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发现全球精致生活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雾霾不会再来的错觉?| 西洋参考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12-28 12:32

正文

西洋君说:


据财新报道,与往年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情况不同,2017年入冬后北京只出现了4天重度污染,频次和程度均创5年来最低。大规模煤改气,取暖季重污染企业停产限产,北方特别是北京冬天真的要告别重雾霾了吗?


别高兴的太早,诸多气象资料显示, 今年是北京10年来冬季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最好的一年,强冷空气一拨接一拨。多名环保专家表示,冷空气频繁南下,依旧是北京冬天蓝天重现最重要因素 ,气象因素对北京雾霾减少贡献在50%甚至70%以上。


近日加拿大多家华人媒体报道,加拿大移民部内部报告指出 中国愈来愈严重的雾霾,以及因空气污染引起疾病增加,已成为中国人移民的第一强力推动因素。


2017年9月,美国芝加哥 大学 能源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报告中说, 雾霾问题令中国淮河以北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比淮河以南地区的人少3年,而哈尔滨等东北重工业城市的人甚至可能少活7年。



2016年北京第一高楼看雾霾来袭 / 图片来源于京华时报


令人窒息的雾霾,已经引发中国新一轮移民潮和小留学生出国潮。


关于作者

辛上邪 弃商从文的博士、学者,定居加拿大后专职写作。主张视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积极的心态自娱自乐。


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内部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5年间, 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高中及以下)从3012人增加到超过12000人,占加拿大中国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8%上升到37%。


以前的小留学生大多是9年级出来的,因为太小不容易找寄宿家庭,而6年级以下的必须家长陪护。可是这两三年,国内小留学生出来的不少。


促动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原因很多。 大多数原因是和教育相关,不过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新原因——雾霾。


美报告:雾霾让中国北方人少活三至七年



1

有人将2011年定为雾霾元年。10月22日, 潘石屹发了“妈呀,有毒害”的微博,将雾霾问题带入公众视野。 那阵子我正忙着收拾、搬家,对此并未关心。


之前一两年,其实就有雾霾出现了。严重的时候, 在北京的小区里看不清对面的楼房,天空是红黄色的。 小时候家乡的沙尘暴出现时就是这样的景况。不过沙尘暴是能看到的沙子,外面走一圈,回家低头抖落头发,扑簌簌地往下掉沙子。而雾霾是摸不着的颗粒。


当时每天早晨都在小区中心花园里跳操。有几个关注健康的大姐经常劝大家,“这两天雾大,别跳了,听说对肺不好”,而 我们这些无知无畏者还本着人定胜天的想法照常去跳。尤其像我自以为在沙尘暴中长大的,更是不在乎。


雾霾中的锻炼者

雾霾中的孩子们


出国前几天,同学们为我践行。席间,有人就PM2.5的问题向在座的环保口的同学请教。


曾经在一篇在华美国人的文章中读过PM2.5。文章中说, 北京的美国使馆楼顶上安装着一台检测仪检测PM2.5,指针如果超过500就报警。在美国本土,指针超过100,政府会建议民众不要外出。 使馆楼顶的报警仪只要打开就是500,最后只能关闭。读的时候就没懂PM2.5是啥东西,因为那时北京见蓝天还不新鲜。


听同学提问,我也连忙插话跟着问。环保口的同学和我说:“你就不用关心了。 你要去加拿大了,那里PM2.5的颗粒主要是花粉。




2

搬家道别时,许多朋友都说我们任性,生意关了拔根就走,去了外国靠什么谋生?我倒是没想那么多。自认为有手有脚、勤劳勇敢,不担心谋生的问题。


谋生赚钱是靠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一些其他问题是自己努力也无能为力的。 那些无能为力的问题是我移民的理由。大家基本是怀着哀怜、同情的心送我们走的。


大概半年后,我的QQ(那时还没用微信)在晚上突然忙碌起来。有些不怎么常联系的朋友也开始Q我,单刀直入地问我们是怎么办的移民。 有一位给我发来当天他拍摄的办公室窗外的景色,“雾锁楼台”。 我不相信,他说是真的。再看国内热点新闻, 才知道雾霾的狰狞可怕。


2016年中国东部多地发出橙色警报,重度雾霾覆盖全国大片地区(图片来源于NASA)


猝不及防的雾霾让朋友们对我的同情都转为赞扬,认为“出来就对了”。我先生本来是被动地跟着被移民的,刚来几个月诸多不适应。在感受了温哥华凉爽的夏日后,他坚定了留下了来的信心。国内雾霾的爆发为他的定居信心+1。尽管搬家前我们就没打算回流,但是越来越多的现实让我们知道“回不去了”。


雾霾促动了一些朋友想出来。而那几年移民政策收紧,加拿大甚至一刀切抛弃了早年累积的28万技术移民申请,着急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可能许多人都被雾霾惊吓到了,又无法尽快移民,于是 催生了不少雾霾影响下的小留学生。


温哥华的年平均PM2.5指数基本都在5左右



3

不是说留学生都是因为雾霾出来的(当然许多人是冲着加拿大教育质量来的),但雾霾确实是一些人留学的理由。我身边就有几例。


有的是不了解雾霾的危害,跟风来的。A妈妈从东北来,带着两个闺女。老大来的时候11年级,老二来的时候4年级。来之前,她对加拿大教育一无所知。本来也没打算来,她说申请留学之前,她在苏杭旅行,被江南水乡所打动,还想搬家去上海呢。旅行回家后, 得知闺蜜的孩子白血病。大夫说病因复杂,很难归咎哪一个原因 ,但是不知谁起的头,一群朋友还是闹哄哄地都要带孩子留学。


有的是目标明确,就是为了躲避雾霾。有对朋友夫妇都是公务员,没法陪孩子出来读书,只能把孩子“托出来”。他们比较重视健康,对雾霾问题比较关注。在看了柴静拍摄的雾霾纪录片后,彻底痛下决心,和我打听这边的教育情况。了解比较,认为这边的教育有优势。即使费用高 (学费加生活费一年要十五六万人民币) ,也划算。他们和其他朋友说起来,说是在我的影响下才送孩子出来读书的,我说哪里,柴静才是最大的影响者。


移民部留学签证统计显示,中小学生或是专上院校学生最多前往城市是多伦多


有的是限于身体状况,不得不来。 这样的情形我遇到的最多——哮喘、过敏、鼻炎是最常见的。在国内怎么治疗都没办法,尤其是到了冬天,三天两头去医院。 大夫建议换个环境。全盘考虑后,他们决定把孩子送出来。如果留在国内,换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师资力量不发达,而且还有个高考回原籍的问题。



4

这些家长的心情完全能够理解。去年有篇很火爆的文章是关于雾霾爆发时几位妈妈带着孩子“逃离”北京的故事。其中一位是认识多年的朋友,我知道文章中说的关于她家的事情完全属实。我还认识一位朋友,在北京安家多年,也是在去年卖了北京的房子举家搬去大理。 既然能带着孩子逃回故乡、逃去大理,再逃得远一点也不是问题。


前几天本地新闻报道,一位化名李娜的中国移民由于在申请时说了假话被查出,移民部决定取消其移民身份。没有移民身份后,李娜便不能居留加拿大,会被遣返中国。李娜上诉, 理由之一是她的女儿有哮喘,如果回国后,健康将难以保证。移民局竟然又恢复了她的移民身份。


温哥华的空气质量排名世界第二


以躲避雾霾为理由和移民局申诉听起来有些夸张,其实很有道理。两边的空气不同,哮喘这类病会减轻很多。 我同学的儿子出来读高中,之前在国内每年都要治疗哮喘。 他们还没在北京,但是冬天供暖季后的空气也让小孩受不了,病休、住院是常事儿。出来三年了,这两天他妈妈开心地和我说,除了刚来时还去买了药,后来都没有发作,算是不治而愈。


2016年2月,华声在线报道,陕西省、市两级政协委员联合西安中大耳鼻喉研究院院长、国内耳鼻喉学术泰斗张全安教授在1月31日陕西省两会、西安市两会上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 雾霾会导致儿童五官变形、“暴牙”、表情僵硬等“雾霾脸”。


身在雾霾中的人们,没有谁没有感受到雾霾, 但有的人愿意正视,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还跳着脚地辱骂那些揭盖子的人。


雾霾中“照片下的北京”


不过必须诚实地说,加拿大空气质量好也不是就没有毛病。 空气太干净了,一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老移民春秋两季会花粉过敏。 甚至有句笑话说,区分新老移民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看是否过敏。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雾霾天气里,也不是人人得肺癌、哮喘。同样,这边也不是人人花粉过敏。


生活就是做选择,有得有失。 雾霾中不适还是花粉过敏,这也是一道人生的选择题。




征稿启事:

西洋参考和加拿大必读联合征稿了!万元奖金等你来拿!

主题:我为什么要出国

无论你为了留学而出国,为了移民而出国,还是其他原因

无论你去的地方是加拿大、美国、英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

我们只需要你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出国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征文要求:

原创首发,文笔流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够让大家明白你自己离开的原因。篇幅最好一千字以上。

征稿时间:

2017年12月26日到2018年1月31日。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一万元

二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五千元

三等金4名:奖金人民币一千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