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运成 邹润淇 陈振宇
国资央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本文提出“12345”原则,即坚持一个优先,打牢两个基础,明确三个重点,突出四个提升,强化五个赋能,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提高市值水平。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央企整体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部署。要根据目前情况,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第一,明确总体目标:提高全部央企的市值水平。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按市值规模进行分类,制定市值管理战略规划,明确不同类别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发展目标及落实措施。
第二,制定市值管理提升方案。董事长为市值管理第一责任人,在公司内部实现“机构、制度、指标、方法、路径”五落实。
第三,抓好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两方面。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条件,制定3〜5年的市值管理规划。
推进央企集团体制机制类改革和功能使命类改革,必须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展紧密结合。
第一,建立长期思维。市值在股票市场中是波动的,影响因素众多,市值管理考核的是市值长期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而不是某个时点的具体数值。
第二,持续推进央企整体的市场化和法治化建设。目前,要努力改善一部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水平低、净利润创造和缴纳税费的两极化发展、整体PE和PB水平低、资产负债率高等不理想的现象,持续推进央企运行机制的法治化建设,用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场化改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三,市值管理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考核,从现在与“一利五率”相结合但在考核中占比较小的状况,逐步过渡到占比较大,并成为考核主要内容的更优状态。
第四,增强法律意识,加大市值管理风险控制。严守市值管理的“三条红线”和“三项原则”,严禁发生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科学的市值管理策略应针对不同市值的上市公司实施分类管理。
第一,中小市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要加强市值提升。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179家,数量占比巨大,但是其内部治理水平较低,财务压力较大。对这类公司要加强重点研究,明确战略发展方向,提升市值水平是硬任务。
第二,中市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的引领作用。市值在100亿〜1000亿元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数量有232家,数量占比50.33%,总市值占比24.02%,净利润占比10.37%。这部分公司应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科技化水平,提升盈利能力的创造性。
第三,高市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应加大向国际一流企业迈进的步伐。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高市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50家,数量占比10.85%,市值占比72.36%,净利润占比89.43%,数量虽少,但是创利很高。这部分公司应该在市值管理方面做出表率和示范作用。聚力价值创造,赋能科技升级。
第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履行ESG。ESG管理已成为促进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法人治理结构是加强ESG管理的核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以确保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提升企业信誉和形象,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吸引更多投资者。ESG管理要从形式走向实质,ESG评级水平较高的公司,其市值水平也相应较高,更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第二,提高管理层及重要贡献者的激励水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比重还不高,近一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央企公司数量占比仅为3.47%,激励手段也处于基础阶段。随着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股权激励实施需要逐步进入常态化。
第三,科技创新是公司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当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支出费用为12.94 亿元,高于全部A股的平均研发支出费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附加值和利润。
第四,盈利水平良好是支撑市值稳定增长的基本前提。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ROE为9.19%,高于A股平均水平(8.50%),但是资产负债率为85.94%,也高于A股平均水平(82.92%)。央企中小市值公司盈利较低,拉低了整个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从平均净利润水平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63.10亿元,远高于A股平均净利润水平。但净利润低于A股平均水平的行业超六成,如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和食品饮料等18个行业。这些行业应采取措施,提升盈利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强化品牌形象塑造。实现品牌卓著,突出价值创造,积极运用中国文化资源进行品牌概念设计与塑造,把改进央企公司品牌传播评价机制作为品牌创新的落脚点。
第二,加强预期与投资者关系管理。预期增长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提升的核心动力。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央企与投资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提升公司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进而推动市值稳步增长。根据2021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机构投资者来访接待数量的数据分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每年接待次数较全部A股上市公司平均值少84.15家。从央企集团与上市公司内部关系来看,存在定位不清、治理结构不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实力较弱等问题,这导致部分央企集团与公司的内部资源布局不合理,经营不规范和核心竞争力不足。
第三,用好收购兼并手段。开展收购兼并,不仅有助于完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产业,还能推动主营业务与新兴科技、业务模式、应用场景等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分红、回购和增持是央企市值管理的“三把剑”,也是资本市场极为有效的价值经营工具。央企应关注、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回报投资者。整体来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股息趋势深化,近年来分红水平不断提高,分红率、现金分红额、股息率均明显提升。分红的稳定性能够抵御股价波动,重构估值体系。
第五,适时、积极实施股份回购。在市场调整下,回购已成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向市场传递信心、管理市值的重要工具。2020年以来,国资央企上市公司回购规模稳定,占全市场回购比重逐步回升。但回购金额在全部A股回购金额的比例不足9%。当前要鼓励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适时积极实施股份回购,以更直接的方式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
• 黄运成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邹润淇、陈振宇系深圳价值在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