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国高中留学
美国高中留学,专注美国高中,美国本科(美高在读)顶尖名校申请规划服务。超过5万人关注的低领留学平台。我们的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实现不一样的优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4-1 ·  12 小时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4-1 ·  12 小时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2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23-2 ·  昨天  
澳洲留学中心  ·  2025年STEP笔试报名即将开放!“保姆级 ...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4年前卖到 ... ·  3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藤校进入9万美元时代!扩招、涨价、割中产娃韭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美国高中留学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三败俱伤,我们还要继续愚蠢下去吗?

美国高中留学  · 公众号  · 留学  · 2016-12-24 21:40

正文


近年来,我发现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


演讲 / 徐凯文 ,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我在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1、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曾遇到过的一个个案。非常优秀的学生,以他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但是我们和他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了四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他真正好转起来。


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 “空心病”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呢?我征得一些典型个案来访者的同意,把他们写给我、说给我的一些话,念给大家听: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这是又一个同学的描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草坪上有井,但不知道在何处,所以有可能走着路就不小心掉进去了,在漆黑的井底我摔断了腿拼命地喊,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自我。这一切好难。”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像他们告诉我的:徐老师,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徐凯文 :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


2、不是学生空心了,是整个社会空心了

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约是北京时间下午两点,我的一位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内容是: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他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以我赶紧回复。我问他这是什么水,他告诉我是氰化钾,十秒钟致命。这是我开展过的距离最远的自杀危机干预,当然这个孩子救回来了,非常优秀,保送的高校。


今年5月的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他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现在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杀,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回来。


我认识这个学生已经4年了,入校时就是某省高考前三名,进了高校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他原本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可以做很好的学术和科研的孩子。过去四年,我们心理咨询中心,他的父母还有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四年了,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他还是了无生念,最后他的父母决定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非常痛心的。我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我现在跟大家所说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们,他们中的很多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屡次三番尝试放弃生命。


我要讲的是, 这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否则,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3、空心病的核心是什么?


我先简单说一下什么叫空心病。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来看下“空心病”的主要表现, 它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却是我过去三四年间通过接触这样一些同学,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他们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1、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 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2、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3、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


但似乎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4、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我们有很多个案,在国内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治疗,用了所有的药物,甚至用了电休克治疗,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效果,也就是说 看起来生物因素并不是导致他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5、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所以他们 倾向于不用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烧炭、自缢、服药。


6、 通常这些来访者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 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 ,可能他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


7、最后, 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他们的问题大概不是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就可以解决的,甚至不是去研究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早期创伤可以解决的——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离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有个拿手的杀手锏,就是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 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这些孩子, 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所以他们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当然也给我们机会把他救回来。


但是,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回到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 他们会告诉我,我从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疑惑了,直到现在我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传统的西方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他们都没有效果。


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危机干预者,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千千万万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


我们也同样要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有吗?如果我们没有,我们怎么给到他们?


4、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我们来看看现在中国的情况。

我用了一个焦虑经济学的词。我确实觉得能够让人去花钱,去盲目花钱的方式会把人搞焦虑,搞崩溃,搞恐惧,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


我们看一下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在座有1000个人,我们在座的应该有180人需要去安定医院,都应该看病了,而且未必能看好。


中国人的精神障碍是怎么变得这么糟糕的?主要是焦虑症和抑郁症越来越多。


我现在用的数据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在最高诊级医学刊物上,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


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现在是13%, 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障碍患者。


更糟糕的是抑郁症 20年前,我刚做精神科医生时,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增加了120倍。 这是个爆炸式的增长,我觉得这里面有非常荒唐的事情。过去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而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也高速发展,发生了什么?




数据显示:美国人比我们更抑郁,他们的抑郁症发病率是9.5%。我为什么要谈到美国,是因为好像过去30年我们受美国特别大的影响,当然我们有自己固有的文化。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对不起,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要得罪各位,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我1997年开始做精神科医生,当时的精神病院里门可罗雀。


大约从2000年开始,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他们网络成瘾,焦虑,强迫,他们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裂问题,父母有勇气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办法收拾了。


我们的处理问题方式是什么呢,把他们送到网瘾学校,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惩罚——这是教育吗?这是推卸责任, 本身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根源,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他躲到网吧去打游戏,他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游戏,是因为教育的失败。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 ,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你知道吗?我做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学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你周围的同学是你的敌人吗?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


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


我们来看看有些学校应对的措施是什么? 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




我在精神病院里面工作,精神病院才是这个样子。


我的博士论文在监狱里做的,监狱才是这个样子。


但是我们居然有本事把学校变成了监狱和精神病院,只要看住这些孩子,让他们考上大学,然后让他成为我的来访者。


5、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会让大家更加沮丧。


在一个初步的调查中,我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情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哪些家庭。 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中小学教师。


这是一个38名学生的危机样本,其中50%来自于教师家庭,而对照组是没有出问题的孩子。教师家庭还是很成功的,其中来自教师家庭的占到全部家庭的21%,问题是为什么教师家庭的孩子出现这么多问题?


我觉得, 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可能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当教育商品化以后,北大钱理群教授有一个描述和论断我觉得非常准确,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制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为什么他到学校会问老师“老师,我做这个工作对我有什么好处?有利于我保研吗?有利于我拿奖学金吗?我为什么要去帮助别人?”


如果他们问出这样的问题,我们除了觉得“这些孩子怎么会这样”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他们的价值观从哪儿来?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 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也许自己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孩子,是向我们学习的结果。


我们为了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我们为了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有些老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辅导班里讲……




6、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