有些不安,经常看新闻,看是否真有盲流按照我说的这样做而被镇压了。有时我很矛盾。从最早的《盲流指南》开始,从写一些如何避免惹麻烦,如何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到今天,我开始写一些让盲流朋友拿起宪法争取权利的语句。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这些事,我不敢告诉舅舅,我怕他担心我。再说,我感觉到舅舅虽然也是我们村子出来的,但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城市人,他不会赞同我的想法的。


好几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但当春去秋又来时,我知道该到福建、广东等南方去走一走。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去一趟温州。


温州!自从毕业后她离开家乡后,温州就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了。温州好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城市,而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时让我牵肠挂肚,有时让我伤心落泪,但大多时候却是让我感到温暖。


她叫柳青,是邻村柳家湾的女孩子,我的初中同学。初中的最后一年,我们两人同桌。直到现在,只要我愿意的话,一闭上眼睛,她就仍然坐在我旁边。我仿佛看见她柔软的小手在轻轻转动卷笔刀,我可以紧张而快乐地从她飘柔的长发间偷看她粉红的小脸……有时,她乌黑的大眼睛会出其不意调皮地瞪我一眼,我的脸准会“唰”的一下,红彤彤一片……同桌一年,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我在心里和她的对话,如果写出来的话,会比所有的课本加起来还要厚。一年后,她没有考上高中,回到村里。


我带着对她的思恋和幻想,背着行囊到县城念高中。为了让她看得起我,为了给她更好的生活,我把对她的思念变成学习的动力。半年后,当我回到村里屁股都没有坐稳,就到柳家湾去找她。我是高中生了,我不再腼腆,我有很多话要同她讲,如果可能,我还想告诉她我为我们两人计划的未来。


她的村子空空的,几乎看不到什么年轻人,老人告诉我:柳青和村子里的年轻人一起出去打工啦。


到哪里打工?县城?


不是,老人想了好一会,才说:是温州,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她走了,带走了我的希望和幻想,只在我心里留下一座冷冰冰的城市——温州!


我没有心思读书,读书是为了未来,现在我的未来都被她带走了。


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我想出去打工,走得远远的。可是我却在犹豫再三的情况下,并没有到温州,而是到了广州。我想赚点钱,等自己活得像个人样时再去找她。


几年前,我在广东东莞失去了一条手臂。我想忘记她,就像忘记那一条失去的手臂一样,可是我失败了。她仍然让我魂萦梦牵,日夜思念。


从无锡坐长途汽车到温州,颠簸十几个小时,满车的乘客都疲态尽显,只有我,车离温州越近,越是精神抖擞。


到了温州后,我直奔他们所在的工厂。盲流之间从来不通信,大家只有通过家乡传来的消息才知道彼此的死活和现状。当初和柳青一起出来打工的姊妹小霞被喊到工厂接待室,见到一条臂膀的我,她吃惊地站在那里;而当她听到我是来找柳青时,她就更加吃惊起来。


小霞说,柳青早不在这里干啦,她不见家乡人,我不知道她是否会见你。你打她的手提电话吧!


小霞说完,写给我一个电话号码,说自己还在上班,于是就转身走了,看着她微微佝偻的背和零乱发黄的头发,想起她刚刚面对我时干枯的皮肤和失神吃惊的眼睛,还有她发哑的干涩的话语,我心里一阵阵难受。几年工厂的苦力几乎让我认不出小霞,她不再是我记忆中邻村的小霞,不再是初中时秀气活泼的小霞。


柳青还是初中时的柳青吗?柳青还是我日思夜想的柳青吗?我思绪万千。也许柳青像小霞一样,多年的盲流生活让她彻底面目全非,她早不是我心中的柳青了。那么我找她干什么?我又一想,也许柳青一点没有变,反而更加迷人成熟了呢。特别是当我看到小霞抄给我的手提电话号码时,我知道一般的盲流是不会拥有手提电话的。想到这里,悚然一惊,也许柳青什么都没有变,可是她面前的我呢?


我还是以前的李昌威吗?我还是以前和她同桌时的我吗?


我失去了一条胳膊,脸上多了一层尘土和沧桑……那一天在见到她之前,我心里交战着,我希望她没有变化,但又害怕自己的变化会吓着她;我希望她变化了,但又害怕她像小霞一样变得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有那么一刻之间,我想放弃,想赶紧离开温州,想永远也不要见到她,而让我日思夜想的柳青永远陪伴我四海漂泊流浪,在我软弱时给我力量,在我痛苦时给我安慰,在我绝望时带给我幻想……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躲起来,偷偷地从暗处看一眼我心中初恋的爱人柳青,可是小霞又没有告诉我她上班的地方。最后犹豫再三,我在公用电话亭拨通了那个电话号码。


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话筒里传出了那熟悉的我朝思暮想的声音,带着娇美和朝气。她约我到附近的光明酒店咖啡厅见面。


放下话筒,打听到地方后,我一路小跑赶过去,在酒店门口,我停下来,仔细拉了拉衣裤,拍打一下尘土,小心地把空空的袖筒扎起来,不能让她第一眼见到的是我空空的袖筒。然后我走进咖啡厅。


她就坐在那里,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她也一眼就认出了我,因为她马上站了起来。虽然她烫了好看的留海,虽然她的超短裙让她看起来高了不少,虽然她的皮肤更加白净和娇嫩,虽然她的眉毛更加弯弯,我知道她还是她。我微微向右侧着身子向她走过去,然后伸出右手握住她伸过来的手,还是那么柔嫩的小手!握住她的手后,我说:“我失去了左臂,你不要害怕。”


然后我才慢慢地让自己正面面对她,她眼神中一霎那流露出了关心和痛心,在我想开口安慰她时,那关心和痛苦又一霎那间消退,代之的是微微的苦笑和无奈:“我们都失去了很多!”


过后好久我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当时我深情地盯着她,直到她有些不好意思,红了整张俏脸。我们坐下来,这时我才第一次把眼光从她脸上挪开。她穿的低胸T恤几乎被鼓胀的胸脯撑破,这让我极度不安,这么些年我虽然一直幻想她,但从来没有大胆到幻想她脸部以外脖子以下的地方。眼前的柳青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她美丽、性感和刺激。


我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我知道……


她弯弯的眉毛经过修整,她的口红虽然淡,却隐约可见,她的眼角流露出风情,她把半个白嫩的胸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的超短裙把屁股包得玲珑剔透的同时,又以其黑色衬托出她白嫩而修长的大腿……我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其实几乎第一眼中,我就知道我的柳青是个“鸡”。女盲流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想保持这个样子,如果不想被超负荷的劳动折磨得半死不活,如果不想被风餐露宿折腾得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话,女盲流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去当“鸡”,中国已经有近千万的娼妓。其中大部分为农村来的女盲流。


“昌威,我早就不再见家乡来的任何人,但我想见你,你不怪我吗?”


“不,不,我怎么会怪你,我专门来见你的!”我马上接着说,声音中带着感情,那是这些年一直憋在我心里始终无法发泄出来的感情。我深情地凝望着我魂萦梦牵的柳青。


我们就这样看着对方足足有三分钟,柳青伸过两只手,拿起我的右手。“你还好吧,能够照顾自己?”


“我能够照顾自己,而且我还想照顾更多的人呢,”我自豪地回答并告诉她有关《盲流指南》的一些事。她假装饶有兴趣地倾听。她也告诉了我她的故事,她来打工,由于漂亮,老板总是盯着她,最后……我也假装认真地听,不过这故事我听过好多次,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到处都是这样司空见惯的故事。


她轻描淡写,故作轻松,但我都明白了,我使劲地点点头。我是见过世面的人,在这个盲流世界里,如果你想活得像个人,你就不能把自己当成个人。打工受剥削,是永远无出头之日的,最后落得腰酸背痛,弯腰驼背,到头来还是一贫如洗。从农村出来的姊妹,如果想出人头地,如果想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的话,出卖肉体当娼妓是一个选择,恐怕也是唯一的选择。


“昌威,你不嫌弃我……”走在街道上,她挽着我唯一的手臂,让我仿佛又回到了两人同桌的越来越遥远的过去。


那天晚上,和她同房间的姐妹出去接客后,她把我带回到她的住处。然后她抱住我,我们两人都哭了,哭了一会又笑,笑着笑着就又哭起来。最后,她撒娇地让我看她被眼泪沾湿了的衣服,撒娇地把它们扯下来,当她赤身裸体站在我面前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尊美丽的希腊女神像,我浑身颤抖不停。


她在我面前跪下来,用初中时曾经帮我削过铅笔的柔软的小手帮我一件件解开衣服……我们在床上赤身裸体抱在一起时,又都哭了,眼泪让我们的身体冰凉,然而我第一次感觉到她身体里的滚烫……


第二天,我背起背包,离开了温州。听说福建沿海正在搞海西开发区,我过去是收集资料,写进《盲流指南》的,我想找很多事情做,让我忘记伤心事,让我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从温州到福建的长途车上,我一路伤心一路哭,哭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我不是哭自己失去了一条胳膊,因为我还有一条胳膊;我也不是哭柳青失去了比胳膊更重要的东西,因为她保住了女人最重要的相貌。我是哭,不知道什么时候还可以见到柳青,又不知道见到她时又会是什么样子;我是哭,从此我的心中将空空荡荡,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激励我去追求去闯荡。


福建沿海的情况多多少少给了我一些安慰,我早在北京时就听到盲流中流传福建沿海要搞大规模开发投资,所以那时我就安排自己一路南下。但到达这里之后,情况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福建沿海,从北边的福州到南边的东山岛,几乎都在热火朝天地搞开发。从造船厂到游乐场,什么项目工厂都有,每个项目的规模虽然都不是太大,但好在项目多,种类多。我到达时已经有三百多个开发项目上马,从远近听到小道消息赶过来的民工也大概有五百万,每天还在络绎不绝地前来,不过好像还是无法赶上项目上马的速度和所需民工的数量。


福建沿海和台湾隔海相望,一直以来作为前沿阵地和战区,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改革开放20多年了,几乎都没有很好的开发。现在中央突然改变策略。据说,为的就是给台湾一个样板,让台湾人民看到大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中央改变策略具有试验性质,所以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登报开会搞宣传。民工大多都是靠大家口口相传得到消息后才赶过来的。赶到这里的民工都挺满意,工资近千元,比南方还高出两百多元。


我到这里后,看到到处都是欢欢喜喜的民工,心里也慢慢地把温州的不快一点点驱逐出去。


我找了个临时工,工作很轻松,然后找机会从南到北地走了两趟,把基本情况都搞清楚了。这里主要以水上游乐场、造船厂和制造业为主,从南到北开设了十几个造船厂,以小型渔船为主,也有小型游艇。水上乐园则以游船和划艇为主。由于这些产业科技含量低,因此并不需要熟练工人,一般民工就可以胜任。


由于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福建政府一反过去保守的做法,也跟着北京大量投资,据说,短短一年下来,总投资已达一百亿人民币,而且还在不断追加。和大量的投资投入相比,盲流虽然每天都在涌入,但显然仍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这里的交通不便,没有几个像样的大城市,加上投资消息基本上没有正式报道过,盲流们没有可靠的消息,不敢贸然赶来。


我找到几位有些专业文化的老乡,他们告诉我,按照目前的投资进度,福建沿海这几个城市附近至少需要一千五百万民工,目前只有五百万,就算加上临时从福州和厦门转过来的民工,也不会超过七百万。这就是说,仅仅在今年,这个地区至少短缺五百万民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就是说至少又有五百万盲流有工作了。虽然靠民工们口头相传,每天都有民工涌入这个地区,帐篷和临时居屋每天都搭起一片,要达到五百万的话,还是很困难。我想,根据以前的反馈,大家对《盲流指南》越来越信任,现在是我为盲流出力的时候了。


我计划到目前劳动力过剩的地区去发行新的小册子,把福建沿海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信息传递给内地和广东沿海的盲流民工。另外,就我所知道的情况,广东地区长期存在着以低工资剥削民工的情况,我想赶快到那里去号召民工转移到福建沿海地区。


让自己很忙,让自己有事情做,我就会忘记不快。我又风尘仆仆地赶到广州。


舅舅和两年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明显感觉到他心中有事,他的眉头皱得像一个解不开的绳子结。


舅舅好奇地上下打量我好几遍,一会点头一会摇头。一会说我变化真大,一会又说我还是老样子。我都糊涂了。


仿佛没有搞懂我而想多相处几天,舅舅对我说,多住几天吧!


我也想,可是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我告诉舅舅。舅舅点点头。我们谁都没有提起那些信,那些我以前给舅舅写的信,但我知道舅舅一定好好保存着它们,而且他在观察我的时候,一直在想着那些信。


在舅舅面前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不太懂得说话,但让我一个人安静的时候,我就可以写出来,所以给舅舅的那些信才更能代表我。


我从东莞到深圳又到珠海,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到过很多地方。广东是民工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国盲流向往的地方。可是由于长期低工资低成本,在这里打工的盲流民工也是受剥削和压迫最严重的。这里的盲流民工拿到手的工资表面上看来要稍微高过内地一些地方,但是如果和当地的生活消费开支比较,就知道这里的盲流民工如果靠老老实实卖力气赚工资的话,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很多内地盲流当时东挪西凑买了南下的火车票,到这里拼死拼活干几年后,存下的钱除再买一张火车票回家之外,所剩无几。但就是这批忍受剥削和压迫的盲流民工使得中国争得了“成本低”的名声,而且正是他们使得中国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为“世界工厂”。


前几年,这里的民工认识到没有出路而纷纷离开,结果造成了民工短缺,后来严重影响了外资和合资工厂。就在有些工厂主考虑增加工资时,某种势力为了维持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为了保持中国“劳动力价廉物美”、“成本低”的优势,而无形中从内地调动了更多的盲流过来。


这些我都听说过,但我们无能为力。既然离开农村,就要找工作,至于人家给多少钱,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更加没有一个保护盲流民工权益的机构,盲流民工们并没有选择。但我想,这样的情况迟早会发生变化,也一定会结束的。虽然我自己还不清楚以什么方式结束,什么时候结束。


我想这次到广东地区,一边找工作做的同时,一边把广东地区的《盲流指南》编写好,这里有很多有文化的盲流,不用多麻烦,我就找到了多个合作伙伴。我还想,要不失时机地把福建的情况通报给大家,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有选择,不一定要留在广东。


我觉得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意义,也越来越充实,虽然这些年我挣的钱只够糊口,稍有剩余也都投进了《盲流指南》里,却很满足。特别是看到像我一样的盲流兄弟姐妹们互相传看我发起编写的小册子时,我真好像有一种“大侠”的感觉。


哈哈,由于我没有钱买手机,又居无定所,所以各地编写的《盲流指南》小册子都没有留地址电话。所以这些年下来,我走过的地区大家都知道有本小册子叫《盲流指南》,他们也都知道编写这本小册子的是个独臂人。大家喜欢这本盲流自己的杂志时,就称编写者为“独臂大侠”,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号是在杭州,我当时都兴奋得要飘起来啦。我拾起一枝柳条,坐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幻想自己在西湖边杨柳中飞舞“独孤九剑”的样子……后来,我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独臂大侠”的踪影。只是从来没有人当面叫过我“独臂大侠”,我想,这也难怪,就我这副样子,离“大侠”的称号实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我接触的所有盲流中,深圳东门的姜老伯给了我很深的影响。他老人家七十多岁,靠乞讨为生。在乞讨生活中,他收留了八个六到十四岁的乞讨儿。他们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家庭。姜老伯收留的乞讨儿中有些是被有黑社会背景的乞讨集团控制的,姜老伯帮这些孩子改过自新。他告诫这些孩子:乞讨和打工挣钱光荣,但盗窃和加入黑社会就绝对可耻。


那天在棚屋里,刚刚认识我的姜老伯听完我的介绍后,高兴得不得了。他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由于盲流特别是盲流中的年轻人和孩子,从小离开家和大人,对好坏和善恶的认识有限,结果他们成为沿海地区黑社会和黑势力竞相发展的对象。姜老伯说,他自己收留这八个孩子,能够让他们不陷入黑社会的控制,就满足了。他希望我的《盲流指南》能够在这方面多发挥作用。我说,我对黑社会和黑势力不清楚。姜老伯说他可以介绍人和我认识。


从那以后《盲流指南》里又加进了如何识别黑势力、黑社会的内容,都是由姜老伯介绍的人撰写。我看过一些,有些害怕。


上面这些事加在一起,让我感到一些希望,让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看不到盲流的未来,看不到盲流有什么希望。


不过最近两年,总有人想找我的麻烦,我不清楚他们要干什么,但他们好像对我的《盲流指南》很忌讳又很有兴趣。我很不高兴。后来舅舅竟然也两次问到我的《盲流指南》,我真不知道大家都怎么了,这只不过是一本让我们盲流找口饭吃找个地方躺下喘口气的小册子而已……2008年七月底,那时我已经来到厦门,舅舅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吓了我一跳,舅舅的脸色像土,仿佛苍老了十岁似的。


我从来没有看到舅舅用那么严肃的表情,那么急切的手势和那么恳切的声音同我说那么多话。我一开始都没有听懂,舅舅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


 


(未完待续)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