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内容为推广内容
“××家长您好,我们是××培训机构……”相信许多家长接到过这样的推销电话,有时一天接到好几个,令人烦恼。临近寒假,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头,在朋友圈、群聊里大肆宣传,招生电话更是一遍又一遍......
近日,市民张女士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各类培训机构打来的电话,或是向她推销寒假课程,或是要帮她预约试听课。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一,暑假期间因为无人看管,报过一个短期托管班,在那之后,张女士时常接到培训机构电话,对孩子的成绩“嘘寒问暖”,临近寒假,这类电话更是频繁。
张女士告诉帮帮:“
即便明确告知不需要,机构还是会打电话,甚至出现同一家机构不同的人分时段打电话的情况。
因为大多是本地号码或者是座机,因此很难分辨,这已经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张女士说,“我只在一家培训机构登记过电话信息,为什么这么多家机构都获知了我的电话号码?希望个别教培机构能守住一份诚信,保护客户隐私,也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加强客户个人信息的监管,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帮帮采访多名家长发现
遭到培训机构电话“轰炸”的家长不在少数
除了校外培训电话不断
一些线上教培机构也是电话“轰炸”
有些机构甚至对孩子信息了如指掌
不少家长质疑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此外,令张女士不明白的是,明明
办学科类补习班是违法,教育部门也在严查,他们竟然还这样明目张胆的大肆宣传。
对于假期补课这一问题,学生家长眭先生告诉帮帮:“我家老大今年初三了,很快面临中考,这段时间总是有辅导班给我打电话问孩子的成绩,向我推荐相应的补习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家长的也很为难,别人家的孩子都花钱补习,不去的话怕成绩落下,去补习班上课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一位六年级的家长直言,"机构每打一次电话,都是营销焦虑,孩子如果不补课,就会落在同龄人后面,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你不报课,就是耽误孩子前程的罪人。”
正是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心理
使得校外学科辅导班营销焦虑
屡试不爽、屡禁不止
在日常生活中,泄露个人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不要轻易给对方个人信息等,以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根据《消费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他人隐私,都属于侵权行为。
同时,帮帮提醒广大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除了必要的知识学习外,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和兴趣培养等,让孩子过一个丰富、健康且有意义的假期,让假期成为孩子成长的“加油站”。
你
接到过
校外培训机构的电话么
对于机构的焦虑营销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