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龙潭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内,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咸宁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咸安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全省“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暨咸宁市“社区文化节”活动举行。来自全省17个市州的代表走进咸宁,与咸宁人民共享文明盛宴。
龙潭里景区的仿古建筑前,文明集市人潮涌动,文明风与烟火气交织。沉浸式的体验让文明实践变得可触可感、可爱亲民。
活动的“出圈”,也让龙潭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走进大众视野。
龙潭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位于淦河与龙潭河交汇处,龙潭里景区一带,由香城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浮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龙潭湿地公园融合共建而成。
“与传统站、点相比,街区实现了功能的整合和扩充。”咸安区文明办文明实践促进组组长许松明介绍,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是我市首个文明实践街区,这里不仅将理论宣讲室、教育服务室、文化服务室、科普服务室和健康促进室等传统站、点五大功能室有机串联,还通过“宋式美学建筑游览+非遗体验+便民服务”的跨界融合,让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群众生活场景。
龙潭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的建设,意味着咸宁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从单一站点拓展延伸到复合街区,形成辐射周边的15分钟文明实践生态圈。
咸宁首个文明实践街区为何建在这里?记者来到龙潭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深入探寻。
在龙潭里景区,飞檐翘角的宋式建筑群内,正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作为街区核心,龙潭里景区既有咸宁茶文化展示、国家级非遗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展示、古风夜游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项目,还开辟出大学生创业孵化区,承载服务功能。
夜幕降临时,景区灯笼上的“文明旅游”字样与仿古建筑相映成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交织,绘就一幅和谐共生的文明画卷。
相隔不远的麦笠山路上,浮山街道文明实践所内,托幼中心的欢声笑语,书画室的墨香交融,健身房里的律动与曲艺室的丝竹共鸣,则构建起全龄段便民服务。该文明实践所由街道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打造。1900平方米的空间内,一至三楼设置了托幼、书画、曲艺、阅览、健身等21个功能室,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
香城书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群众提供休憩、充电、阅读、学习的场所,可以在其中开展阅读交流、香城雅集等特色活动。
龙潭湿地公园沿河而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群众体育健身、瑜伽锻炼、亲子互动、社交聚会的好去处。
“龙潭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文明阵地集聚。其中浮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主阵地,功能齐全,活动丰富,群众参与度高。龙潭里景区人流密集,香城书房和龙潭湿地公园各有特点。文明实践阵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咸安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挂牌一个多月,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已显现出磁吸效应。
3月19日,咸安区“文明月月行 一月一新风——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仪式在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举行。150名中国邮政、顺丰快递、美团、饿了么等快递员、外卖员代表和百余名群众参加活动。
寓教于乐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助力创造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龙潭里景区讲解员唐骏见证了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组建后带来的变化:“过去游客来只是赏景,现在还能参与非遗制作,加入志愿服务,为景区增添了文明气息,也为文明创建增加了形式载体。”
龙潭里景区运营方介绍,景区自融入文明实践街区建设以来,已为社区解决十余个就业岗位,未来还将提供40个岗位。景区与武汉、岳阳、长沙等地旅行社的签约合作,让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成为传播咸宁文明形象的窗口。每逢节假日,外地游客游玩后带走的不仅是园林美景,还有对咸宁文明新风的切身感受。
站在龙潭里景区仿古楼上,淦河畔的文明实践图景渐次展开。浮山街道党工委委员鲁鹏说,这里既有“来了能看”的景观式文明展示,更有“来了能玩”的深度参与空间。从龙潭里主舞台的非遗展演,到湿地公园的亲子互动,再到香城书房的阅读沙龙,不同群体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
据悉,目前咸安区计划在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加入婚俗改革、移风易俗等项目,注入更多文明元素,持续对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进行资源整合,让15分钟文明实践圈持续“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