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享
智库灯塔旗下微杂志,主要分享强有力的设计作品、产品咨询、动态,是设计师及产品经理的智慧分享平台。设计是信仰,产品是追求,请将您想推送的图私信发给我们。智库灯塔专注于产品经理和UI设计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滨海新区幼儿园将免费?专家回应来了 ·  5 小时前  
格上财富  ·  全面拆解!梁文锋和王兴兴的底牌 ·  昨天  
生态梦网  ·  总投资超6.86亿!北塘古镇又有新动作 ·  昨天  
生态梦网  ·  21个专业!生态城区域首家民办高校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享

产品经理如何思考产品方案?

智享  · 公众号  ·  · 2019-07-24 16:03

正文


产品经理也是由于社会分工才会慢慢细化分出来。其实产品经理跟其他岗位本质并无太大不同,主要还是去解决问题(当然工作的本质都是帮公司解决问题),只不过遵循互联网规则和职责侧重点不同。其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都是共通的。一般有这么几点思考


l  遇到什么问题,确定目标

l  这个问题发生的背景有什么,有什么影响因素,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l  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源和方法有哪些,分析可行性和影响面

l  考虑采用所提供解决方案的结果,权衡方案的利弊,确定解决方案

l  解决效果怎么样,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当产品经理分析了需求,确定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要设计产品方案了。


我理解的合适的方案:


1、能够解决当前问题,而不会产生新的问题或者产生的问题影响远小于当前问题。


2、这个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权衡成本收益后这阶段收益最大的。




合适产品方案不会产生更大的问题



合适的解决方案是能够解决问题且不能够引起更大的问题。特别是存在变量因子大的问题,这个风险是更难评估的。 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候更要考虑上线后涉及的影响面。


比如复杂的B端业务系统,涉及系统链路和数据依赖性很高的,如果对于业务系统的逻辑不清楚或者考虑不全面,就有可能新功能上线会影 到其他链路。比如电商中台的产品经理在考虑系统架构时候,就尽量减少系统间链路交互,减少系统间的依赖性。比如链路太长或者依靠链路,万一一方系统有问题,则整个链路都不能提供服务。


比如用户量大的C端用户产品,涉及的用户画像和需求多样,更要权衡改版上线后的用户体验。就像张小龙在微信大会上说,全国有一亿的用户在教他做产品。需求是有的,可能对应也会有好的产品方案,但是不能为了满足部分人的方案而去增设功能。用户量越大的产品改版时候往往都是不敢轻易增减功能。微信从6.0到7.0一个大的迭代,用了四年多的时候。就像微信7.0改版后,吐槽声音也不少。所以用户产品改版上线时候都先内测和灰度后,才逐渐放开,都是验证功能,控制风险。


我以前留意过一款产品叫TATAUFO,感觉因为产品的重大改版而把产品给改“死”了。一个版本上线,原有功能消失而增设了新功能,吐槽声不断,仅有的用户都迅速流失了。




合适的产品方案现阶段收益最大



合适的产品方案不代表着最好的产品设计,而是权衡之后收益最大的。


比较好理解的就是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产品设计原则,就是说一个产品在初期,应该只以最少而必须的功能发布出去,到市场上进行验证。用最小的代价来验证你的商业可行性。


需求分析是一个主观性的思维,当你不能足够分析验证需求的合理性和价值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用最小成本上线初版产品,验证产品是否能够真的能够在市场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有时候产品也需要“势”,互联网新赛道出现的机会时候,市场上资金、流量、品牌认知、曝光量等等几乎被前三名产品所获得的,所以产品团队反应就得迅速,根本来不及打磨好产品就得冲上战场。


在一个大公司里边,如果上线一个大点的功能,而且需要各个中心的研发团队协助完成自己的产品设计。往往有时候因为排期紧张或者资源不足等原因,在满足实际核心需求的前提,可能产品设计会采取折中方案。


所以在分析需求之后,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方案时候就需要考虑解决方案,去斟酌方案存在的影响风险,去权衡资源和价值,然后确定一个收益大的产品方案。



如何提升产品设计能力



产品方案是需要积累的,积累的产品方案多了遇到问题才会有对应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能力还是通过实践获得。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遗留/问题升级—解决问题等循环。遇到问题多了,解决问题方法就多了,设计出来的方案就会更优。为什么中国的高铁技术这么厉害,主要还是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在修建的时候各种环境问题都有,技术应用能够得到优化改进。


同样产品方案主要还是依靠于实践中自身积累,思考问题本质和影响面,给出产品方案。 工作中就要善于分析和总结产品方案,但如果能够跟着一个成长性大的产品一块成长,用户量激增或者业务体量大,那遇到问题和积累的产品方案也会增多。


比如有些公司招聘需求倾向来自互联网大厂。因为大厂的产品用户数量足够多或者业务体量足够大,能够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更为周全。而且产品经理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也主要拿对应行业大厂的产品方案来做参照点。


产品方案的积累是让产品经理能够更好的考虑收益和影响面,合适的产品方案还是需要产品经理权衡后做出选择,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比如一个初创电商公司主要是先把业务流程跑通,而不是考虑按着大公司规划去搭建各种中台。



一切的结论都会有定义域



分析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要权衡,权衡就是做选择,选出自己认为大的收益风险比。 产品经理是互联网团队的核心,把控着产品的方向和设计,要是方向错了,后面的交互视觉开发测试资源都会因此浪费,所以产品经理往往背负着更多的责任,也是产品的第一责任人。


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都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概括起来结论都很简单,但拆分讲解更多的去理解其本质。 所有的结论都会有一定的定义域 ,所以我都会声明上我所理解的,随着认知提升和经验积累,慢慢修缮甚至重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可能前几年很先进时髦的技术和方案,过几年就普及很广,各种新产品和玩法层出不穷。


套路会过时,但思维不会 。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积累的岗位。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层,同时也要搭建自己底层地理解能力,在积累的时候能够 独立思考 ,辩证地看待一些结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树。



往期 精彩 回顾



周杰伦超话真的赢了吗?不过是中了微博的“圈套”


“数据中台”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你真的理解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吗?


B端产品的总体建设流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